2012年全國幼兒保教知識與能力試題及答案三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3-06-19
731

三、論述題
1.(1)學習學前心理學的現實意義:
①學習學前兒童心理學,有助于了解學前兒童心理的特點,走進童心世界。學前教育的對象是處于學前階段的孩子,他們的心理活動是非常有趣而且獨特的。比如,為什么兒童會認為幫媽媽洗碗時打破十個碗的孩子不好,而偷吃東西打破一個碗的孩子是好孩子?類似這樣的情況和問題,通過學習學前心理學,都可以有所了解。
②學習學前心理學,有助于樹立正確的兒童觀。兒童與成人是不一樣的。3~4歲的孩子與5~6歲的孩子心理活動也不一樣。學前心理學會讓我們明白,兒童有許多可愛的特點,我們不能用成人的標準去要求。
③掌握學前兒童心理特點和規律,有助于做好學前教育工作。學前教育工作是以了解學前兒童的心理特點為基礎的。例如,3歲左右的兒童還不太會和別人一起玩,因此,不能要求過高,而應著重于引導和培養。學習學前心理學,還有助予我們更好地對兒童因材施教。兒童心理發展中存在著個別差異性,了解兒童的這一特點,能夠使我們真正從每個兒童的特點出發,與兒童進行積極而有效的交往,引導他們良好的發展。
④學習學前心理學,有助于為兒童發展提供更加適合的環境。兒童的心理正處于發展過程中,而兒童的心理發展與周圍環境有直接的關系。因此,理解與認識兒童生活和游戲的環境的意義十分重要。通過學習學前心理學,我們會重視并能夠為學前兒童創造一個能使其很好發展的環境。
(2)學習學前心理學的理論意義:
①學前心理學為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提供科學依據。
②學前心理學有助于我們反思自己的心理活動。
③學前心理學有助于豐富和充實心理學的一般理論。
2.結構游戲是兒童利用各種不同的結構材料,經過手的創造來反映周圍現實生活的游戲。它能夠發展兒童的目測力、操作能力及創造力,磨煉兒童的意志,培養做事認真、克服困難、堅持到底、團結協作的品質。指導結構游戲時教師應注意:
(1)逐步投入多樣化的、可塑性強的結構游戲材料,包括一些廢舊材料的應用,營造富有吸引力的游戲氛圍。在對材料的選用上,不是選擇所有的材料,而是應該進行一定的取舍和篩選,盡量選用對兒童發展有利的材料和道具。
(2)引導兒童逐步掌握結構游戲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兒童只有掌握一定的建造知識和技能,才能獨立地進行結構游戲,幼兒園各年齡班應學會對應的結構知識和技能。
(3)處理好主導和主體的關系。教師在結構游戲中起到導航的作用,教師要學會觀察、誘導、鼓勵、評議、示范等指導策略。教師也要尊重兒童的主體地位,做到不強迫,讓兒童有真正的自主選擇權;鼓勵兒童進行嘗試,激勵兒童不怕失敗。
(4)重視結構游戲的過程,而不僅僅是游戲的成品或結果。教師要充分創造條件,尊重兒童用自己獨特的方式來建構、探索,允許兒童出錯,給予兒童充分發展的機會。
(5)培養兒童正確對待游戲材料的態度。教給兒童收放材料的方法,養成良好的整理習慣。在兒童進行結構游戲的過程中,教師應允許孩子把東西弄亂,但是要教育兒童愛惜玩具材料以及他人建造的成果。
四、材料分析題
1.這些說明幼兒會受一定的刺激影響,不由自主地進行想象。也就是我們平日所說的無意想象。無意想象是指沒有預定目的和意圖,是最簡單最初級形式的想象。幼兒以無意想象為主,材料中幼兒這些表現主要歸因于幼兒無意想象的如下特點:
(1)想象的目的性不明確。幼兒想象的產生,常是由外界刺激物直接引起的,想象活動不能指向于一定的目的,如,幼兒看見小碗小勺,就想喂娃娃吃飯;看見小汽車,又想玩開汽車。孩子越小,想象的目的越不明確,也就越以想象過程為滿足。
(2)想象的主題易受外界的干擾而變化。幼兒初期的孩子,想象不能按一定的目的堅持下去。很容易從一個主題轉換到另一個主題。這主要是由幼兒初期孩子的直覺行動性思維決定的。如:在畫畫時,一會兒畫小人,看到別人畫汽車,他又去畫汽車。想象主題極不穩定,易受干擾而變化。
(3)想象過程受興趣和情緒的影響。幼兒在想象過程中常表現出很強的興趣性和情緒性。情緒高漲時,幼兒想象就活躍,不斷出現新的想象結果。在幼兒園,老師親了一下孩子,那么他就會產生豐富的聯想,頭腦中浮現出老師喜歡他的情景。
2.著名幼兒教育家在他們的教育思想中都提到要尊重幼兒,平等對待幼兒,要讓幼兒在主動探索中學到知識,切忌以教師的觀點去控制幼兒的發展。比如:陳鶴琴先生提到過,對待幼兒的過失,如果用訓斥、譏諷或變相懲罰甚至體罰來對待,就可能使幼兒為逃避災難而說謊,這勢必影響到幼兒身心的正常發展。
體罰是指教師的行為造成幼兒身體損害的一種行為。教師體罰幼兒,無論從良心、道德還是法律上來講,都是不允許的。教師故意造成幼兒傷害的,應依照法律承擔相應的責任。案例中幼兒園保育員的做法是明顯的體罰行為,對幼兒造成了嚴重傷害,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懲罰事件不僅對兒童的身體有傷害,更傷害了他們的心理,家長有通過法律討回公道的權利。從理論上說,學校如果辦得完美,自然就用不到懲罰;因為學校不容易辦得完美,懲罰也就難以避免。懲罰應遵循一定的原則:教兒童明了規則的意義;使兒童了解規則是應該共同遵守的紀律;懲罰不得傷害兒童身體;懲罰不得侮辱兒童的人格;懲罰不得妨害兒童學習;在可能的范圍內須盡力顧全名譽;須鼓勵兒童勇于改過,引起他們的自愛。
移動端訪問:2012年全國幼兒保教知識與能力試題及答案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