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全國幼兒保教知識與能力試題及答案三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3-06-19
722

16.( )是指在布置活動區時要考慮各個區域的性質,盡量把性質相似的活動區安排在一起,以免相互干擾。
A.相容性
B.界限性
C.轉換性
D.相互性
17.“澆花、除草、飼養小動物”屬于獨立自主性教育中( )的基本內容。
A.生活方面
B.動作方面
C.關注環境
D.待人接物
18.( )指教師通過自己的語言、動作或教學表演,為兒童提供具體模仿的范例。
A.示范法
B.觀察法
C.范例法
D.演示法
19.能顯著提高兒童的角色承擔能力和親社會行為水平的學前教育基本方法是( )。
A.角色扮演法
B.語言法
C.討論法
D.移情法
20.“上梁不正下梁歪”這句古話告誡家長育兒應遵循( )的守則。
A.尊重兒童
B.做好榜樣
C.規矩明確
D.適當回避
21.幼兒一般從( )開始對顏色有分化反應。
A.3個月
B.4個月
C.5個月
D.6個月
22.20世紀70年代,世界學前教育目標是( )。
A.著重智力開發
B.強調培養創造力
C.重視兒童個性、情感和社會化發展的藍折歷程
D.重視兒童全面和諧發展
23.“萌發幼兒愛家鄉、愛祖國、愛集體、愛勞動、愛科學的情感”,該目標屬于幼兒全面發展的( )。
A.德育目標
B.智育目標
C.美育目標
D.體育目標
24.( )認為:人腦開始只是一張“白紙,沒有特性也沒有觀念”。
A.裴斯泰洛齊
B.洛克
C.夸美紐斯
D.盧梭
25.在幼兒的發展中最容易觀察到的一個敏感期是( )。
A.行走的敏感期
B.手的敏感期
C.語言敏感期
D.細節敏感期
26.教育現代化的核心是( )。
A.教育觀念現代化
B.教育制度現代化
C.教育結構現代化
D.教育內容現代化
27.教育活動最基本的要素是( )。
A.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內容和教育物資
B.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內容
C.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物資
D.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活動的場所
28.在( ),學前教育的目標是:不限于看護兒童,對兒童施行促進其身心發展的教育。
A.工業社會
B.工業社會初期
C.現代社會
D.現代社會初期
29.人口對教育( )的影響表現為:接受各層次教育的學生人數要隨著人口的變化而調整。
A.橫向結構
B.水平結構
C.垂直結構
D.縱向結構
30.認為后天教育經驗只影響兒童發展的速度而不影響發展方向和順序,這種作用模式是( )。
A.維持
B.誘導
C.促進
D.保持
移動端訪問:2012年全國幼兒保教知識與能力試題及答案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