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上半年小學教師資格證考試《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真題及答案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4-03-18
701

答案解析
一、單項選擇題
1.選B
【解析】原型啟發是一個心理學的概念,意指根據事物的本質特征而產生新的設想和創意。
2.選D
【解析】投射效應:以己度人,認為自己具有某種特性,他人也一定會有與自己相同的特性,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強加于人的一種認知障礙。首因效應:第一印象。暈輪效應:一白遮百丑。刻板效應是指人們用刻印在自己頭腦中的關于某人、某一類人的固定印象。
3.選B
【解析】在教學前進行編班屬于安置性評價。
4.選C
【解析】杜威:“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和“從做中學”。盧梭:主張讓兒童順其自然發展。法國思想家、教育家盧梭認為,人的本性是善的,但被現存的環境和教育破壞了,加入能為人造就新的、適合人性健康發展的社會、環境和教育,人類就能在更高階段回歸自然,因此,人為的、根據社會要求加給兒童的教育是壞的教育,讓兒童順其自然發展才是好的教育。洛克提出“白板說”,認為人的心靈如同白板,觀念和知識都來自后天,并得出結論,天賦的智力人人平等,“人類之所以千差萬別,便是由于教育之故”。裴斯泰洛齊教育思想中最突出的一點就是強調情感教育,愛的教育。他強調教育者首先必須具有一顆慈愛之心,以慈愛贏得學生們的愛和信賴。
5.選D
【解析】這是考德育的原則,因材施教原則是根據學生的特點和特長進行有區別的教育。
6.選A
【解析】抽筋是屬于肌肉痙攣的一種,所以必須先直立,緩解強直收縮這一現象,然后再對疼痛部位進行按摩。
7.選D
【解析】感知運動階段的特征有感覺和動作的分化,以及物體恒存的出現。前運算階段的特征有不守恒、不可逆、泛靈論和以自我為中心。具體運算階段的特征有守恒、可逆,去自我中心,具體邏輯思維形式。運算階段的特征有思維方式接近成人,比較高級
8.選C
【解析】課外活動類型中的科技活動是指發展學生對科技的興趣和科學探索精神。社會活動是通過組織學生進行環保宣傳、義工勞動等社會公益活動培養學生相互關心、合作的意識以及社會責任感。學科活動是由于課堂可能不能滿足部分學生對某一學科的特殊興趣和更高的學習要求,課外活動中的專門的學科興趣小組能讓學生進一步鉆研自己感興趣的領域。
9.選B
【解析】參觀發是組織或指導學習到育種試驗地進行實地觀察、調查、研究和學習,從而獲得新知識或鞏固已學知識的教學方法。
10.選C
【解析】教師職業素養中教師的天職是教書育人,即教師最主要、最基本的職責是教書育人。
11.選C
【解析】新課程改革在課程設置上改革理念是整體設置九年一貫的課程。
12.選A
【解析】實習作業法的基本形式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運用書本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教學方法。實踐探究法側重運用實踐的方法獲取新的知識。
13.選A
【解析】《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總目標是: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充分開發他們的潛能,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
14.選A
【解析】凱興斯泰納主張個人應服從國家,教育應為國家培養所需要的人才,其國民教育思想是典型的社會本位論思想。
15.選D
【解析】孔子主張的學習過程是學—思—習—行。
16.選D
【解析】差異性是指不同個體之間的,而不平衡性是針對一個個體而言的。
17.選C
【解析】分組教學制分為外部分組和內部分組。外部分組是指打破按年齡編班 的傳統習慣,根據學生的能力水平或學習成績編班進行教學。內部分組,是指在傳統的按年齡編班的班級內,按學生的能力或學習成績編班。
18.選C
【解析】衡量一個人到的形成的關鍵是道德行為,其他三項都是內部的心理狀態。
19.選A
【解析】《品德與生活》是小學低年級開設的課程,屬于綜合課程和活動課程,因此選擇A。綜合實踐活動課包括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
20.選A
【解析】經濟、政治和文化與教育之間的關系都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因此選擇A。二、簡答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