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全國中學生物模擬試題及答案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3-06-20
615

二、多項選擇題
31.BD[解析]略
32.ACD[解析]向日葵在沒有正常授粉的情況下施生長素,除了出現無籽情況外,瓜子的產量必然會減少。
33.ACD[解析]同種植物族群的植株分布在低、中、高三個不同海拔,說明該種植物的分布很廣;低、中、高三個不同海拔的植株上采得的種子,同時種在中海拔,其中以來自中海拔植株的種子,所發育的植株高度最高,只能說明低、高兩個不同海拔的植株不太適合在中海拔地區生長,并不代表該種植物最適合在中海拔地區生長,因為還可能存在低、中、高三個不同海拔的植株,都適合在低海拔處生長等情況。根據:表現型=基因型+環境條件的原理,低、中、高三個不同海拔的植株同在中海拔地區生長(環境相同),但長勢不同(性狀表現不同),說明低、中、高三個不同海拔的植株族群有特定的遺傳變異現象(即基因型不同)。
34.ABCD[解析]有氧呼吸過程均能產生CO2(如向酵母菌培養液中加丙酮酸;劇烈運動時的骨骼肌細胞)。無氧呼吸時,生成酒精的同時,有CO2生成(水淹下的高等植物的根;蘋果產生酒味時);生成乳酸時,則無CO2生產。
35.BCD[解析]人工選擇是人們主動的、有目的的選擇人們所需要的品種并將其保留下來。工業污染使蛾子黑化、細菌對抗生素的抗性、虱子的變種都不是人們選擇的,而是環境條件的改變造成的,故均是由自然選擇而產生的,只有純種長毛垂耳狗是經人工選擇產生的。
36.BCD[解析]細胞融合是指兩個不同的細胞的原生質體融合為一個細胞的過程;動物胚胎移植是指在體外經幾次有絲分裂成為早期胚胎后,再移植到母體(或另一母體)生殖管道的一定部位,生長發育成子代;細胞核移植是指把一個細胞的細胞核移植到另一個去核的細胞中,形成重組細胞,再生長發育成個體的過程。通過這三種方法培育出的新個體,都具有兩親本遺傳性狀。
三、填空題
37.獨立
38.信息媒介展開和具體化
39.形象直觀性模糊性和片斷性及不穩定性
四、綜合題
40.(1)熱帶雨林光照、溫度、水分(2)細菌、真菌(3)腐生微生物合成自身物質需營養物質不同沼澤土壤中缺氧氣,抑制微生物的有氧分解,有機物質積累量很大
[解析]在各類生態系統中,森林生態系統的生產力最高,是生物圈的能量基地,而熱帶雨林與其他森林生態系統相比,溫度較高、雨量充沛、光照較強,所以生產力最高,生態系統中的分解功能主要是由細菌和真菌等微生物構成的分解者完成的,并且需要酶的作用,因此,在一定范圍內,隨溫度的升高生態系統中的枯葉的分解率逐漸升高,微生物的生長繁殖需要營養物質的供應,C∶N比的變化影響微生物的生長和繁殖,從而影響分解過程,大多數的分解者屬于需氧型,缺氧時,抑制它們的有氧呼吸,使有機物的分解速度減慢。
41.(1)常染色體隱性遺傳(2)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3)AAXBY,1/3或AaXBY,2/3(4)1/60000和1/2001/60000和0優先選擇生育女孩
[解析]據圖Ⅰ1和Ⅰ2無病,能生出Ⅱ1(患甲病的女孩),可以判斷甲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由題干信息可知乙病一定為X染色體隱性遺
傳病(Ⅱ6和Ⅱ7生出患乙病的Ⅲ7);根據Ⅲ3患甲病可推出其父母的基因型為雜合體(Aa、Aa),同時Ⅲ3也患乙病可推出其父母的基因型為XBY、XBXb,由此可以推出Ⅲ2的可能基因型為1/3的AAXBY和2/3的AaXBY;據題干信息可推測:如果H是男孩,則表現甲病的概率=1/4×1/10000×2/3=1/60000,表現乙病的概率=1/2×1/100×1=1/200;如果H是女孩,則表現甲病的概率與男孩的概率一樣(甲病為常染色體遺傳病,其發病概率與性別無關),表現乙病的概率為零,因為乙病為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父親表現正常時,他會傳給他的女兒XB基因,所以他的女兒不會患乙玻因此建議優先選擇生育女孩。
42.(1)AE(2)②⑥⑦(3)纖維素細胞壁,因為植物細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酶具有專一性,所以處理掉了細胞壁對細胞膜等沒有影響。
43.(1)生殖雜交(有性生殖)全能性(2)根尖(莖尖)醋酸洋紅(龍膽紫、堿性)有絲分裂中期(3)19沒有同源染色體配對的現象染色體變異
[解析](1)不同的物種之間存在生殖隔離現象,不同物種之間一般是不能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產生可育的后代。因此在自然條件下,這兩個物種間不能通過雜交或有性生殖的方式產生后代。細胞的全能性是指生物體的細胞具有使后代細胞形成完整個體的潛能,因此雌蕊離體培養獲得"白菜甘藍"雜種幼苗依據的理論基礎是植物細胞具有全能性。(2)觀察染色體形態和數目的最佳時期是有絲分裂中期,因為此時染色體的螺旋程度最高,形態穩定,數目清晰。最好選取分裂旺盛的部位如根尖、莖尖作為實驗材料。在觀察染色體時,要用龍膽紫溶液或醋酸洋紅液等堿性染料對細胞核中染色體或染色質進行染色,這樣便于觀察。(3)二倍體"白菜甘藍"的染色體數目=20×1/2+18×1/2=19。由于在減數分裂過程中,沒有同源染色體配對的現象,形成正常配子的幾率極低,所以是高度不育的。為使其可育,可通過某些方法誘導使染色體數目加倍,形成四倍體"白菜甘藍",這種變異屬于染色體變異。
44.(1)過度繁殖一個理想的環境中,即資源充足,不受任何干擾
(2)有限的一定時間內,被自然選擇淘汰的生物量
(3)細菌代謝不活躍,生長和繁殖速度慢c營養物質被大量消耗,代謝有害產物不斷積累
[解析]曲線m呈指數增長,依據達爾文的進化論觀點,從生理學看,該生物具有過度繁殖的特性;從生態學觀點上看,說明種群生活在一個理想的環境中,即資源充足,不受任何干擾。曲線n呈"S"型增長,依據達爾文的進化觀點,說明存在著"自然選擇",而作為自然選擇的外因,生活環境則必然是有限的。所以,種群在一個有限的環境中增長時,隨著密度的逐步增大,通過自下而上斗爭必將是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其結果是種群數量在達到環境容量的最大值K時增長率為零。因而圖中所示"陰影"部分實質是反映了一定時間內,被自然選擇淘汰的生物量。
a時期細菌代謝活躍,體積增長較快,但一般不立即繁殖;b時期的細菌代謝旺盛,快速繁殖,個體的形態和生理特性穩定,適宜作為科研材料,c時期細菌數量達到最大并大量積累次級代謝產物。
移動端訪問:2013年全國中學生物模擬試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