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教育學熱門考點1.2教育學的發展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4-12-10
239

第二節 教育學的發展
教育學是一門以教育現象為研究對象,探索教育規律的科學。目的是深化人們對教育的認識,更新人們的教育觀念,并為教育的發展和改進提供依據,為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教學水平提供理論選擇與指導。教育學與其他許多社會科學一樣,有一個漫長而又短暫的歷史。說它漫長,是因為早在幾千年前我們的先哲就有對教育問題的專門論述和精辟見解;說它短暫,是因為作為一門規范學科,它只有不到200年的歷史。
一、歷史上的教育學思想
(一)中國古代的教育學思想
1.儒家的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一前479年),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以他為代表的儒家文化對中國文化教育的發展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孔子的教育思想在他的言論記載《論語》中有充分的反映。
孔子從探討人的本性人手,認為人的先天本性相差不大,個性的差異主要是后天形成的(“性相近也,習相遠也”),所以他很注重后天的教育工作,主張“有教無類”,希望把人培養成“賢人”和“君子”??鬃哟罅撧k私學,培養了大批人才??鬃拥膶W說以“仁”為核心和最高道德標準,并且把“仁”的思想歸結到服從周禮上(“克己復禮為仁”),主張“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強調忠孝和仁愛。孔子繼承了西周六藝教育的傳統,教學綱領是“博學于文,約之以禮”,基本科目是《詩》、《書》、《禮》、《樂》、《易》、《春秋》??鬃拥慕虒W思想和教學方法是承認先天差異,但更
強調“學而知之”,重視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基本方法是啟發誘導。孔子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朱熹注:“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啟謂開其意,發謂達其辭。”“啟發”一詞即由此而來。這一教學主張要求師者在教學過程中掌握學生的心理狀態,務使教學的內容與方法適合學生的接受水平和心理準備條件,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求知欲??鬃雍軓娬{學習與思考相結合,他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同時,他還很強調學習與行動相結合,要求學以致用,把知識運用到政治生活和道德實踐中去。
2.墨家的墨翟
先秦時期以墨翟(約公元前468一前376年)為代表的墨家與儒家并稱“顯學”。由于政治思想和社會觀念的不同,墨家與儒家的教育主張也有所不同。墨翟以“兼愛”和“非攻”為教,同時注重文史知識的掌握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還注重實用技術的傳習。對于獲得知識的理解,墨家認為,主要有“親知”、“聞知”和“說知”三種途徑,前兩種都不夠全面和可靠,所以必須重視“說知”,依靠推理的方法來追求理性知識。
墨子重視教育的社會作用,把“有道者勸以教人”作為實現政治理想的根本措施,認為從事教育工作是有功于天下的。他提出強教于人,以強力為教育要求。這種強力精神反映了墨子以教育改良社會的強烈要求。墨子的教育目的在于培養“賢士”、“兼士”和“義俠”,以備擔當治國利民、兼愛相利的職責,成為“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人才。墨子認為這些人才是否在位,對國家的治亂興衰有決定性的影響。
總之,墨家的教育內容是十分豐富的,大大突破了儒家“六藝”的范疇。不過墨家全盤否定了“禮”、“樂”的價值,不適當地“非樂”,不加分析的反對音樂文化和一切文娛活動,忽視音樂教育與美育在陶冶道德品質和審美力方面所產生的作用,這當然也是片面的。
3.道家的老子和莊子
道家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由于它主張“棄圣絕智”、“棄仁絕義”,所以長期不為教育理論所關注。其實道家的許多教育思想也是很值得研究的。先秦道家在教育思想方面影響較大的是老莊學派,代表人物為老子和莊子。
老子全盤否定文化教育的價值,其有關教育思想的主要論點是:
(1)文化墮落論
老子認為,人類創造的文化,包括道德、法令以及一切智慧的表現,都是與“道”
背離的,文化的產生和發展就是人類社會墮落的標志。而教育正是以傳授文化為任務,因此被看成是促使人類墮落的工具。
(2)“棄圣絕智”論
老子認為,人性“復歸”的途徑是“棄圣絕智”,即毀滅文化,取消教育。因此,他認為教育只是把人引向錯誤,從根本上否定教育的作用,故主張“絕學”。
(3)人性“復歸”論
老子認為人性從無知無欲到有知有欲,即從無私到有私,乃是對人類本性的背叛,教育則加速了這種背叛的趨勢。如果說老子也贊成有某種教育,那么根據“道法自然”的哲學,道家主張回歸自然、“復歸”人的自然本性,一切任其自然,便是最好的教育。莊子則繼承了老子“道法自然”、否定文化教育價值的思想。
總的來說,貫穿老莊學派文化教育思想的是虛無主義和蒙昧主義,是消極頹廢的人生觀。但是在另一個側面,它尖銳地揭露了統治階級道德的虛偽性,以幻想的形式表達了個性自由的企望,這在當時也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移動端訪問:中小學教育學熱門考點1.2教育學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