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考點歸納4.1中學生心理認識過程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3-08-09
728

(三)問題解決
1.問題解決的含義、特點和類型
(1)含義
問題解決是指個人應用一系列的認知操作,從問題的起始狀態到達目標狀態的過程。
(2)特點
①目的性
問題解決具有明確的目的性,它總是要達到某個特定的目標狀態。
②認知性
問題解決是通過內在的心理加工實現的,整個活動過程依賴于一系列主動的認知操作而進行。
③序列性
問題解決包含一系列的心理活動,即認知操作。它需要運用較高級規則進行信息重組,如分析、聯想、比較、推論等。
(3)類型
通常情況下,根據問題的類型可以將問題解決分為兩類:一是常規性問題解決,即使用常規方法來解決有結構的、有固定答案的問題;二是創造性問題解決,即綜合應用各種方法或通過發展新方法、新程序等來解決無結構的、無固定答案的問題。常規和創造是相對的,同樣的一種解決問題的方式,對教師而言可能屬于常規性的,對于學生而言則可能是創造性的。各種發明創造都可以看做是翻造性問題解決的典型例證。
2.影響問題解決的因素
(1)問題的特征
問題的特征中,問題的類型、呈現的方式等因素常常會影響個體的問題解決。
首先,問題類型對問題解決的影響。學生解決抽象而不帶具體情節的問題時比較容易,解決具體而接近實際的問題時比較困難。解決不需通過實際操作的“文字題”時比較容易,解決需要實際操作的“實際題”時比較困難。
其次,問題的呈現方式對問題解決的影響。問題的陳述方式或所給圖示的不同,也會直接影響問題解決的過程。有些陳述或圖示直接提供了問題解決的線索,便于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方向,而有些則包含某些多余的信息,或者問題解決所需的部分條件被隱含起來,這就增加了問題解決的難度,需要個體能夠發現、分離出解決問題所需的必要條件,撇開表面現象,抓住問題的本質特征。教師課堂中各種形式的提問、各種類型的課堂和課后練習、習題或作業等,都是學校情境中常見的問題形式。不同的呈現問題的方式將影響個體對問題的理解。
(2)已有的知識經驗
已有經驗的質與量都影響著問題解決。與問題解決有關的經驗越多,解決該問題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擁有某一領域豐富的知識經驗是有效地解決問題的基礎。但若大量的知識經驗是以雜亂無章的方式貯存于頭腦中的,則對于有效的問題解決毫無幫助。顯然,知識經驗在頭腦中的貯存方式決定了問題能否有效地解決。
從專家與新手的對比研究發現,新手與專家解決問題的能力差異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① 知識經驗數量的多少。專家擁有某一領域大量的知識經驗。
②知識經驗的組織。專家知識經驗組織得非常合理。
③知識經驗的提取速度。專家能快速提取需要的知識并加以應用。可見新手和專家解決問題的差異體現在專家不僅擁有豐富、組織合理的陳述性知識,而且也擁有解決問題所必需的、有效的心智技能和認知策略。
(3)定勢與功能固著
定勢也叫心向,即先于一定的活動而又指向該活動的一種動力準備狀態,它是影響學習遷移的一個重要因素,而學校情境中的問題解決主要是通過遷移實現的,因此,定勢也必然影響問題解決。定勢有時可以促進問題的解決,借助它可以減少嘗試錯誤的過程。 不過,定勢有時也阻礙問題的順利解決,尤其在兩者情境相似,但解決方式相反時更易出錯。
功能固著是一類定勢現象,即從物體的正常功能的角度來考慮問題的定勢。也就是說,當一個人熟悉了某種物體的常用或典型的功能時,就很難看出該物體所具有的其他潛在的功能。而且最初看到的功能越重要,就越難看出其他的功能。當在某種情形下需要利用某一物體的潛在功能來解決問題時,功能固著可能起到阻礙的作用。
除了上述因素外,個體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情緒狀態、認知風格和世界觀等個性心理特性也制約著問題解決的方向和效果。
(四)創造性
1.創造性概述
(1)創造性的定義
創造性是指個體產生新奇獨特的、有社會價值的產品的能力或特性。
(2)創造性的類型
根據“新”的程度不同,創造分為真正的創造和類似的創造。真正的創造是~種產生了具有人類歷史首創性成品的活動。例如,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類似的創造產生的成品并非首創,只對個體而言具有獨創性。例如,以高斯名字命名的高斯巧算,雖然這種方法不是高斯首創,但對他個人而言,也是具有創造意義的。類似創造是手段,真正創造才是目的。無論是真正的創造還是類似的創造,它們所表現出來的思維或認知能力在本質上是相同的。可以說,創造性不是少數人的天賦,而是人類普遍存在的一種潛能。中學生身上也同樣存在著創造的潛能。
2.創造性的基本特征
目前較公認的是以發散思維的基本特征來代表創造性。發散思維也叫求異思維,是沿不同的方向去探求多種答案的思維形式。與發散思維相對的是聚合思維,它是將各種信息聚合起來,得出一個正確答案或最好的解決方案的思維形式。發散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核心,其主要特征有三個。
(1)流暢性
流暢性是指個人面對問題情境時,在規定的時間內產生不同觀念的數量的多少。該特征代表心智靈活,思路通達。個體對同一問題所想到的可能答案越多,即表示他的思維流暢性越高。一般認為小學階段思維流暢性最高。
(2)變通性
變通性即靈活性,指個人面對問題情境時,不墨守成規,不鉆牛角尖,能隨機應變,觸類旁通。對同一問題所想出的不同類型答案越多者,變通性越高。
(3)獨創性
個人面對問題情境時,能獨具匠心,想出不同尋常的、超越自己也超越同輩的意見,具有新奇性。對同一問題所提意見愈新奇獨特者,其獨創性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