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考點歸納4.1中學生心理認識過程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3-08-09
728

(三)中學生記憶能力的培養
1.提高使用正確識記方法的能力
(1)發展意義識記的能力
充分理解材料是發展意義識記的必要條件。對于有關材料要在讓學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通過編寫提綱、列表格和圖示來識記。對于相關的材料可指導學生進行比較,尋找出異同點來識記,并在比較的基礎上對識記材料進行加工、整理、歸類,然后分別采用聯想記憶法、分類記憶法和重點記憶法進行識記。這樣可以調動思維的積極性,取得良好的識記效果。
(2)應正確組織學生復習,鍛煉記憶能力
復習是增強記憶、克服遺忘的主要方法。組織復習應注意:第一,要及時復習。對剛學過的內容及時復習,隨著記憶鞏固程度的提高,復習的次數可相應減少。第二,復習要注意科學性。在復習時要制訂切實可行的復習計劃,正確分配復習時間,合理安排復習內容。第三,復習方法要多樣化。多樣化的復習方法可以避免枯燥、單調,提高學生智力活動的積極性,從而使掌握知識得更透徹、更牢固、更靈活。
2.明確記憶的目的,增強記憶的效率
實踐證明,對需要記憶的材料有無明確的目的,對記憶的效果有直接影響,目的越是具體明確,記憶的效果就越好。因為人的記憶是有選擇的,只有那些人們認為重要的材料,才會主動去學習和記憶它們。并且,目的明確才能使我們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去記憶,這是有意識記的關鍵。
教師可在課堂教學中,要求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一定的記憶任務。如:背誦課文中某個精彩片斷,記住某個公式或定理等。與此同時,教師可對學生不斷地進行前途理想教育,培養學生具有直接和間接的學習興趣,從而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使他們更多地、主動地、自覺地提出學習任務和記憶任務。另外,教師還可以在不同的場合、環境訓練學生注意力集中、感知認真、觀察仔細、思維積極、記憶專注的品質,以此來促進記憶的目的性和自覺性的形成。
3.理解是記憶的基礎
記憶有兩種,一種是機械記憶,另一種是理解記憶。所謂機械記憶,就是死記硬背,靠單純的重復去記;而理解記憶,則是對需要記的材料進行充分的研究,了解它的內部聯系、本質和特點,通過理解去記它們。
理解是記憶的基礎。17世紀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紐斯強調說:“除了很好地理解了的東西以外,絕不能強迫去熟記任何東西。”我們在學習時,對所要記的材料一定要很好地理解,如對某些定理、公式、法則要反復研究,找出哪些是關鍵詞句,哪些是成立的條件,還要掌握推導過程,以及如何運用這些定理、公式和法則去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另外,學習和理解新知識,是和我們已有的知識、經驗密切相關的。因此,我們在記新知識時,要善于在新舊知識之間架設橋梁,把新舊知識串聯起來記,這樣記憶的效果會更好一些。4.提高我們對記憶內容的興趣
興趣在記憶過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歌德說:“哪里沒有興趣,哪里就沒有記憶。”我們常常有這樣的體會: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記得快、記得牢,保持時間也長;反之,對不感興趣的事物,記得慢,記住之后忘得也快。興趣并不是天生的,是可以培養出來的。一般說來,對某事物不感興趣,是由于我們對其接觸太少,或不太了解所致。如果我們多接觸它,深入地學習,就會對它逐漸產生興趣。總之,為了增強記憶效果,我們要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的興趣。
5.讓多種分析器官參加記憶活動
記憶時,我們應該充分發揮多種分析器官的作用。也就是說,充分發揮眼、耳、口、鼻、腦、手等各種分析器官的作用,通過視、聽、寫、嗅、想、觸等,牢固地記住所要記的材料。這是提高記憶力的一個重要方法。人類的大腦構造極為復雜,分工極為精細,每一種分析器官到達大腦皮質特定的區域都有其獨特的神經通路。例如,我們看見一個蘋果,視覺器官立刻把蘋果的外形這一信息,通過特有的神經通路送達大腦皮質的特定區域保存起來。如果在看到蘋果的同時,我們耳朵聽到“蘋果”這兩個字的發音,鼻子又聞到蘋果的香味,要是還能咬上一口,嘗嘗蘋果的滋味,那么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器官。又同時分別將四種信息按不同的神經通路送達大腦皮質的不同區域,在大腦皮質留下四種“同一意義”(蘋果)的印痕,建立起多種通道的暫時神經聯系。然后,再經過大腦把各種感覺到的材料(蘋果的色、香、味、形)進行加工,使它們在大腦皮質上留下深刻的痕跡并保存起來。無疑,多種分析器官參加記憶,將大大加強人們的記憶和延長記憶保留的時間,是提高記憶力的一個好辦法。
6.養成自我檢查的習慣,提高正確再認和回憶的能力
對知識的再認與回憶既是檢驗記憶的指標,也是加強復習、鞏固記憶的一種有效的方式。心理實驗證明,反復閱讀與試圖回憶相結合,可以大大提高記憶的效果。即在沒有完全熟記材料以前,就試圖回憶材料,回憶不起來時再進行閱讀,如此循環往復,直到記熟為止。這樣有利于學生檢查學習效果,發現薄弱環節,把主要精力集中在難以記住的地方。教師除了定期檢查學生外,還應讓學生進行自我復述、自我回憶、自問自答、互問互答、獨立作業等自我檢查的訓練,努力提高學生的記憶能力。
總之,培養中學生良好的記憶品質涉及多方面的因素。教師應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記憶特點和學習內容的不同,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良好的記憶品質,以促進學生的記憶能力的提高。
四、思維
(一)思維的概念和特點
思維是人腦對客觀現實間接的和概括的反映,是借助語言、表象、動作實現的,是人認識的高級階段,即理性認識階段,它揭示了事物的內在聯系和本質特征。間接性和概括性是思維的兩個特點。
1.間接性
思維活動不反映直接作用于人感官的事物,而是借助于語言、表象、動作這些媒介,在一定的知識經驗基礎上對客觀事物進行間接的反映,這就是思維的間接性。例如,我們不能直接感知一個人的內心世界,但是通過這個人的言談舉止,則基本上可以作出判斷。
2.概括性
思維的概括性包含兩層含義。
其一,思維在大量感性經驗的基礎上,將一類事物的共同特征抽取出來加以概括,形成對事物的本質認識。例如,在兒童認識了各種各樣的人及其諸多屬性之后,經由分析,抽象出人的本質屬性并加以概括,就形成了對人的本質的認識,即使用語言,并會使用和制造工具。
其二,思維不僅能揭示一類事物的本質屬性,而且還可以揭示事物的本質聯系即規律。例如,借助思維,人就可以認識植被破壞與水土流失、保護環境與發展經濟間的關系等。
思維的概括性在思維活動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它使人類的認識活動擺脫了具體事物的局限性和對具體事物的依賴性,這就大大拓展了人的認識范圍,而且也加深了人對事物的理解。
(二)思維的種類
1.按個體思維的水平和憑借的不同劃分(1)直觀動作思維
直觀動作思維是指憑借直觀感知和實際行動解決問題的思維。通過動作思維來解決問題的方式是以實際操作為手段,例如修家電時常常會運用動作思維。
(2)具體形象思維
具體形象思維是憑借事物的具體形象和表象的聯想解決問題的思維。以具體概念為支柱,這種具體概念與事物的表象有密切聯系,具有一定的形象性。例如,讓幼兒回答“馬是什么”,幼兒會首先在頭腦中浮現出騎馬或馬拉車的形象,然后才能回答,這就是具體形象思維的典型形式。
(3)抽象邏輯思維
抽象邏輯思維是運用概念、判斷和推理的形式進行的思維,也稱抽象思維。它是思維發展的高級階段,是人類思維的核心形態。它以言語為工具,所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質屬性和內在規律。
2.根據思維過程中的指向性不同劃分
(1)集中思維
集中思維是把問題所提供的各種已知條件朝一個方向集中,從而得出一個正確答案的思維。只有當問題存在著一個正確答案或解決方案時,才會有集中思維。例如,警察在偵破重大刑事案件時經常采用這種思維方式。
(2)發散思維
發散思維是指在思考過程中問題的信息朝各種可能的方向擴散,并引起更多新信息,使思考者能從各種假設出發,不拘泥于一個途徑,不局限于既定的理解,盡可能做出合乎條件的各種回答。
3.根據思維的創新程度不同劃分
(1)常規思維
常規思維是用通常人們用的方法和固定的程序來解決問題的思維。例如,學生學了一個公式定理,按照老師教給的方法去做習題就屬于這種思維。
(2)創造性思維
創造性思維是人們應用創新的方案或程序解決問題的思維。例如,科學家進行發明創造,藝術家進行新作品的構思,就屬于創造性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