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全國幼兒保教知識與能力試題及答案二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3-06-19
698

(3)開始掌握認知方法
①在注意活動中,5~6歲幼兒能夠采取各種方法使自己不分散注意。比如自覺地把眼睛盯著需要注意的東西,把雙手放在身旁,或兩手掩著耳朵以防止雜音干擾等。
②大班兒童也會運用各種方法進行有意記憶。比如,一邊聽任務,一邊默默地跟著念,用自己的重復幫助記憶。
③用思維解決問題時,大班幼兒會事先計劃自己的思維過程和行動過程。如果別人催促他趕快回答,他會說:“等等,讓我想一想。”
④大班幼兒也套用一定的方法控制自己的行動。比如,在一個實驗里,幼兒面對著誘人的東西,但是實驗者要求先不去碰它,允諾如果能等實驗者回來,就能得到獎品。結果,大班幼兒運用了許多種方法,使自己不被誘惑物吸引。
(4)個性初具雛形
①5~6歲兒童對事物已經開始有了自己比較穩定的態度,比如,在自由活動中,有的幼兒總是去玩球,有的總是去玩“娃娃家”,有的總是去看書,還有幾個總是湊在一起講故事。即已經表現出相對穩定的興趣。
②大班幼兒的情緒也不像以前那么容易變化,不愉快情緒有時持續較長時間。比如,有的孩子早上來園前受到家長批評,整個半天悶悶不樂。如果不是老師和家長溝通的話,老師會感到莫名其妙。
③大班幼兒的思想感情已經不那么外露。有個5歲半幼兒很喜歡畫畫,可是從某一天起突然不畫了。家長和老師都不了解其原因,只聽她說:“不畫了!”經過奶奶耐心談話,才發現由于老師沒有把她新作的畫貼出來,她誤認為老師嫌她畫得不好。
④5~6歲幼兒的心理活動比以前較為穩定,逐漸有了各人自己的特點。5~6歲幼兒個性形成已經開始,他們的各種心理活動已經有了相互緊密的聯系。先前的心理活動和先前形成的態度,會影響后來的心理活動和態度。
2.【答案要點】(1)家園合作活動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以幼兒園為核心的家園合作;另一類是以幼兒家庭為核心的家園合作。
(2)具體分為口語法、文字法和活動法三類。其中口語法包括家訪、家長會、家長學校、家庭教育咨詢、家庭教育經驗交流會、交談等。文字法包括問卷調查、家園聯系本、信件宣傳欄、宣傳資料、家園通、家長報等。活動法包括觀摩、慶祝、服務和管理。
(注:能列舉部分家園聯系方式也可酌情給分。)
四、材料分析題
1.材料中強強的自言自語現象兼具外部言語和內部言語的特點。4歲以后,幼兒開始出現內部言語。
(1)出聲的自言自語的出現。出聲的自言自語,是內部言語發展的初級形態,是在外部言語基礎上,產生內部言語的過渡形態。它既有外部言語說出聲音的特點,又有內部言語對自己說話的特點。幼兒的出聲的自言自語也包含對別人說話的性質。出聲的自言自語出現最頻繁的情況是,他們有與別人說話的要求,但又缺乏言語交往的實際可能性的時候。所以,它具有外部言語和內部言語的特性。
(2)幼兒自言自語的形式。幼兒的自言自語有兩種形式:
①游戲言語。這種言語的特點是比較完整、詳細,有豐富的情感和表現力。兒童一邊做各種游戲動作,一邊說話,用語言補充和豐富自己的行動。在繪畫活動中也常常有這種情況,用語言來補充不能畫出的情節。強強的自言自語即屬于此類。
②問題言語。這種言語的特點是比較簡單、零碎,常常在遇到困難時出現,或表現出困惑、懷疑、驚奇等等。當幼兒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時,也會用這種言語表示所采取的辦法。
既然出聲的自言自語是幼兒口語發展的一種形態,成人要正確加以對待,不要斥責他、阻止他或嫌孩子嘟囔,而應該幫助和引導他發展成真正的內部言語。6~7歲兒童已經能夠默默地用內部言語進行思考,只是遇到困難時,才使用“問題言語”。
2.【答案要點】孩子的行為舉止說明:
(1)孩子正處于心理的高速發展時期,也是心理發展的敏感期。比如,提出“太陽公公會不會孤單”、“太陽有沒有爸爸、媽媽”,說明思維的發展,出現了最初的概括和推理;想像的發生,把對周圍世界的認識進行了延伸、擴展。
“不聽話”說明孩子最初的獨立性的出現;“故意用手撿米粒放進嘴里”說明孩子動作技能的發展,對新的動作產生了興趣;會說“老師辛苦了”,說明兒童已開始使用抽象的詞語,但還經常需要和具體活動聯系在一起。
(2)注意保護孩子的探究精神,但要和重視安全結合起來,而且不要打擊孩子積極認知的興趣。孩子“反抗期”的執拗,要注意教育,不要養成任性的性格,同時又不能恥笑、威脅孩子。對待孩子的獨立性,要注意教育,防止養成執拗性的同時,也要防止形成懶惰、依賴、無獨立愿望的不良性格。
移動端訪問:2012年全國幼兒保教知識與能力試題及答案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