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證考試《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全真試卷及解析(一)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3-08-20
388

二、辨析題(判斷正誤,并說明理由;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5分。共20分)
1.只要教育得法.人人都可以成為歌唱家、科學家、詩人。
2.到了內化階段.穩定的態度和品德即形成了。
3.經濟發展水平決定著社會成員的受教育權利。
4.直接檢驗方式是檢驗假設的唯一方式。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6分。共30分)
1.學習動機的種類有哪些?
甲:我們先來集體朗讀白居易的《琵琶行》,為了調動氣氛,老師給大家播放一支琵琶名曲《十面埋伏》。(教師起頭)“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預備讀。(在激烈雄壯的音樂聲中,學生開始集體朗讀,朗讀完畢,教師表揚)同學們讀得非常認真,也非常整齊。現在大家應該對課文內容有所了解,下面我們來逐字逐句分析這首長詩。
乙:(教師從語調、語速與情感的關系出發,分析“千呼萬喚始出來,……唯見江心秋月白”一段的誦讀處理。并作示范誦讀)好,下面我們先集體試讀這一段。(學生讀此段詩句)大家讀的不錯,下面我們分小組誦讀下面幾節詩,比一比,哪個小組的誦讀最精彩。為營造氣氛老師給大家播放張曉峰的琵琶協奏曲《琵琶行》作大家朗讀時的伴聲。(在柔和舒緩的音樂聲中,各小組誦讀完畢,教師請大家談體會,在學生談體會時,教師會時不時自己誦讀幾句,或要求學生誦讀(2)從語文教育學的有關理論特別是新課程理念看,那一種誦讀處理更好,為什么?
2.一名初中學生向語文老師報告說,她新買的一本新華字典不見了,而她曾在這本新華字典的背面寫了個“寶”字。老師問明情況后,讓這名學生先不要張揚,老師幫她找一找。這位老師來到教室說,前兩天老師布置讓每位同學都買一本字典,現在請同學們把自己的字典拿出來讓老師檢查一下。檢查中,老師發現一名女生的字典后面一頁寫了個“璧”字,而這顯然是在原來“玉”字上面改的。老師當時遲疑了一下,這名女生頓時滿面通紅。但老師并沒有表現出什么,而是繼續檢查其他學生的字典。后來老師了解到這名女生平時品德很好,但她家境貧寒,母親抱病臥床。因為還要給母親買藥,一本11元的字典對她來說是很難買得起的,而老師當時要求每個同學必須買一本字典。了解了這些情況后,老師當著全班同學宣布說,某某同學的字典找到了,是其它班的同學揀到的。
問題:試分析這則案例中語文老師的做法是否妥當,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