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考試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全真模擬試題及答案三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3-08-07
576

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答案]B 人的發展主要依靠外在力量,如環境刺激、他人影響和學校教育等,這是外鑠論的基本觀點。英國哲學家洛克的“白板說”是此理論典型的代表。
2.[答案]C 個體身心發展的階段性,決定了教育必須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受教育者采取不同的內容和方法。
3.[答案]A 基礎型課程,注重學生基礎學力的培養,即培養學生作為一個公民所必需的以“三基”(讀、寫、算)為中心的基礎教養,是中小學課程的主要組成部分。基礎型課程是必修的、共同的課程。故正確答案為A。
4.[答案]A 本題考查的是教學組織形式的定義。教學組織形式是為實現一定的課程與教學目標,圍繞一定的教育內容或學習經驗,在一定時空環境中,通過一定的媒介,教師與學生之間相互作用的方式、結構與程序。
5.[答案]B 本題主要考查定勢的概念。定勢是由先前的活動所形成的并影響后繼活動趨勢的一種心理準備狀態。
6. [答案]D 韋納對行為結果的歸因進行了系統探討,并把歸因分為三個維度:內部歸因和外部歸因,穩定性歸因和非穩定性歸因,可控歸因和不可控歸因。努力程度是個體自己可以控制的,所以它屬于內部的可控的歸因,且努力程度不是一成不變的,所以又是不穩定的歸因。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為D。
7.[答案]A 同化性遷移是指不改變原有的認知結構,直接將原有的認知經驗應用到本質特征相同的一類事物中。原有認知結構在遷移過程中不發生實質性的改變,只是得到某種 充實。這就是“舉一反三”、“聞一知十”的原理,“舉一反三”和“聞一知十”所列舉的都是同一類事物,不改變新學習內容的實質。順應性遷移指將原有認知經 驗應用于新情境中時,需要調整原有的經驗或對新經驗加以概括,形成一種能包容新舊經驗的更高一級的認知結構,以適應外界的變化。重組性遷移指重新組合原有 認知系統中的某些構成要素或成分,調整各成分間的關系或建立新的聯系,從而應用于新情境。具體遷移是指將一種學習中習得的具體的、特殊的經驗直接遷移到另 一種學習活動中,或經過某種要素的重新組合,以遷移到新情境中去。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為A。
8.[答案]C 本題主要考查皮亞杰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兒童可以從具體事物中獲得表象從而進行邏輯思維,屬于皮亞杰認知發展理論中的第三個階段。
9. [答案]D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意思是:桃子李子雖不會說話,但是它們果實甜美,惹人喜愛,人們在它們下面走來走去,走成了一條小路。比喻一個人做了好事,不用張揚,人們就會記住他。只要能做到身教重于言教,為人誠懇、真摯,就會深得人心。這句話體現的德育方法是榜樣法。
10.[答案]A 本題主要考查德育原則。
11.[答案]C 本題考查的是教師成長的三階段理論。關注學生階段是教師成長的第三階段,而能否自覺地關注學生是衡量一個教師是否成熟的標志。
12.[答案]A 學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長期性和反復性規律要求在品德形成和不良品德的克服中不要操之過急,要經過多次的培養和矯正訓練。
13.[答案]A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提出了以發展探究性思維為目標,以學科的基本結構為內容,以再發現為學習步驟的教學方法綜合方式,這種教學方法被稱為“問題發現教學法”。
14.[答案]A 教學的首要任務是傳授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15.[答案]B 略。
16.[答案]D 略。
17.[答案]C 身心發展的互補性反映個體身心發展各組成部分的相互關系,它首先指機體某一方面的機能受損,甚至缺失后,可通過其他方面的超常發展得到補償。
18.[答案]D 心理輔導的目標主要是學會調適和尋求發展。
19.[答案]D 本題主要考查各種記憶術。通過心理想象將“青蛙一桌子”想象為青蛙在桌子上跳來跳去,是“視覺想象法”,所以選D。
20. [答案]B 本題主要考查強化。班杜拉將強化分為三種:直接強化、替代性強化、自我強化。直接強化是指通過外部因素對學習行為予以強化。替代性強化是指通過一定的榜樣 來強化相應的學習行為或學習行為傾向。自我強化是指學習者根據一定的評價標準進行自我評價和自我監督,來強化相應的學習行為。負強化是強化的一種,是通過 撤銷一個厭惡刺激,來加強將來反應發生的概率。本題中教師利用榜樣來強化學生,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屬于替代性強化,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為B。
21. [答案]A 根據遷移內容的不同抽象與概括水平進行劃分,可以分為水平遷移和垂直遷移。根據遷移內容不同進行劃分,可以分為一般遷移與具體遷移。根據遷移過程中所需的內在心理機制的不同進行劃分,可以分為同化性遷移、順應性遷移和重組性遷移。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為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