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綜合素質熱門考點5.4寫作能力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4-12-09
876

2.主體部分
記敘文的結構布局可以按照時序順進式、平列展開式、對比映照式、穿插回放式排列。
(1)時序順進式
即選取生活流程中的某一片斷按時序進程進行描寫,其內容層次依次相連,構成一個完整的故事或情節。其模式如下:
開頭(引出話題)一作文主體(時間順序敘述人或事物)一結尾(抒情、議論)
(2)平列展開式
選取不同主體、不同場景的片斷或將同一內容的幾個側面在同一層面上平列展開,構成一個統一的整體。其基本模式是:
材料①
開頭(引出話題)一作文主體一結尾(抒情、議論)
材料②
【示例】
我夢中的小屋(節選)
山上,飄逸的云朵,婆娑的樹木,瑰麗的花朵,奇崛的巖石,每一處都是一幅美麗的風景。
屋前,幾株梅,幾枝蘭幽幽地開花;屋后,挺直的松,蒼翠的竹在風中搖曳,地上的青苔也仿佛跟著搖曳了起來。
遠處,蒼翠的青山蒙著一層淡淡的薄紗,極力想掩飾住自己的那份綠,可是怎么遮擋得住呢?連空氣中都似乎可以嗅到“綠色”的味道,蒼翠欲滴是它最好的寫照啊!
【點評】上面三段文字在寫“我夢中的小屋”時就采用了“空間轉移式”的結構:分別寫了“山上…‘屋前”及“遠處”的優美景色,大大拓展了“我夢中的小屋”的內涵,而觀察思路由上(山上)而下(山下)、由近(屋前)而遠(遠處),又確實使文章脈絡異常分明起來。
(3)對比映照式
選取有顯著差異的兩組內容(可以是相反或相對的兩個事物,也可以是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進行反襯式組合。其基本模式為:
正面材料
開頭(引出話題)一作文主體一結尾(抒情、議論)
反面材料
(4)穿插回放式
即利用思維可以超越時空的特點,以某一物象為線索,將描寫的內容通過插入、回憶、倒放等方式串聯組合起來,形成一個整體。操作的關鍵是選好串聯的物象,并圍繞一個中心截取生活中的材料。
其模式為:
開頭(提出話題,引出材料①)一發展(引出材料②)一結尾(抒情、議論)
3.結尾
李漁曾說:“終篇之際,當以媚語攝魂,使之執筆留連,若難遽別”。所謂“媚語”,即富有文采、意蘊深刻的語言。有文采的結尾,耐人尋味,會讓評卷老師愛不釋手。收尾要做到有利于揭示文章的主題,有利于文章的結構,要做到詞雖盡而意無窮,就像欣賞一首絕妙的樂章,一曲終了,余音仍在耳畔回蕩、繚繞。記敘文的結尾,應該簡潔明了,有感染力,講究語結而意不結,給讀者留有回味和思考的余地。可操作性較強的記敘文結尾方法有畫龍點睛法、首尾呼應法、抒情議論法等。
(1)畫龍點睛法
這種結尾方式就是在文章結束時,以全文的內容為依托,運用簡潔的語言,把主題思想明確地表達出來,或者在全文即將煞尾時,把寫作意旨交待清楚。如《棗核》的結尾:“改了國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沒有一個民族像我們這么依戀故土的。”
(2)首尾呼應法
結尾與開頭要相呼應,寫出既呼應開頭,又不簡單重復的語句,這種結尾方式是各類文章極常見的收束方法。這種收束方法能喚起讀者心靈上的美感,產生一種首尾呼應,渾然一體的感覺。如郭沫若先生的《白鷺》一文開頭就說:“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結尾又說:“白鷺實在是一首詩,一首韻在骨子里的散文詩。”“白鷺是詩”這是一不尋常的比喻,特別是結尾具體化為“散文詩”,突出了白鷺的平凡而美好、樸素而高沽的特點,贊頌了白鷺的美。
(3)抒情議論法
用抒情議論的方式收束文章,能夠表達作者心中的情緒,激起讀者情感的波瀾,引起讀者的共鳴,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抒情議論式結尾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所以采取這種方式結尾比較自由,好的“抒情議論”式結尾,必然油然而生真情,給讀者以真實感、充足感。如魯迅的《故鄉》:“我想: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三)議論文寫作規范
1.開頭
議論文的開頭應該表達三層含義:表達、說明、闡釋中心論點的本意義、重要性;闡釋、說明中心論點的作用;表明作者的態度。只有在開頭表明了中心論點的重要性,論證的必要性,自己對中心論點的態度,才能真正把議論文開頭的內容要求把握準確。根據議論文寫作特點,具有可操作性的議論文開頭方法有設問式、排比式、引言式等。
(1)設問式
在提出觀點之前,先設置一個反面觀點,通過對其簡要批駁,順其自然地得出文章中心,或者在文章開頭提出疑問,在文章寫作中慢慢回答開頭的疑問。如《寬以待生》:“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成人都經常犯錯,更何況是身心發展不成熟的孩子。我們應該如何處理孩子的錯誤?是聲嘶力竭的責罵,還是喋喋不休的數落?其實面對孩子,最重要的是寬容。教育需要寬容,寬容讓教育更有溫情,寬容給孩子帶來心底的溫暖。”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出答案,給出論點。其特點是明知故問,自問自答,作用是能引起注意,引發思考,吸引讀者的興趣繼續讀下去。
移動端訪問:中學綜合素質熱門考點5.4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