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考點歸納1.1教育學基礎知識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3-08-09
902

三、教育學的發展
(一)馬克思主義教育學的發展
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等根據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原理,對教育的階級性、人的全面發展等問題做出了科學的解釋。馬克思主義教育學的建立,即稱為教育學的科學化發展階段。
前蘇聯一批教育家在確立和建設社會主義教育科學事業的過程中,運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闡述教育問題,逐漸形成了社會主義教育理論,代表性的著作有:克魯普斯卡婭的《國民教育與民主制度》、加里寧的《論共產主義教育》、馬卡連柯的《論共產主義教育》和《教育詩》。克魯普斯卡婭的《國民教育與民主制度》是以馬克思主義為基礎最早探討教育學問題的著作,特別是根據馬克思主義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理論,論述了在前蘇聯實施綜合技術教育的問題。凱洛夫主編的《教育學》則總結了前蘇聯社會主義教育的經驗,構建了教育學的理論體系,論述了全面發展的教育目的.極其重視智育及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一套比較嚴密的教學理論。該書對我國建國初期的教育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我國教育家楊賢江以李浩吾的化名所寫的《新教育大綱》(1930年)則是我國第一本馬克思主義的教育學著作,這本書闡述了教育的本質和作用,批判了教育超政治、超階級的觀點和教育萬能論.
充分肯定了個人的價值。他力圖通過教育實現他的哲學理想,改造社會。他認為,人的所有自然稟賦都有待于發展,才能生存,“天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動物”,教育的根本任務在于充分發展人的自然稟賦.使人人都成自身.成為本來的自我,都得到自我完善。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齊深受盧梭和康德思想的影響,并且以他博大的胸懷和仁愛精神進行了多次對世界產生影響的教育試驗。他認為,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法則全面和諧地發展兒童的一切天賦。教育應該是有機的,應做到智育、德育和體育的一體化,使頭、心和手都得到發展,教育者的首要職責在于塑造完整的、富有個人特征的人。他主張教育要遵循自然,教育者對兒童施加的影響.必須和兒童的本性一致.使兒童自然發展,并把這種發展引向正確的道路。
進入近代,國家的教育思想與民主的教育思想都在發展,這在英國哲學家洛克身上得到了集中體現。一方面,他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說,認為人的心靈如同白板,硯念和知識都來自后天.并且得出結論.天賦的智力人人平等,“人類之所以千差萬別,便是由于教育之故”,主張取消封建等級教育,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另一方面,他主張紳士教育,認為紳士教育是最重要的,一旦紳士受到教育,走上正軌。其他人就都會很快走上正軌。紳士的教育要把德行的教育放在首位.基本原則是以資產階級利己主義的理智克制欲望,確保個人的榮譽和利益。形成鮮明對照的是,他輕視國民教育。認為普通的學校里集中了“教養不良、品行惡劣、成分復雜”的兒童,有害于紳士的培養,主張紳士教育應在家庭實施。
(二)規范教育學的建立
1.赫爾巴特與《普通教育學》
教育學作為一門課程在大學里講授,最早始于康德1776年在德國的柯尼斯堡大學的哲學講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