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考點歸納3.4教學組織形式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3-06-14
985

三、教學工作的基本組織形式——班級教學
當前,在我國和其他許多國家的教學實踐中,班級教學是教學工作的基本組織形式。這是因為它具有其他教學組織形式所無法取代的優點,在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上仍然起著主要的作用。
(一)班級教學的基本特征
所謂班級教學,是指根據年齡或學習程度,把學生編成有固定人數的班級,由教師按照教學計劃統一規定的內容和時數,并按課程表進行教學的組織形式。與個別教學組織形式相比,班級教學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第一,以“班”為人員單位,把學生按照年齡和知識水平分別編成固定的班級。
第二,以“課時”為單位,把每一“課”規定在統一而固定的單位時間里進行,教師同時面向全班學生授課。
第三,以“課”為活動單位,把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綜合在“課”上,把教學活動劃分為相對完整且互相銜接的各個教學單元,從而保證了教學過程的完整性和系統性。
(二)班級教學的優點和局限性1.班級教學的優點
(1)它能夠大規模地面向全體學生進行教學。一位教師能同時教許多學生,從而使全體學生共同前進,有助于提高教學效率。
(2)它能夠保證學習活動循序漸進,并使學生獲得系統的科學知識,使教學工作扎扎實實,有條不紊。(3)它能夠保證教師發揮主導作用,首先是教師系統講授,并在這個基礎上直接指導學生學習的全過程。
(4)固定的班級人數和統一的時間單位,有利于學校合理安排各科教學的內容和進度與加強教學管理,從而贏得教學的高速度發展。
(5)在班集體中學習,學生可與教師、同學之間進行多向交流,互相影響、互相啟發、互相促進,從而增加信息來源或教育影響源。
(6)它在實現教學任務上比較全面,有利于學生多方面的發展。它不僅能較全面地保證學生獲得系統的知識、技能和技巧,同時,班集體內的群體活動和交往有利于形成學生互助友愛、公平競爭的態度和集體主義精神,并有利于形成學生其他一些健康的個性品質。
2.班級教學的局限性
(1)學生的主體地位或獨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教學活動多由教師直接做主。
(2)實踐性不強,學生動手機會少。
(3)學生的學習主要是接受現成的知識成果,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造能力。
(4)教學面向全班學生,強調的是統一和齊步走,難以照顧學生的個別差異,不利于因材施教。
(5)教學內容、教學時間和教學進程都程序化、固定化,難以在教學活動中容納更多的教學內容和方法。
(6)由于以“課”為活動單元,而“課”又有時間限制,因而往往將某些完整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人為地分割,不利于學生形成知識體系。
(7)缺乏真正的集體性。在班級教學中,每個學生獨自完成學習任務,教師雖然向許多學生同樣施教,但每個學生都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去掌握。每個學生分別對教師負責,學生與學生之間并無分工合作,彼此不承擔任何責任,無必然的依存關系。
移動端訪問: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考點歸納3.4教學組織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