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考點歸納4.4學習遷移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3-08-09
728

二、學習遷移的基本理論
(一)早期遷移理論
1.形式訓練說
形式訓練說是以沃爾夫為代表的官能心理學為基礎的,對學習遷移現象最早做出了解釋。遷移就是心理官能得到訓練而發展的結果,對官能的訓練就如同對肌肉的訓練一樣。注意、記憶等各種官能都可以通過多種不同形式的訓練而得到增強,并自動地遷移到其他活動中去。形式訓練說認為,遷移是無條件的、自動發生的。進行官能訓練時,關鍵不在于訓練的內容,而在于訓練的形式,因為內容經常容易忘記,其作用是暫時的,但形式是永久的。
形式訓練說在歐美盛行了近200年,由于它缺乏科學的依據,所以引起了一些研究者的懷疑和反對。
2.相同要素說
桑代克的相同要素說認為,一種學習之所以能夠對另一種學習產生影響,是因為兩者有相同的元素。后來武德沃斯把相同要素說改為共同要素說,也就是說在兩種活動中有共同的成分才能發生遷移。
桑代克的相同要素說在當時的教育界曾起過積極的作用,使學校脫離了那種在形式訓練說影響下不考慮實際生活只注重所謂的形式訓練的教學狀況,在課程方面開始注意重視應用學科,教學內容的安排也盡量與將來的實際應用相結合。
但桑代克所提出的相同要素說實際是從聯結主義的觀點出發的,只是指學習內容中元素間一對一的對應,即所謂的共同的刺激一反應聯結,而未能充分考慮學習者的內部變化過程,因此未能深刻揭示出遷移的真正實質。
3.經驗類化理論
經驗類化理論的代表人物是美國心理學家賈德。該理論的依據是賈德在I908年進行的“水下擊靶”的經典實驗。經驗類化理論認為,概括化的原理和經驗是遷移得以產生的關鍵,遷移依賴于對一般原理的理解記憶在新舊情境的相互關系中的作用。對原理學習得越透徹,對新情境的適應性就越強,遷移也就越好。
產生遷移的關鍵則是學習者所概括出來的,并且是兩種活動所具有的共同的原理或概括化的經驗。經驗類化理論強調概括化的經驗在遷移中的作用,強調原理的理解,這一點比相同要素說有所進步。但概括化的經驗僅是影響遷移成功與否的條件之一,并不是遷移的全部。
4.關系轉換理論
該理論的代表人物是格式塔心理學家,支持該理論的經典實驗是苛勒l929年做的“小雞覓食”實驗。格式塔強調頓悟是學習遷移的一個決定因素。他們證明遷移產生的實質是個體對事物間關系的理解。習得的經驗能否遷移,取決于能否理解各個要素之間形成的整體關系,能否理解原理與實際事物之間的關系。個體越能發現事物間的關系,則越能加以概括、推廣,遷移也就越普遍。
(二)現代遷移理論
1.奧蘇伯爾的認知結構理論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奧蘇伯爾曾提出認知結構遷移理論,認為任何有意義的學習都是在原有學習的基礎之上進行的,有意義的學習中一定有遷移。原有認知結構的清晰性、穩定性、概括性、包容性、連貫性和可辨別性等特性都始終影響著新的學習的獲得與保持。這一理論代表了從認知的觀點來解釋遷移的一種主流傾向。
2.繼奧蘇伯爾之后,研究者對遷移的深入探討(1)強調認知結構在遷移中的作用的理論
這一類觀點主張認知結構中的某些成分是決定遷移能否發生的根本條件。
?、僖园驳律热藶榇恚J為如果兩種情境中有產生式的交叉或重疊,則可以產生遷移。產生式是認知的基本成分,一個產生式就是一個條件—一行動規則。
?、谝约犹├铡⒓说热藶榇?,認為前后兩種情境中的結構特征、內在關系與聯系等本質特性是決定遷移的關鍵成分,而表面的特征則無關緊要。若前后兩種情境的結構特征相匹配或相同,則產生遷移。
(2)強調外界環境與主體的相互作用對遷移的影響的理論
該理論認為遷移的產生是由外界物理環境、社會環境與主體因素共同決定的。該理論強調通過社會交互作用與合作學習可以促進遷移的產生。
3.現代遷移理論的特點
就傳統與現代的遷移研究來看,傳統的遷移研究是比較宏觀、粗線條的;而現代的遷移研究則是比較微觀、細致的,較重視對遷移的認知特性的探討,對遷移過程的認知成分、遷移得以發生的內在機制進行了較深入的分析,這促進了遷移研究的深化。
4.遷移的實質
遷移實質上是新舊經驗的整合過程,整合是新舊經驗的一體化現象,即通過分析、抽象、綜合、概括等認知活動,使新舊經驗相互作用,從而形成在結構上一體化、系統化,在功能上能穩定調節活動的一個完整的心理系統。
移動端訪問: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考點歸納4.4學習遷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