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5教師招聘考試《教育基礎知識》模考卷五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5-03-12
316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5道題目,每道題目2分,共50分)
1、 ( )的課堂行為指與促進課堂教學目的實現相聯系的行為。
A.積極
B.權威
C.民主
D.消極
2、 “先行組織者”教學策略是一種( )的教學技術。
A.強調直觀教學
B.強調新知識與學生認知結構中適當知識聯系
C.激勵學生的學習動機
D.引導學生的發現行為
3、 “教育”二字連用最早見于( )。
A.《大學》
B.《學記》
C.《論語》
D.《孟子》
4、 普通中小學經常組織諸如生物、物理、航模等興趣小組,主要是為了( )。
A.深化課堂教學
B.培養競賽人才
C.因材施教,發展青少年個性特長
D.充分發掘學有余力的學生的學習潛力
5、 美育就是對學生進行( )。
A.審美教育
B.五講四美教育
C.美好生活教育
D.美好思想教育
6、 在學與教的過程中,要有意傳遞的主要信息是( )。
A.教學過程
B.教學手段
C.教學內容
D.教學媒體
7、 教師的批評與不贊揚,與學生的學習成績( )。
A.關系密切
B.關系不明顯
C.存在負相關
D.有利有弊
8、 “兒童中心主義”教育理論,違背了( )。
A.間接經驗與直接經驗相結合的規律
B.傳授知識和發展智力相統一的規律
C.知識教學與思想教育相統一的規律
D.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相結合的規律
9、 關于問題的種類,對代數式a2-2ab+b2進行因式分解屬于( )。
A.一般問題
B.有結構問題
C.無結構問題
D.特殊問題
10、 我國第一部以馬克思主義觀點闡述教育問題的著作是楊賢江著的( )。
A.《新教育大綱》
B.《教育學》
C.《論共產主義教育》
D.《民本主義與教育》
11、政治、經濟制度決定著( )。
A.教育的性質
B.教育的方法
C.教育的效益
D.教育的規模
12、 兒童不能遵守公認的正常行為規范和道德標準,不能正常與人交往和參與學習的行為等表現,一般稱作( )。
A.心理異常
B.不適應表現
C.不良表現
D.問題行為
13、 新課程提倡師生新關系,新課程中具有現代師生關系的模式( )。
A.合作模式
B.平等模式
C.管理模式
D.授受模式
14、 美國學生熱衷于吸收各學科的成就,然后通過辯論剔除混亂知識體系中的糟粕和謬論.從而獲得迅速進步。這個現象說明了( )。
A.學習的實踐性
B.學習的滲透性
C.思考的獨立性
D.思想的開放性
15、 ( )可用來考查學生對知識的回憶,且可將學生的猜測可能性降到最小。
A.選擇題
B.是非題
C.論文題
D.填空題
16、 古人蘇秦受辱而懸梁刺股,終成學業,恰好印證了“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的名言,這說明人的情緒的兩極( )。
A.是對立而不可調和的
B.因一定條件而互相轉化
C.是具有社會性的,可有意識地調節和控制
D.是可以尋找到一個平衡點的
17、 一般說來,群體間競爭的效果取決于( )。
A.群體內的合作
B.群體內的競爭
C.群體間的合作
D.個體的能力
18、 班主任既通過對集體的管理去間接影響個人,又通過對個人的直接管理去影響集體,從而把對集體和個人的管理結合起來的管理方式是( )。
A.常規管理
B.民主管理
C.平行管理
D.目標管理
19、 小學生在識字的初級階段,容易把一些筆畫相近或相似的字讀錯,如把“人口”讀成“八口”。這說明小學生( )。
A.感知能力不成熟
B.注意能力不健全
C.記憶能力不深刻
D.思維能力有欠缺
20、 人際關系的形成與變化,取決于交往雙方( )。
A.修養和處世方法
B.身份和地位
C.交往方式與方法
D.需要滿足的程度
21、 教師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漸進,這是因為( )。
A.學生只有機械記憶的能力
B.教師的知識、能力是不一樣的
C.教育活動中要遵循人的身心發展的一般規律
D.教育活動完全受到人的遺傳素質的制約
22、 獨立形態時期的第一本教育學著作是( )。
A.《雄辯術原理》
B.《康德論教育》
C.《大教學論》
D.《論科學的價值和發展》
23、 班主任工作是從( )開始的。
A.評定學生操行
B.教育個別學生
C.了解和研究學生
D.組織班集體
24、 ( )型的課堂氣氛最有助于知識的學習。
A.集權
B.權威
C.教師主導
D.民主
25、 列寧說,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們對真理的追求,這種情感是( )。
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D.責任感
移動端訪問:北京2015教師招聘考試《教育基礎知識》模考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