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試題及答案二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3-06-19
829

二、簡答題(共5道題,每題5分,共25分)
1.主題班會的形式有哪些?
2.指導教學包括哪六項主要活動?
3.課程計劃對學校有何指導意義?
4.教師的情緒對課堂氣氛有何影響?
5.為什么學校工作必須以教學為主?
三、材料分析題(共2道題,每題15分,共30分)
1.閱讀下面材料,回答問題。
不會聽課的小剛是小學三年級的學生,上課的時候總是聽一會兒,就不自覺地東瞧瞧、西看看,桌面上有什么東西都想玩,一支鉛筆、一塊橡皮都能讓他 玩上半節(jié)課,等到被教師提醒而轉過神來聽課時,由于沒聽到前面的內容而跟不上,所以又去玩手邊的東西。因此,他的考試成績自然不好,教師和家長都很著急。 他自己也知道上課應認真聽講,想改掉這個壞毛病,可一上課就不自覺地又神游了。
問題:請分析小剛不會聽課的原因,并提出解決辦法。
2.閱讀下面材料,回答問題。
有人認為,科學家研究自然現(xiàn)象、探索自然規(guī)律的過程,是一個探究未知的認識過程。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學習自然科學知識,雖然是學習人類已知的知識,但對于學生來說,這些知識仍然是未知的,仍然是一個探究未知的過程。因此,教學過程就是一個認識過程。
問題:請運用教學過程的基本概念及教學過程的本質,分析下面這一觀點。
四、教學設計題(共1道題,每題35分,共35分)
材料二:
秦兵馬俑
舉世無雙的秦兵馬俑是我國享譽世界的珍貴歷史文物。它出土于西安以東30千米的臨潼。
兵馬俑規(guī)模宏大。已發(fā)掘的三個俑坑,總面積達19120平方米,足有50多個籃球場那么大,坑內有兵馬俑近8000個。在三個俑坑中,一號坑最 大,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總面積有l(wèi)4260平方米。坑里的兵馬俑也最多,共有6000個左右。一號坑上面,現(xiàn)在已蓋起了一座巨大的拱形大廳。 走進大廳,人們無不為兵馬俑的恢弘氣勢和高超的制作工藝所折服。站在高處鳥瞰,坑里的兵俑、馬俑相間,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齊,排成了一個巨大的長方形 軍陣,看上去真像是秦始皇當年統(tǒng)率的一支南征北戰(zhàn)、所向披靡的大軍。
兵馬俑不僅規(guī)模宏大,而且類型眾多,形象鮮明。
將軍俑身材魁梧,頭戴金冠,身披鎧甲,手握寶劍,昂首挺胸,站在隊伍前列,像是在指揮身后的軍吏和士兵行進。那神態(tài)自若的樣子,一看就知道是久經沙場、肩負重任的高級將領。
武士俑高1.8米左右,體格健壯,體態(tài)勻稱。身上穿著戰(zhàn)袍,套著鎧甲,腳上蹬著前端向上翹起的戰(zhàn)靴,頭發(fā)大多挽成了偏向右側的發(fā)髻。它們有的握著銅戈,有的擎著利劍,有的拿著盾牌。個個目光炯炯,雙唇緊閉,神態(tài)嚴峻,好像一場大戰(zhàn)就在眼前。
騎兵俑上身著短甲,下身著緊口褲,足蹬長筒馬靴,右手執(zhí)韁繩,左手持弓箭,隨時準備上馬沖殺。
車兵俑則分為馭手和軍士,馭手居中而立,駕馭著戰(zhàn)車,軍士分列在戰(zhàn)車兩側,保護著馭手。
弓弩手個個張弓搭箭,兩眼盯著前方,或立,或跪,隨時準備將利箭射出去。
馬俑與真馬一般大小,一匹匹形體健壯,肌肉豐滿。那躍躍欲試的樣子,好像一聲令下,就會撒開四蹄,騰空而起,踏上征程。
每一件兵馬俑都是極為精美的藝術珍品。仔細觀察,它們神態(tài)各異:有的微微頷首,若有所思,好像在考慮如何相互配合,戰(zhàn)勝敵手;有的眼如銅鈴,神 態(tài)莊重,好像在暗下決心,誓為秦國統(tǒng)一天下作殊死拼搏;有的緊握雙拳,勇武干練,好像隨時準備出征;有的凝視遠方,好像在思念家鄉(xiāng)的親人……走近它們的身 旁,似乎還能聽到輕細的呼吸聲。
秦兵馬俑,惟妙惟肖地模擬軍陣的排列,生動地再現(xiàn)了秦軍雄兵百萬、戰(zhàn)車千乘的宏偉氣勢,形象地展示了中華民族的強大力量和英雄氣概。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請在上述三個材料中任選其一,就課堂教學目標及某一教學環(huán)節(jié)(譬如課堂導入、講授新知識等)進行教學設計。
移動端訪問:全國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試題及答案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