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教師資格《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沖刺模考試卷及答案七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3-10-09
591

二、簡答題
1.【答案要點】
(1)有效的說服;(2)樹立良好的榜樣;(3)利用群體約定;(4)價值辨析;(5)給予適當的獎勵與懲罰。
2.【答案要點】
(1)課外活動有利于促進學生多方面素質提高;
(2)課外活動有利于推動學生良好個性的充分發展;
(3)課外活動有利于充實學生的課余文化生活;
(4)課外活動有利于加強學生與社會的聯系,加速個體社會化進程。
3.【答案要點】
(1)教育作用:教育促進人的發展并能治國。
(2)教育的對象:有教無類。
(3)教育的目的:培養德才兼備的君子,并希望“學而優則仕”。
(4)教學內容:六書《詩》、《書》、《禮》、《樂》、《易》、《春秋》。
(5)教學方法:提倡因材施教、學思結合知行統一、啟發誘導、循序漸進等。
4.【答案要點】
(1)遺傳素質提供了人身心發展的可能性;
(2)遺傳素質的心理成熟程度制約著人的身心發展過程和階段;
(3)遺傳素質的差異性在構成身心發展的個別特點上具有一定的影響;
(4)遺傳素質本身可以隨環境和人類實踐活動的改變而改變。
5.【答案要點】
(1)個別教育工作包括各種類型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2)對優等生的教育主要是提高學生的自我意識和自我教育能力,處理好各方面發展的關系。
(3)轉變后進生的工作主要包括四方面:分析落后方面及其原因,根據其特點進行耐心引導。多方配合因勢利導。
(4)其他類型的學生教育主要有針對性地調動積極因素,消除不良因素,促進全面發展。
(5)要貫徹德育原則。
三、材料分析題
1.【答案要點】傳統的作文教學,大多是命題或是半命題的作文,其內容老化、枯燥、脫離生活。所以作文一般拘泥于課本,從句式到文章結構,模仿的居多,雷同的居多。在傳統課堂上,寫作被限制在課堂里。100%屬于課堂教學。學生在課堂上的寫作過程大體上可以分為兩個階段:一是思維階段,包括審題、立意、選材構思;二是書面表達階段,包括起草和修改。教學中,又由于一些教師思維定勢,致使學生作文千人一面,毫無新意可言。長時間的傳統教學中,學生一直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以致“談寫色變”。
案例講述的作文教學體現了課改后的新作文教學觀。從寫作教學的內容和方式看,新課標倡導“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倡導學生“自主寫作”,“減少對學生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提倡學生自主擬題,少寫命題作文”。從寫作教學的過程看,教學不再局限于課堂。而是為學生“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在寫作前體驗生活,“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