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師資格證考試《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提升測試卷及答案四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4-09-25
519

答案部分
一、單項選擇題
1、A【解析】觀察法是直接認知被評價者行為的最好方法。它適用于在教學中評價那些不易量化的行為表現(如興趣、愛好、態度、習慣與性格)和技能性的成績(如唱歌、繪畫、體育技巧和手工制成品)。
2、D【解析】教學反思按照反思的對象和反思者的人數可分為縱向反思、橫向反思、個體反思和群體反思四個類
型。
3、A【解析】l897年,盛宣懷創辦的南洋公學,分為四院,其中的外院即為小學,它是我國最早的公立小學堂。
4、A【解析】在人類歷史上,最早出現專門論述教育問題的著作是我國的《學記》。它大約出現在戰國末期,是儒家思孟學派撰寫的,比外國最早的教育著作、古代羅馬帝國教育家昆體良寫的《論演說家的培養》一書,還早三百來年?!秾W記》是我國古代教育經驗和儒家教育思想的高度概括,全書雖只有1229個字,卻對教育的作用,古代的學校教育制度和視導制度,教育和教學的原則和方法,以及師生關系等問題,作了精辟的論述。
5、D【解析】l762年,法國杰出的啟蒙思想家盧梭出版了他的小說體教育名著《愛彌兒》,系統地闡述了他的自然主義教育思想。盧梭以假設的教育對象愛彌兒為“模特兒”,按個體生長的自然年齡階段,依次闡明了自己對處于不同年齡階段個體教育的目標、重點、內容、方法等一系列問題的獨特見解。
6、D【解析】尊重學生和嚴格要求相結合的原則是指在德育工作中,教師一方面要尊重、關懷、熱愛和信任學生,另一方面要對學生提出合情合理的要求。
7、A【解析】組織和培養班集體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環節。
8、c【解析】小學課外活動的主要作用包括:(1)充實學生的生活,開闊學生的眼界,密切學生與社會的聯系。(2)激發學生的興趣愛好,發展學生的個性和特長。(3)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探索意識和創造才華。
9、D【解析】《小學英語課程標準》一級目標能唱英語兒童歌曲l5—20首,說歌謠l5—20首。
10、D【解析】小學英語課程標準二級語言知識詞匯中要求學生學習有關本級話題范圍的600—700個單詞和50個左右的習慣用語。
11、A【解析】小學生觀察力的發展特點主要表現為:①觀察的目的性較差;②觀察缺乏精確性;③觀察缺乏順序性;④觀察缺乏深刻性。
12、D【解析】懸念導入是教師設計學生急于解決而運用已有知識和方法一時又無法解決的問題,由此激發學生的求知懸念而導入新課。
13、c【解析】討論法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為解決某個問題而進行探討,辨明其是非真偽以獲取知識的方法。討論法的種類很多,既可以是整節的課堂討論,也可以是幾分鐘的短暫討論;或是全班性的,或是小組討論,還可以將小組討論與全班討論結合起來進行。
14、A【解析】被稱為心理學之父的是馮特。
15、D【解析】教學評價根據評價的主體不同,可分為:教師評價和學生自我評價。
二、簡答題
1、小學德育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愛國主義教育;
(2)理想教育;
(3)集體主義教育;
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學生能夠:
(1)獲得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重要數學知識(包括數學事實、數學活動經驗)以及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和必要的應用技能;
(2)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問題,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3)體會數學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系,了解數學的價值,增進對數學的理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4)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情感態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發展。
具體闡述如下:
1、知識與技能
(1)經歷將一些實際問題抽象為數與代數問題的過程,掌握數與代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并能解決簡單的問題。
(2)經歷探究物體與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系和變換的過程,掌握空間與圖形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并能解決簡單的問題。
(3)經歷提出問題、收集和處理數據、作出決策和預測的過程,掌握統計與概率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并能解決簡單的問題。
2、數學思考
(1)經歷運用數學符號和圖形描述現實世界的過程,建立初步的數感和符號感,發展抽象思維。
(2)豐富對現實空間及圖形的認識,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形象思維。
(3)經歷運用數據描述信息、作出推斷的過程,發展統計觀念。
(4)經歷觀察、實驗、猜想、證明等數學活動過程,發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繹推理能力,能有條理地、清晰地闡述自己的觀點。
3、解決問題
(1)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并能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展應用意識。(2)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發展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
(3)學會與人合作,并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4)初步形成評價與反思的意識。
4、情感與態度
(1)能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對數學有好奇心與求知欲。
(2)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3)初步認識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系及對人類歷史發展的作用,體驗數學活動充滿著探索與創造,感受數學的嚴謹性以及數學結論的確定性。
(4)形成實事求是的態度以及進行質疑和獨立思考的習慣。
以上四個方面的目標是一個密切聯系的有機整體,對人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們是在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中實現的。其中,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的發展離不開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同時,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必須以有利于其他目標的實現為前提。
(5)努力提高自我修養,健全人格。教師的素質是影響師生關系的核心因素。班主任要想使師生關系和諧,必須做到以下幾點:加強學習和研究;經常進行自我反思;培養自己多方面的興趣和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學會自我控制。(3)培養小學生的自我調控能力,發展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