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上半年中學教師資格證考試《教育知識與能力》真題及答案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3-11-21
642

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C【解析】略。
【命題立意】考查夸美紐斯關于教師地位的名言?!铩惧e因分析】記憶混淆。
2.B【解析】題干的描述體現了兒童身心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命題立意】考查考生對階段性的理解?!铩?/p>
【錯因分析】此題難度不大,考生需準確掌握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及其教育要求。
3.A【解析】體育課是體育的基本組織形式。
【命題立意】考查考生對體育課的認識?!铩惧e因分析】略。
4.B【解析】狹義的教育制度指學校教育制度,簡稱學制,是一個國家各級各類學校的總體系,具體規定各級各類學校的性質、任務、要求、入學條件、修業年限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
【命題立意】考查考生對學制的掌握。★★★
【錯因分析】此題屬于識記性題目,難度不大??忌铚蚀_掌握學制的概念及其與國民教育制度的關系。
5.C【解析】教育在人的身心發展中起主導作用。
【命題立意】考查考生對影響人的身心發展因素的掌握?!惧e因分析】略。
6.D【解析】略。
【命題立意】考查考生對目標模式的理解?!铩?/p>
【錯因分析】考生需準確區分過程模式與目標模式的內涵。
7.A【解析】我國普通高中課程實施的主要類型是分科課程?!久}立意】考查考生對新課程相關知識的掌握?!铩?/p>
【錯因分析】混淆小、初、高三階段的課程設置。
8.D【解析】實習作業法是指教師根據學科課程標準要求,指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在課上或課外進行實際操作,將知識運用于實踐的教學方法。這種方法在自然學科的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數學課的測量練習、生物課的植物栽培和動物飼養等。
【命題立意】考查考生對實習作業法的掌握?!铩铩铩?/p>
【錯因分析】易誤選A項??忌铚蚀_區分實驗法與實習作業法的內涵。
9.B【解析】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既不能像形式教育論者那樣,只強調訓練學生的思維形式,忽視知識的傳授;
也不能像實質教育論者那樣,只向學生傳授與實際生活有用的知識,忽視對學生認識能力的訓練?!久}立意】考查生對實質教育論的理解。★★
【錯因分析】易誤選A項??忌铚蚀_區分形式教育論和實質教育論的概念。
10.C【解析】所謂教育影響的一致性和連貫性原則,是指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應主動協調多方面教育力量,統一認識和步調,有計劃、有系統、前后連貫地教育學生,發揮教育的整體功能,培養學生正確的思想品德。結合題干的描述,可知本題選C項。
【命題立意】考查考生對德育原則的掌握?!铩铩铩?/p>
【錯因分析】易誤選D項??忌铚蚀_掌握德育原則的概念及其貫徹要求。
11.A 【解析】實際鍛煉法是有目的地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實際活動,使其在活動中鍛煉思想,增長才干,培養優良的思想和行為習慣的德育方法。題干中的“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弗亂其所為”意思是“使他的意志受到磨煉,使他的筋骨受到勞累,使他的身體忍饑挨餓,使他備受窮困之苦,做事總是不能順利”,體現了實際鍛煉法的內涵。
【命題立意】考查考生對實際鍛煉法的掌握?!铩铩铩铩惧e因分析】文言文理解有誤。
12.C【解析】再造想象是依據詞語或符號的描述、示意在頭腦中形成與之相應的新形象的過程?!久}立意】考查再造想象的概念。★★★
【錯因分析】易與創造想象想象混淆,考生應充分理解兩者的概念。
13.D【解析】學習的元認知策略是指學生對自己整個學習過程的有效監視及控制的策略?!久}立意】考查元認知策略的概念?!铩铩铩?/p>
【錯因分析】考生應理解各個學習策略的概念的本質區別,以免誤選。
14.A【解析】人們把某種功能賦予某物體的傾向稱為功能固著。在功能固著的影響下,人們不易擺脫事物用途的固有觀念,從而直接影響問題解決的靈活性。
【命題立意】考查功能固著的概念?!铩铩铩铩惧e因分析】功能固著和心理定勢易混淆。
15.D【解析】一種感覺兼有另一種感覺的心理現象叫聯覺。
【命題立意】考查聯覺的概念?!铩铩?/p>
【錯因分析】對聯覺的概念理解不透徹,易誤選D項。
16.D【解析】回憶是指過去經歷過的事物不在面前,人們在頭腦中把它重新呈現出來的過程?!久}立意】考查回憶的概念?!铩?/p>
【錯因分析】回憶與再認易混淆,考生應牢記。
17.B【解析】激情是一種爆發式的、猛烈而時間短暫的情緒狀態,例如,狂喜、暴怒、恐懼、絕望、劇烈的悲痛等,都是激情的表現,它往往帶有特定的指向性和較明顯的外部行為表現。
【命題立意】考查激情的概念?!铩铩?/p>
【錯因分析】情緒分為心境、激情和應激,考生應牢記三者的區別。
18.A 【解喇奧爾波特把人格特質分為兩類,即共同特質和個人特質。共同特質指在某一社會文化狀態下,大多數人或一個群體所共有的、相同的特質。共同特質是人們生活在共同環境(如共同的文化狀態同的社會生活方式等)中形成的,反映了社會的習俗和價值,是人格的共同部分。個人特質指個體身上所獨具的特質。
【命題立意】考查奧爾波特的人格特質理論中各個特質的含義?!铩铩惧e因分析】共同特質所指的對象是大多數人或一群人,首要特質指的對象是一個個體,考生應加以區分。
19.C【解析】條件反射形成以后,如果得不到強化,條件反應會逐漸減弱,直至消失,稱為消退?!久}立意】考查消退法的概念。★★
【錯因分析】基礎知識記憶不牢固,易錯選。
20.C【解析】幽默,是指對于困境以幽默的方式處理。它沒有個人的不適及沒有不快地影響別人情感的公開顯露。它與詼諧、說笑話還不完全一樣。幽默仍然允許一個人承擔及集中注意于困窘的境遇上,而詼諧、打趣的話卻引起分心或使從情感的問題上移開。
【命題立意】考查防御機制中幽默的概念?!铩?/p>
【錯因分析】幽默的本質特點與升華、宣泄都不同,考生應加以區分。
21.D【解析】教師期望效應也叫羅森塔爾效應或皮格馬利翁效應,即教師的期望或明或暗地傳送給學生,會使學生按照教師所期望的方向來塑造自己的行為。
【命題立意】考查羅森塔爾效應的概念?!铩铩?/p>
【錯因分析】對羅森塔爾效應的概念記憶不牢固,易誤選。
二、辨析題(答案要點)
22.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1)教育是人類有目的地培養人的一種社會活動,是傳承文化、傳遞生產與社會生活經驗的一種途徑。廣義的教育,指增進人的知識與技能、發展人的智力與體力、影響人的思想觀念的活動。廣義的教育可能是無組織的、自發的或零散的,也可能是有組織的、自覺的或系統的。它包括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狹義的教育指學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據一定的社會要求,依據受教育者的身心發展規律,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施加影響,促使其朝著所期望的方向發展變化的活動。故,教育是有目的地影響人的活動。(2)教育是一種有目的地培養人的社會活動,這是教育區別于其他事物現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本質屬性。它要解決的特殊矛盾是受教育者個體與社會之間的矛盾。這也是教育的質的規定性。如果失去了這一質的規定性,那就不能稱之為教育了。(3)影響人的發展的活動可能是有目的的,也可能是自發的,只有有目的的培養人的活動才是教育。因此,題干的描述是不正確的。
【命題立意】考查考生對教育內涵的理解?!铩铩?/p>
23.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1)教學的任務有五點,即引導學生掌握科學文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發展學生智能,特別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發展學生體能,提高學生身心健康水平;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個性心理特征,形成科學的世界觀。(2)教學的首要任務是使學生掌握系統的科學文化基礎知識,形成基本技能、技巧,其他任務的實現都是在完成這一任務的過程中和基礎上進行的。
【命題立意】考查考生對教學任務的理解?!铩铩?/p>
24.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逆向遷移是指后繼學習對先前學習產生的影響。負遷移也叫“抑制性遷移”,是指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產生阻礙作用。兩者本質完全不同。
【命題立意】考查逆向遷移和順向遷移的區別。★★★
25.這種說法不正確的。遺傳素質是能力發展的基礎和自然條件。但是遺傳只為能力發展提供了可能性。要使能力發展的可能性變成現實性,還需要社會、家庭與學校教育許多方面的共同作用。
【命題立意】考查遺傳對能力發展所起的作用?!铩?/p>
三、簡答題(答案要點)
26.學科中心課程理論主張:學校教育的目的在于把人類千百年來積累下來的文化科學知識傳遞給下一代,而這些文化科學知識的精華就包含在學校設置的各門學科里。教師的任務是把各門學科的知識教給學生,學生的任務是掌握預先為他們準備好的各門學科的知識。學校課程應以學科的分類為基礎,以學科教學為核心,以掌握學科的基本知識、基本規律和相應的技能為目標。
【命題立意】考查考生對學科中心課程理論的掌握?!铩铩铩?/p>
27.(1)科學性和思想性相統一的原則是指教學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授予學生科學知識,并結合知識教學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品德和正確人生觀、科學世界觀教育。
(2) 貫徹要求:①教師要保證教學的科學性;②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的特點進行思想品德教育;③教師要通過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④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和思想水平。【命題立意】考查考生對科學性和思想性相統一原則概念及其貫徹要求的掌握。★★★★
28.(1)獨特性;(2)穩定性;(3)整合性;(4)功能性;(5)社會性。【命題立意】考查人格的特征?!铩铩铩?/p>
29.(1)道德認知;(2)道德情感;(3)道德意志;(4)道德行為。【命題立意】考查品德的結構?!铩铩?/p>
四、材料分析題(答案要點)
30. (1)①材料中的老師“并沒有全盤否定張林的上網行為,而是與他聊起了互聯網,聊了比爾?蓋茨,充分肯定了他通過上網學習電腦技術的積極性”,這說明該老師有意識地創造條件,將學生思想中的消極因素轉化為積極因素,體現了發揚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的德育原則;同時,也體現了該老師對說服教育法的運用。② “鼓勵他多參加集體活動”,這說明該老師重視實際鍛煉,體現了實際鍛煉法。③“針對他喜歡電腦的特點,成立了計算機興趣小組,并讓他擔任組長”,這體現了因材施教的德育原則。④“利用各種機會表揚他,與他溝通,縮短師生間的距離”,這說明該老師堅持正面教育,以表揚激勵為主,體現了疏導原則;同時也體現了該老師對品德評價法的運用。
(2)總體而言,材料中老師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
31.(1)老師肯定了張紅的回答,否定了黃陽和柳麗的回答,扼殺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限制了學生思維的獨?創性,阻礙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2)教師應當肯定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活動,鼓勵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創造精神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