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級中學《語文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模擬卷及答案一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5-07-23
635

12.閱讀《寓言四則》的教學片段,按要求答題。
教學《寓言四則》時,教師沒有單純地進行課文講解,而是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寫作訓
練。比如學習第一則寓言《赫爾墨斯與雕像者》時,分析完寓言之后,教師要求學生用幾句話對赫爾墨斯進行神態描寫,把他聽了雕像者的話之后的尷尬神態和內心感受寫出來,并以四人為一組,選出寫得精彩的進行朗讀,然后由一名學生進行評析。
一位學生是這樣寫的:赫爾墨斯聽了雕像者的話,呆住了,站在那里一動不動,眼睛瞪得特
別大,羞紅著臉,像胡蘿卜一般。他結結巴巴地問道:“你……沒有……搞……錯……錯……
吧?”雕像者生氣地說:“難道你想讓他值一個銀元?”赫爾墨斯無話可說,他拖著沉重的步子,踉踉蹌蹌地往外挪,頭也不回地走了。
另一位學生是這樣寫的:赫耳墨斯聽了,像個泄了氣的皮球,全身顫栗,臉如死灰,恨無地
洞可鉆。商人見他發呆,就說:“嫌貴?你如果存心要買,我就還便宜一點,送兩個赫耳墨斯給你,你總算滿意了吧!”赫耳墨斯由羞變怒,他生氣地沖進店鋪,將自己的雕像全部砸爛。商人見狀,和他扭打在一起……
第二則寓言是《蚊子和獅子》,學完故事后,教師同樣指導學生進行練筆,要求他們把自己設想成蜘蛛,在抓到蚊子后,對蚊子說一句很有意味的話,表達蜘蛛當時所特有的幸災樂禍的心情。
有學生這樣寫道:“哈,真逗!蚊子先生,你剛才不是還手舞足蹈嗎?現在怎么又悲哀起來了呢?看你那高興勁兒,我就知道你會成為我的午餐的,真是活該!”
另一位學生這樣寫道:“我的大英雄,你不要哭嘛!我餓了一天,頭暈眼花,而你在戰勝獅
子后,又甘愿犧牲自己,讓我飽餐一頓。一天之中,你做了兩件了不起的大事,你就是死了,也還是英雄啊!”
對上述教學片段的評價,準確的是( )。
A.七年級學生在寫作方面還處于起步階段,他們對作文有明顯的畏懼感,這位教師沒有采用教材中設計的作文練習,而是獨辟蹊徑,無疑會增加寫作難度,不利于減弱學生對作文的畏懼心理
B.閱讀課就是閱讀課,作文課就是作文課,二者雖有聯系,但界線分明,上閱讀分析課時,就只進行閱讀分析
C.對《赫爾墨斯與雕像者》的練筆屬于續寫的形式,又是片斷描寫,順著文章的思路而來,容易激發學生寫作興趣
D.這種片段式的練習缺乏系統性,不利于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13.閱讀《我的叔叔于勒》的教學實錄(節選),按要求答題。
師:菲利普夫婦在意外遇到于勒時言行神態如何?其態度發生變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請大家把表現菲利普夫婦言行神態變化的詞句都找出來。
生:如我的父親“臉色煞白,兩眼呆直”,母親“神色張皇,結結巴巴地說:我就知道這個賊是不會有出息的,早晚會回來重新拖累我們的。現在把錢交給若瑟夫,叫他去把牡蠣錢付清。已經夠倒霉的了,要是被那個討飯的認出來,這船上可就熱鬧了。咱們到那頭去,注意別叫那人
挨近我們”!
師:找得非常好,下面我們請幾位同學來朗讀一下這幾句臺詞。
(陸續叫的幾個同學都沒把母親那暴怒的語氣讀出來)
生:老師給我們范讀一下吧!
教師課前并無這個準備,一時顯得比較尷尬,學生們開始竊竊私語起來。但這位教師并沒有拒絕,而是迅速調整狀態,接著便進入角色,用氣急敗壞的、暴怒的、低沉的聲調讀道:“我就知道這個賊是不會有出息的……”讀完后,學生給予了老師熱烈的掌聲。
對上述教學實錄的評價,不正確的是( )。
A.教師精心備好的一節課,結果卻因出現一些始料不及的問題而影響教學效果,甚至出現一團糟的現象,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
B.教師富有應變能力和教學機智,能夠應對偶然事件,保證教學過程的順利進行
C.課堂教育教學是一個錯綜復雜、瞬息萬變的過程,這節課出現的問題主要體現在教師對學生的預見不充分
D.課堂突發事件的處理,能夠很好地檢驗一個教師的基本素質和各方面能力
14.閱讀以下教學隨筆(片段),按要求答題。
借助流行歌曲來營造氛圍,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音樂中展開想象,感受作
品的魅力。教讀李商隱的《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播放徐小鳳演唱的《別亦難》;教讀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播放鄧麗君演唱的《幾多愁》;教讀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播放王菲演唱的《明月幾時有》;教讀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播放電視劇《三國演義》的插曲《滾滾長江東逝水》。通過“聽”的形式,在悠揚旋律的伴奏下,誘導學生不再拒絕古典詩詞,沉浸于詩詞,從而牢牢抓住了學生的心。
對上述材料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教師一定要具備課堂開發的意識與能力,增加課本知識容量和密度
B.語文學習既是一種學生個性化的活動,也是一種學生創造性的活動
C.把語文教“活”、讓學生學“活”,這才是語文學習的靈魂
D.課堂靈活地放開一些,反而更能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15.以下是某教師教學完《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后出的一些練習題,請按要求答題(畫線語句的序號與選項的序號是對應的)。
對以上四道習題評價不正確的是( )。
A.這種閱讀原著法可以讓學生在課外進行補充學習,不失為一種好方法
B.這種結合課文定下開頭句再續寫的方法,既有趣又能擴散學生的思維
C.這道題目設計非常容易演變為簡單的造句,沒有體現對學生寫作能力的訓練
D.這個練習可以使學生了解以景襯情、借景抒情的寫法,能使練筆的文章語言多味且含蓄
二、教學設計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l6題20分,第17題20分,第18題25分,共65分)
閱讀材料,完成第l6~18題。
端午的鴨蛋
汪曾祺
家鄉的端午,很多風俗和外地一樣。系百索子。五色的絲線擰成小繩,系在手腕上。絲線是掉色的,洗臉時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紅一道綠一道的。做香角子。絲線纏成小粽子,里頭裝了香面,一個一個串起來,掛在帳鉤上。貼五毒。紅紙剪成五毒,貼在門檻上。貼符。這符是城隍廟送來的。城隍廟的老道士還是我的寄名干爹,他每年端午節前就派小道士送符來,還有兩把小紙扇。符送來了,就貼在堂屋的門楣上。一尺來長的黃色、藍色的紙條,上面用朱筆畫些莫名其妙的道道,這就能避邪嗎?喝雄黃酒。用酒和的雄黃在孩子的額頭上畫一個王字,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有一個風俗不知別處有不:放黃煙子。黃煙子是大小如北方的麻雷子的炮仗,只是里面灌的不是硝藥,而是雄黃。點著后不響,只是冒出一股黃煙,能冒好一會。把點著的黃煙子丟在櫥柜下面,說是可以熏五毒。小孩子點了黃煙子,常把它的一頭抵在板壁上寫虎字。寫黃煙虎字筆畫不能斷,所以我們那里的孩子都會寫草書的“一筆虎”。還有一個風俗,是端午節的午飯要吃“十二紅”,就是十二道紅顏色的菜。十二紅里我只記得有炒紅莧菜、油爆蝦、咸鴨蛋,其余的都記不清,數不出了。也許十二紅只是一個名目,不一定真湊足十二樣。不過午飯的菜都是紅的,這一點是我沒有記錯的,而且,莧菜、蝦、鴨蛋,一定是有的。這三樣,在我的家鄉,都不貴,多數人家是吃得起的。
我的家鄉是水鄉。出鴨。高郵大麻鴨是著名的鴨種。鴨多,鴨蛋也多。高郵人也善于腌鴨蛋。高郵成鴨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蘇南、浙江,每逢有人問起我的籍貫,回答之后,對方就會肅然起敬:“哦!你們那里出成鴨蛋!”上海的賣腌臘的店鋪里也賣成鴨蛋,必用紙條特別標明:“高郵咸蛋。”高郵還出雙黃鴨蛋。別處鴨蛋也偶有雙黃的,但不如高郵的多,可以成批輸出。雙黃鴨蛋味道其實無特別處。還不就是個鴨蛋!只是切開之后,里面圓圓的兩個黃,使人驚奇不已。我對異鄉人稱道高郵鴨蛋,是不大高興的,好像我們那窮地方就出鴨蛋似的!不過高郵的成鴨蛋,確實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鴨蛋多矣,但和我家鄉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經滄海難為水,他鄉咸鴨蛋,我實在瞧不上。袁枚的《隨園食單?小菜單》有“腌蛋”一條。袁子才這個人我不喜歡,他的《食單》好些萊的做法是聽來的,他自己并不會做菜。但是《腌蛋》這一條我看后卻覺得很親切,而且“與有榮焉”。文不長,錄如下:
腌蛋以高郵為佳,顏色細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間,先夾取以敬客,放盤中。總宜切開帶殼,黃白兼用;不可存黃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高郵咸蛋的特點是質細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別處的發干、發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為別處所不及。鴨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說,帶殼切開,是一種,那是席間待客的辦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頭”用筷子挖著吃。筷子頭一扎下去,吱——紅油就冒出來了。高郵咸蛋的黃是通紅的。蘇北有一道名菜,叫作“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郵鴨蛋黃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鴨蛋,蛋黃是淺黃色的,這叫什么咸鴨蛋呢!
端午節,我們那里的孩子興掛“鴨蛋絡子”。頭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絲線打好了絡子。端午一早,鴨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個,鴨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殼的。鴨蛋殼有白的和淡青的兩種。二要挑形狀好看的。別說鴨蛋都是一樣的,細看卻不同。有的棹子蠢,有的秀氣。挑好了,裝在絡子里,掛在大襟的紐扣上。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愛的飾物。鴨蛋絡子掛了多半天,什么時候孩子一高興,就把絡子里的鴨蛋掏出來,吃了。端午的鴨蛋,新腌不久,只有一點淡淡的成味,白嘴吃也可以。
孩子吃鴨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L--空頭,不把蛋殼碰破。蛋黃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鴨蛋里面洗凈,晚上捉了螢火蟲來,裝在蛋殼里,空頭的地方糊一層薄羅。螢火蟲在鴨蛋殼里一閃一閃地亮,好看極了!
小時讀囊螢映雪故事,覺得東晉的車胤用練囊盛了幾十只螢火蟲,照了讀書,還不如用鴨蛋殼來裝螢火蟲。不過用螢火蟲照亮來讀書,而且一夜讀到天亮,這能行嗎?車胤讀的是手寫的卷子,字大,若是讀現在的新五號字,大概是不行的。
課文導語
五月初五端午節,系百索子,做香角子,各種風俗帶給人多少樂趣。單是一個小小的咸鴨蛋,就有說不完的美妙之處。倘若沒有一種故鄉情結,沒有一顆超然自在的心,誰能從平淡的生活中咂摸出如許滋味?
單元導語
民俗是人類文明積淀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關注民族,可以了解民生和民間文化。本單元所選課文,大多是寫各地節日風俗的,也有講述民間藝人軼事,描繪街頭商販吆喝的,組成了一幅幅有聲有色的民俗風情畫卷。
學習這些課文,你不僅能感受到自身日常生活中蘊含的無窮樂趣,還能體會多種表達方式綜合運用產生的藝術效果。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相關規定
欣賞文學作品,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
啟示。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課后練習
(1)作者家鄉的端午節有哪些風俗?作者為什么對家鄉的咸鴨蛋久久不能忘懷?
(2)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講究語言藝術的作家,他曾經談到自己在語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適當的方言表現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這三點在課文中能看出來嗎?請朗讀課文第二、三段,畫出你喜歡的句子,仔細體會本文語言上的特色。
(3)課文結尾,作者寫到了東晉車胤“囊螢”夜讀的故事。有人認為,這段話與課文主要內容無關,是贅筆;也有人認為,由螢火蟲在鴨蛋殼里閃閃發亮的樣子聯想到車胤苦讀用的囊螢,很自然,很隨意,正體現了汪曾祺散文閑適自由的風格。你的看法呢?
學生情況
八年級,班級人數45人。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條件
教室配有多媒體設備,能夠演示PPT,播放視頻、音頻文件,能夠投影實物。問題:
16.請結合“課后練習”的第(2)題,找出體現汪曾祺的語言特色的句子。(20分)
17.根據以上材料,確定本篇課文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20分)
18.依據教學目標設計本篇課文的教學過程,簡要說明每個環節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25分)
移動端訪問:初級中學《語文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模擬卷及答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