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級中學《歷史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模擬卷及答案一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5-05-29
592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
1.下列人物中,沒有參加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的是( )。
A.陳獨秀
B.毛澤東
C.董必武
D.李達
2.下列有關羅斯福新政的影響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
A.使美國渡過了經濟危機
B.根除了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危機
C.提高了資本主義國家的壟斷程度
D.開刨了國家大規模干預經濟的先河
3.黨的八屆九中全會提出的恢復和調整國民經濟的方針是( )。
A.調整、鞏固、充實、提高
B.調整、整頓、鞏固、提高
C.調整、鞏固、整頓、提高
D.調整、充實、鞏固、提高
4.“蓋天津(城)市發展之趨勢,其初圍繞舊城,繼則沿河流,復次則沿鐵道線,自有電氣事業
則沿電車道而發展。”這反映出近代天津城市化進程的顯著特點是( )。
A.以老城區為中心不斷擴展
B.伴隨交通方式的變化而發展
C.由城市周邊的不斷開發而發展
D.伴隨工商業的發展而發展
5.《洛迦諾公約》簽訂后從中受益最大的是( )。
A.德國
B.法國
C.中國
D.美國
6.北美獨立戰爭中,戰爭形勢出現轉折,美國開始掌握戰爭主動權的戰役是( )。
A.納西比戰役
B.馬斯頓荒原戰役
C.瓦爾密戰役
D.薩拉托加戰役
7.地震帶給人類災難,在抗震救災的同時,我們也沒有忘記兩次世界大戰帶給人類的巨大災
難。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轉折點是( )。
A.凡爾登戰役
B.斯大林格勒保衛戰
C.阿拉曼戰役
D.中途島戰役
8.以下作品中屬于莎士比亞代表作的是( )。
A.《神曲》
B.《十日談》
C.《哈姆雷特》
D.《社會契約論》
9.宋明理學與先秦儒學相比,其重大發展有( )。
①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 ②完成了理論化、思辨化的過程
③封建的倫理道德行為規范形成 ④具有濃郁的人文主義精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三家分晉”的三家是( )。
A.韓、趙、衛
B.韓、齊、魏
C.韓、趙、魏
D.燕、宋、衛
11.漢武帝時期實行的選官制度主要是( )。
A.察舉制
B.九品中正制
C.科舉制
D.分封制
12.《十二銅表法》是人類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成文法,它頒布于古代( )。
A.羅馬
B.雅典
C.中國
D.英國
13.下列古代重大醫藥學成果中,在兩漢時期取得的是( )。
①《黃帝內經》編定 ②《神農本草經》寫成
③《傷寒雜病論》問世 ④“麻沸散”發明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4.假如你是庸太宗時期中書省的長官,為挫敗突厥族對內地的侵擾,起草了一份出兵防御的詔令,接下來應做的是( )。
A.交給門下省審議
B.交給唐太宗裁定
C.交給樞密院出兵
D.交給尚書省直機關執行
15.明清時期,科舉制度的負面影響日益顯著,這是因為明朝以來的科舉考試( )。
A.逐漸以儒家經書為主要考試內容
B.對士人的思想控制作用日益突出
C.受特務政治和宦官專權的嚴重影響
D.逐漸為大地主和官僚所壟斷
16.中國古代設立軍機處的朝代是( )。
A.漢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17.面對19世紀末中國的危機如何自救,中國人對這一艱深時代課題的回答是( )。
A.師夷長技以制夷
B.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C.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8.新文化運動中“民主、科學”潮流出現,其思想背景是( )。
A.“經世致用”
B.中體西用
C.啟蒙思想
D.馬克思主義
19.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在下列歷史現象中,體現黨勇于糾正錯誤的有( )。
①八七會議 ②遵義會議
③延安整風運動 ④“減租減息”政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
20.1953年我國開始對農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 )。
A.是為了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B.是為了鞏固新生的人民政權
C.是為了發展生產力而對生產關系的調整
D.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
21.“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毛澤東的這句詩詞,是對中國歷史上較有影響力的幾位帝王特點的概括。下列有關這幾位帝王的表述,錯誤的是( )。
A.秦始皇創建皇帝獨尊、皇權至上、皇位世襲的皇帝制度
B.漢武帝大興儒學,把儒家學說作為封建正統思想,確立了儒學的正統地位
C.唐太宗設三省六部,完善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
D.宋太祖設中書省作為最高行政機構
22.文字史料是歷史研究的重要參考依據。文字史料大致可分為兩類,直接史料和間接史料。凡是未經中間人修改或轉寫的是直接史料;凡是經中間人修改或轉寫的是間接史料。下列屬于直接史料的是( )。
A.涿鹿之戰
B.殷墟甲骨
C.《論語》
D.《荷馬史詩》
23.“吾國四千年大夢之喚醒,實自甲午戰役割臺灣,償二百兆始。”與梁啟超所述事實相關的條約中,反映了帝國主義階段經濟侵略突出特點的是( )。
A.允許西方傳教士來華傳教
B.開放漢口、南京等十處為通商口岸
C.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
D.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
24.19世紀70年代寧波買辦嚴信原創辦軋花廠,因懼怕官吏們反對,所以表面上依附于日本人的保護之下;上海均昌機器廠造的一艘小汽船,船頭懸掛英國旗,船尾懸掛中國龍旗。對上述材料所反映的現象理解正確的是( )。
A.中外合資生產開始出現
B.民族資產階級得到外國的大力支持
C.中國的民族資本主義深受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封建勢力的壓迫
D.近代工業體系初具規模
25.“上師堯舜三代,外采東西強國,立行憲法,大開國會,以庶政與國民共之,行三權鼎立之制,則中國之治強,可計日待也。”維新派主張把西方資產階級思想同中國傳統思想相結合用于改造中國近代社會,該思想特點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力量薄弱
B.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不充分
C.中國傳統思想的影響根深蒂固
D.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妥協性
二、簡答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32分)
26.試評價左翼文化運動。(12分)
27.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有哪些?(10分)
28.簡述初中歷史課程的知識與能力目標。(10分)
三、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46分)
29.材料一:公元1500年前后,當西方進行海外擴張時,這種傳統的地區自治便開始讓位于全
球統一。由于歐洲人在這一全球歷史運動中處于領先地位,所以正是他們支配了這個剛剛聯成一體的世界。到l9世紀,他們以其強大的帝國和股份公司在政治上和經濟上控制了全球……這種西方的霸權在19世紀時不僅歐洲人而且非歐洲人都認為是理所當然。在人們看來,西方的優勢地位幾乎是天經地義,是由上帝安排的。
——《全球通史》
材料二:中國在鴉片戰爭以前,完全是一個封建國家,經濟上自給自足,政治上君主專制。鴉片戰爭后,資本主義列強東來,它們既是“強盜”,也是“先生”,侵略中國的同時,也給中國帶來了西方的先進文化,其中包括近代科學技術、近代資本主義經濟形式和資產階級的民主自由價值觀。
——《歷史學科專題講座》
問題:
(1)根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概述19世紀“西方的優勢地位”表現在哪些方面?(7分)
(2)根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概述中國在鴉片戰爭后是如何向西方“先生”學習的?(8分)
30.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十月革命爆發的原因的教學方法設計:
問題:
(1)從圖示中你能讀出十月革命爆發的原因有哪些?(9分)
(2)上述材料采用的教學方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10分)
31.根據材料,回答問題。
某位教師,在講授“日本的崛起”時,首先出示了日本動漫產業的相關圖片,接下來通過播放紀錄片的形式,介紹了日本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這節課的教學活動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結束了。
問題:
(1)結合材料分析這位教師的做法是否得當?(6分)
(2)你認為上述材料中的教師應如何提升課堂教學效果?(6分)
四、教學設計題(本大題共l小題,共22分)
32.請為人教版初中歷史七年級上冊第2課《原始的農耕生活》編寫一篇教學設計。
移動端訪問:初級中學《歷史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模擬卷及答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