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教師資格證考試《教育知識與能力》提升測試卷八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4-09-28
486

二、辨析題(判斷正誤,并說明理由。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8分,共32分)
21、現代班級管理強調以教師為核心建立管理機制。
22、無意注意是事先沒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在教學中必須避免無意注意。
23、教育目的一般由兩部分組成:一是就教育所要培養的人的身心素質做出規定,即提出受教育者在知識、智力、品德、審美、體質諸方面的發展要求,以期受教育者形成某種個性結構;二是就教育所要培養的人的社會價值做出規定,即指明這種人符合什么社會的需要或為什么階級的利益服務。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10分,共40分)
24、簡述影響問題解決的主要因素。
25、遷移的作用是什么?
26、人格的特征
27、 簡述泰勒關于課程設計模式的基本觀點。
四、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8分,共36分)
28、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照本宣科”的張老師
張老師教高中歷史。他上課有一個習慣:就是不斷地換眼鏡。張老師有兩副眼鏡,一副是近視鏡,一副是老花鏡。他讀課本的時候,就戴老花鏡。他一旦戴上了老花鏡,就像黃牛喝水一般只管喝水,不輕易抬頭。有時學生不聽他上課,吵鬧太厲害,他就換上他的近視鏡,抬頭看著學生,大吼一句:“閉嘴,吵什么吵。”
“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的魏老師
魏老師是學校新來的大學生,也是學校唯一的大學本科畢業生。開學后,全校老師都來聽魏老師上課。魏老師的課令老師們大開眼界:他根本不講課文,不知從哪里選了一篇課文把原來的課文給替換下來。
校長支持魏老師的做法,說代表了“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的新方向。魏老師也解釋,現在不是考教材,而是考課程標準。所以,沒有必要拘泥于課本,教師應該開發自己的教材。學校老師們很不服氣,按照他們的經驗,考試雖然不完全考教材上的知識點,但教材上的知識點總是重要的,怎么會忽然變得與教材沒有關系了呢?
幾個月后,有學生家長來找校長投訴,抱怨魏老師不講課本,教學太隨意了。校長雖然安撫家長說“老師有權利調整教材”,但家長的投訴讓校長開始對魏老師的教學方法產生懷疑。
期末考試到了,閱卷的結果是:魏老師班上的語文成績最差。
問題:
“新課程”有一個流行的課程口號:“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這個口號是有意義的,但也容易誤解。結合材料分析,你是如何看待張老師的“照本宣科”和魏老師的“隨意調整”的?
29、張三、李四、王五、趙六四人上劇院看戲,但都遲到了。張三和檢票員爭吵,企圖闖入劇院。他分辨說,劇院里的鐘快了,他進去看戲是不會影響別人的,并打算推開檢票員進入劇院。李四立刻明白,檢票員是不會放他進入劇場的,但是通過樓廳進場容易,就跑到樓上去了。王五看到檢票員不讓他進入正廳,就想“第一場總是不太精彩,我在小賣部等一會,幕間休息時再進去”。趙六心理想“我老是不走運。偶爾來一次戲院,就這樣倒霉。”接著就返回家去了。
請運用氣質類型理論分析以上材料。
移動端訪問:中學教師資格證考試《教育知識與能力》提升測試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