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知識點總結:第七章 中學教學(上)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4-02-11
238

第三節 中學教學原則
一、教學原則概述
(一)教學原則的概念
教學原則是教學工作必須遵循的(基本要求)和(指導原理),它是廣大教師實踐經驗的概念和總結,反映了教學過程的客觀規律。
(三)中學教學原則提出的其他依據(多選)
1、教學實踐的經驗。(教學實踐經驗)是制定教學原則的最原始依據。
2、教育教學目的。
3、現代科學理論
二、我國中學教學原則及作用
(一)直觀性原則P185
直觀性原則是(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辯證統一規律)的反映。
直觀一般包括三大類:實物直觀,模像直觀,語言直觀
*貫徹直觀性原則的基本要求是:
1、要根據中學學科的特點和實際,恰當地選擇直觀手段
2、直觀教具要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3、運用直觀教具要和語言講解結合起來
4、要防止為了直觀而直觀的偏向
(二)啟發性原則P186
啟發性原則是(教和學相互依存辯證統一規律)和(掌握知識與發展智力辯證統一規律)的反映。孔子、《學記》、蘇格拉底的“產婆術”
貫徹啟發性原則的基本要求是:、
1、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學習興趣和責任感。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索,勤于動手。
2、啟發學生積極思考,指導學生思維方法,培養學生自立和獨立工作的能力。
3、發揚教學民主。要尊重學業不良的學生、有過錯和缺陷的學生、和自己意見不一致的學生,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
(三)理論聯系實際原則P187
理論聯系實際原則是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辯證統一規律的反映。在西方,古希臘智者派認為,沒有實踐的理論和沒有理論的實踐都沒有意義。烏申斯基也指出:“理論不能脫離實際,事實不能離開思想。”毛澤東同志多次指出:“對于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要能夠精通它、應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應用。”
貫徹理論聯系實際原則的基本要求是:
1、正確處理感知與理解的關系。在教學中教師一方面要重視聯系實際,使學生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向理性飛躍;另一方面也要重視學生從抽象到具體的思維發展過程,指導學生善于在已經形成的概念基礎上去認識新的具體事物,促使概念向更高水平發展。
2、處理好理論與實際的關系。
3、教學中應注意聯系三個方面的實際。第一,教學實踐;第二,中學生本身實踐;第三,社會實踐
(四)科學性與思想性統一原則P187
貫徹科學性與思想性統一原則的基本要求是:
1、保證教學的科學性。
2、教師要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深入研究課程準和教材,挖掘教材內在的思想因素,有目的地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教育。
3、教師要加強自身修養。
(五)鞏固性原則
孔子要求“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俄國的烏申斯基認為復習是學習之母,這個比喻非常精辟,道出了鞏固知識對教學的重要意義。
貫徹鞏固性原則的基本要求是:
1、要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鞏固。比如年代、人名、單詞等本身需要機械記憶,但是教學中的大部分內容本身具有一定意義。
2、要及時地組織學生進行系統的復習和練習。
3、要指導學生掌握記憶的方法。
*(六)循序漸進原則
《學記》中“不凌節而施”“學不塌等”的思想。
貫徹循序漸進原則的基本要求是:
1、教師應按照中學課程內容的邏輯體系進行教學。
2、教師應根據中學生發展的“序”抓好教學。
3、教師既要循序,使教材內容和教學進度適合學生的接受能力,又要使教學內容有一定的難度,使學生“跳一跳,夠得著”,這樣才能使他們有所提高,才能促進他們的發展。
(七)因材施教原則
我國首倡“因材施教”者應為孔子。
貫徹因材施教原則的基本要求是:
1、教學中教師首先要考慮中學生的年齡特征,根據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特點進行教學。
2、教學中,教師還應了解每個中學生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
3、正確對待“先進生”和“后進生”。
移動端訪問:教育學知識點總結:第七章 中學教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