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考試中小學教育心理學測試題及答案四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5-01-06
115

17.評價教學結果的最客觀和可靠的標準是( )。
A.教學目標
B.教學結果
C.教學測量
D.教學評論
18.認知心理學家認為,兒童學會用繩子打結不屬于問題解決,其理由是( )。
A.它所要求的心理活動太簡單
B.它不必克服認知障礙
C.它不是在人的頭腦內完成的
D.它不需要復雜的認知活動
19.“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樣的學習動機屬于( )。
A.近景性內部動機
B.近景性外部動機
C.遠景性外部動機
D.遠景性內部動機
20.兒童在家庭中養成了愛勞動的行為習慣,這種習慣也會在學校牛表現出來,這是( )。
A.知識的遷移
B.技能的遷移
C.行為規范的遷移
D.學習經驗的遷移
二、填空題(請在每小題的空格中填上正確的答案。錯填、不填均無分。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l分,共10分)
21.課堂教學環境包括課堂 環境和課堂社會環境兩個方面。
22.測量和測驗是對學習及其結果的_____。
23.20世紀20年代到50年代末,美國出版的教育心理學書籍版本種類繁多,但只有_____這一課題是各本書共有的。
24. 是教學內容的載體,是教學內容的表現形式,是師生之間傳遞信息的工具。
25.奧蘇伯爾認為學生的學習主要是_____的接受學習。
26.教師應多用正強化塑造學生良性行為,用——消除消極行為,慎用懲罰。
27.學習動機的強化理論是_____主義學習理論家提出的,需要層次的理論是_____主義心理學理論在動機領域的體現。
28.“身教重于言教”是_____的作用在教育實踐中的表現。
29.學習者通過觀察他人行為所帶來的_____后果而受到強化,心理學上稱之為替代強化。
30.正式群體的發展經歷了松散群體、_____和集體等三個階段。
三、判斷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
31.動機是激勵和維持人的行動,并將使行動導向某一目標,以滿足個體某種需要的內部動因。
32.接受學習不可能是有意義學習。
33.懲罰能使行為發生永久性改變。
34.在概念理解的過程中,變式是從方法方面促進概念理解,比較則是從材料方面促進概念理解。35.建構主義者認為,知識是問題的最終答案。
36.集中復習就是集中一段時間一下子重復學習許多次,分散復習就是每隔一段時間重復學習一次或幾次。對于大多數學習而言,集中復習的效果優予分散復習。
37.不同學習者的練習曲線只存在差異,沒有共同點。
38.奧蘇伯爾認為,一切新的有意義學習都是在原有學習基礎上產生的,不受學習者原有認知結構影響的有意義學習是不存在的。因此,一切有意義的學習必然包括遷移。
39.習慣是自然習得的,它既可能符合法則,也可能不符合法則;而技能是通過系統的學習與教學而形成的,是在主客體相互作用的基礎上,通過動作經驗的不斷內化而形成的。
40.健康就是沒有疾病。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4分,共20分)
41.簡述培養心智技能的有效措施。
42.簡述智力的個體差異。
43.簡述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學生觀。
44.簡述學習動機與學習效果的關系。
45.如何利用遷移促進學生的學習?
五、論述題(10分)
46.在上課時,有些平時不受老師重視的學生有的愛講話,有的愛做小動作,特別是坐在窗邊的學生則愛把窗簾拉開又合上,合上又拉開。老師發脾氣,他反倒做鬼臉引起學生們的哈哈大笑。
問題:試運用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進行分析,這些學生是為了滿足哪個層次的需要?如果你是教師,如何處理為好?
移動端訪問:教師資格考試中小學教育心理學測試題及答案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