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教育學熱門考點7.1教學原則和教學方法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4-12-19
292

3.討論法
討論法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為解決某個問題而進行探討,辨明其是非真偽,以獲取知識的方法。討論法的優點在于能更好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有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促進學生靈活地運用知識。討論法的種類很多,既可以是整節的課堂討論,也可以是幾分鐘的短暫討論;或是全班性的,或是小組討論,還可以將小組討論與全班討論結合起來進行。
討論法的基本要求是:
第一,討論的問題要有吸引力。抓好問題是搞好討論的前提,問題要有吸引力,能激起學生的興趣,有討論、辨析的價值。
第二,要善于在討論中對學生啟發、引導。要啟發他們獨立思考,勇于發表自己的見解,圍繞中心議題發言。要把大家的注意力集中到討論的主題和爭論的焦點上,以引導討論向縱深發展,研究關鍵問題,使問題逐步得到深化、解決,切忌暗示問題的結論。
第三,做好討論小結。討論結束前,教師要簡要概括討論情況,使學生獲得正確的觀點和系統的知識,糾正錯誤、片面或模糊的認識。對疑難和有爭論的問題,教師要盡力闡明自己的看法,但要允許學生保留自己意見。
4.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師通過展示實物、直觀教具、進行示范性實驗或采取現代化視聽手段播放有關教學內容的軟件、特制的課件等,指導學生認識事物、獲得知識或鞏固知識的方法。演示的特點在于加強教學的直觀性,不僅是幫助學生感知、理解基本知識的手段,也是學生獲得知識、信息的重要來源。
演示法的基本要求是:
第一,做好演示前的準備。演示前,要根據教學需要,做好教具準備,選擇典型的實物、教具,放大需要認真觀察的部分,最好用色彩把易忽略的地方突出。還要考慮好運用教具進行演示的過程,特別是演示實驗,應先試做一遍。此外,用以演示的對象要有典型性,能夠突出顯示所學材料的主要特征。
第二,要使學生明確演示的目的、要求與過程。讓學生知道要看什么、怎樣看,需要考慮什么問題,主動、積極、自覺地投入觀察與思考。
第三,講究演示的方法。演示要緊密配合教學,及時進行,過早拿出直觀教具或用完后遲遲不收藏好都會分散學生注意;演示過程中,教師要向學生提出問題或做適當講解、指點,使所有的學生都能清楚、準確地感知演示對象,引導他們邊看、邊聽、邊思考、邊議論,在感知過程中進行綜合分析,以獲取最佳效果。
5.練習法
練習法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運用知識去反復完成一定的操作,或解決某類作業與習題,以加深理解并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練習的目的是為了學以致用,并在運用中加深理解,形成技能與技巧,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初步能力。各年級、各學科都需進行一些不同的練習。練習必須通過一定數量的活動才能有成效,但絕非要求學生做機械訓練,只重數量、不講質量。練習的種類很多,按培養學生不同方面的能力分為:各種H頭練習、書面練習、實際操作練習;按學生掌握技能、技巧的進程分為:模仿性練習、獨立性練習、創造性練習。
練習法的基本要求是:
第一,提高練習的自覺性。任何練習都要掌握一定的程序、規范、要領和關鍵。只有使學生明確練習的目的與要求,掌握練習的原理和方法,這樣才能防止練習中可能產生的盲目性,從而提高練習的自覺性,保證練習的質量。
第二,循序漸進,逐步提高。在練習的質量、難度、速度、獨立和熟練程度、綜合應用和創造性上,對學生都應有計劃地提出要求,精選練習材料,適當分配分量、次數和時間,練習的方式要多樣化,循序漸進,由易到難,逐步提高、熟練與完善。
第三,嚴格要求。無論是口頭練習、書面練習或操作練習,都要嚴肅認真。要求學生一絲不茍、刻苦訓練、精益求精,達到最高的水平,具有創造性。
移動端訪問:中小學教育學熱門考點7.1教學原則和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