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證考試中小學教育學測試題及答案二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4-12-10
59

15.師生關系在社會道德上是()。
A.授受關系
B.民主平等的關系
C.相互促進的關系
D.師道尊嚴的關系
16.個體從出生到死亡的連續不斷的變化過程稱為()。
A.教育發展
B.生理發展
C.心理發展
D.人的發展
17.課堂管理始終制約著教學和評價的有效進行,具有()。
A.維持動機作用
B.促進和維持功能
C.思想教育作用
D.培養紀律功能
18.問題行為與差生、后進生等問題學生的()。
A.對象相同
B.概念不同
C.都是對學生的總體評價
D.都是一個教育性概念
19.()型的課堂氣氛最有助于知識的學習。
A.集權
B.權威
C.教師主導
D.民主
20.普及教育始于()。
A.原始社會
B.奴隸社會
C.資本主義社會
D.社會主義社會
二、填空題(本大題共l0小題,每小題l分,共10分)
21.在教學史上先后出現的影響較大的教學組織形式有:個別教學制、班級授課制、____和____。
22.教育過程是教師和學生構成的雙邊活動的過程,必然形成并依賴于一定的____。
23.布魯納主張學習的目的在于以____的方式,使學科的基本結構轉變為學生頭腦中的認知。結構。
24.____是指課的部分及各部分進行的____和時間的分配。
25.國家學制系統中學校教育的第一階段是____。
26.根據一定教育目的和培養目標,由一____部門制訂的有關學校教育和教學工作的指導性文件,稱為教學計劃。
27.德育過程是把社會道德規范轉化為____的過程。
28.課外教育工作是指學校在課堂教學以外,引導學生參加的多種多樣____、有計劃、有組織的教育活動和教育工作。
29.在教學活動中,學生這一因素對學與教的影響主要是通過____和個體差異來體現的。
30.廣義上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____和社會教育。
三、名詞解釋(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4分,共16分)
31.教育結構
32.外鑠論
33.學校課程
34.實驗法
四、簡答題(本大題公四小題,每小題四分,共16分)
35.簡述教育勞動起源說的主要觀點。
36.簡述我過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
37.簡述教師的文化素養與學科專業知識的要求。
38.簡述布置作業應當遵循的要求。
五、論述題(8分)
39.怎樣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六、案例分析題(10分)
40、在實際的教學中,有的教師對學生作業采用“漏一補十”“錯一罰十”的做法。
問題:你怎樣看待這一現象?請運用記憶的有關規律加以分析。
一、單項選擇題
1.A【解析】人類最早的學校出現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埃及,我國的學校產生于公元前l000多年前的商代。學校的出現意味著人類正規教育制度的誕生,是人類教育文明發展的質的飛躍。
2.D【解析】以注重身心的和諧發展,教育內容比較豐富,教育方法比較靈活為特征的是雅典的教育。
3.A【解析]1985年1月21日,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做出決議;規定每年9月10日為教師節。
4.B【解析】在個體發展中,無意注意的發生先于有意注意。小學低年級兒童的無意注意已經相當成熟,他們的認識活動常依賴無意注意。在教學中,初入學兒童的注意狀態取決于教學內容的直觀性和形象性。
5.C【解析】前運算階段的兒童思維具有單維性、不可逆性和自我中心等特征,認為其他人或物的思維與自己的一樣,是自我中心的表現。
6.B【解析】自古至今,孔子提出的“學思結合”“學思并重”的思想,因切中了教育的本質及規律,一直成為教育的最基本的原則,得到了廣泛的運用和長期的堅持。
7.C【解析】思維的變通性,也稱為靈活性,指個人面對問題情境時,不墨守成規,不鉆牛角尖,能隨機應變、觸類旁通。
8.A【解析】教學是教育工作構成的主要部分,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徑。教學是學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動,在學校整個教育系統中居于中心地位。
9.C【解析】學生的身心發展是不平衡的,表現在不同的年齡階段身心發展甚至同一方面的發展是不平衡的。人的感知、思維、記憶、想象等都存在不同的關鍵期。
移動端訪問:教師資格證考試中小學教育學測試題及答案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