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綜合素質考點歸納4.3科普常識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3-08-09
699

◇太陽黑子
在太陽表面,有一層薄薄的、圓圓的、明亮發光的氣體——“光球”。很久以前,古人就發現光球上經常出現一些黑斑,這就是太陽黑子。中國是世界上最先發現黑子的國家。
黑子并非固態黑斑,而是太陽大氣中的漩渦狀氣流,是太陽上物質活動最劇烈的區域。它貼近光球表面,多數是成群出現的,被稱為“黑子群”。黑子有生有滅,形成后幾天到幾個月就會消失,新的黑子又會產生。太陽黑子的活動存在著明顯的周期性,周期平均長度為11.1年。黑子是太陽活動的重要標志。當黑子群出現時,會擾亂地球的電離層和磁場,并在地球的兩極地區引發極光。
◇色球和日珥
太陽大氣的中間層是色球,它位于光球之上。由于地球大氣散射太陽光,形成了“藍天”,所以我們平時無法用肉眼看到色球,只有在日全食時才能觀測到它。色球是光球外面2000千米厚的一層稀薄大氣。它的溫度分布很反常,由下而上從4600度增加到幾萬度。從色球上面不時升起巨大的紅色氣浪,這種現象叫日珥。大日珥可以高達3萬千米,長約20萬千米。日珥的姿態多姿多彩,有的像浮云,有的似噴泉,還有火舌、拱橋、圓環、籬笆等形狀的。日珥的結構很復雜、很精細,一般由許多條細長的氣流組成。不過,只有在日全食時或者借助于觀測儀器才能觀測到它們。
◇日冕和太陽風
在太陽的最外面,有一層又厚又暗的大氣,被稱為“日冕”。它比色球和日珥更加引人注目。它可以向外延伸幾百萬千米,亮度卻只有光球的百萬分之一。日冕的密度極其稀薄,溫度可以高達幾百萬度。它的形狀與太陽的強弱活動有關。
由于日冕離太陽較遠,受到的引力較小,高溫又使日冕的物質運動加快,不時有一小部分高能帶電粒子飛逸到行星際空間,似乎是從太陽吹出來的一股“風”,即“太陽風”。它的化學成分以氫原子核為主,其次是氦原子核。太陽風吹遍了整個太陽系空間,速度高達450千米/秒。太陽風進入地球的磁層后,使地球的磁場受到干擾,磁針不能正確指示方向。
◇流星
在晴朗的夜里,天空中時常能看到一道亮光劃破了夜空,轉瞬又消失了,這就是流星現象。這些一閃而過的物質被稱為流星體,重量一般只有幾毫克或幾百毫克,也有少數超過幾十噸,它們也都繞著太陽公轉。當它們接近地球時,地球的引力會使這些固體物質高速落入地球的大氣層,與大氣發生劇烈的摩擦而發熱發光,成為流星。當地球穿過許多流星體時,流星會成群結隊地闖入地球大氣層,這時夜空中會出現較多的流星,猶如節日的禮花。這種壯觀的現象被稱為流星雨。
◇彗星
彗星是一種在扁長軌道(極少數是近圓軌道)上繞太陽運行的質量較小的天體。由于大彗星的形態像一把倒掛在天上的“掃帚”,因此又被稱為“掃帚星”,被古人視為不祥之物。
一顆明亮的大彗星,是由彗核、彗發和彗尾組成的。彗核是最明亮的部分,由冰凍的水、二氧化碳、氮和塵埃組成。彗核周圍有一層蓬松狀的物質,叫彗發。當彗星接近太陽時,彗發變大,太陽風將彗發的氣體和微塵推開生成“彗尾”。彗尾很長,可以達到幾十萬千米,甚至更長。比較著名的大彗星有哈雷彗星、恩克彗星等。
◇天文臺
天文臺,就是古今中外的天文工作者進行天文觀測和天文研究的基地。大約公元前2600年,古埃及人建立起世界上第一座天文臺。
在天文臺中,有專門的設備和儀器來觀測太陽和星星,為天體建立檔案,進而揭示宇宙的奧秘。按分工特性和設備狀況,天文臺可以分為光學天文臺、射電天文臺、空間天文臺、教學天文臺和大眾天文臺五大類。早期的天文臺多建在城市,后來則多建在高山上。
移動端訪問:中學綜合素質考點歸納4.3科普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