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綜合素質考點歸納4.3科普常識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3-08-09
699

第三節 科普常識
(一)地理知識
◇區時◇大氣層◇海市蜃樓◇極光◇寒潮◇梅雨◇龍卷風◇臺風◇厄爾尼諾◇季風◇地球的結構◇地震◇火山◇地熱◇四大洋◇島嶼◇海峽◇海灣◇大陸架◇三角洲◇山脈◇平原◇高原◇盆地◇冰川◇丘陵◇河流◇草原◇沙漠◇湖泊◇運河(詳細內容見教材)
(二)物理、化學知識
◆物理知識
◇與電學知識有關的現象
◇與力學知識有關的現象
◇與熱學知識有關的現象
◆化學知識
◇在山區常見粗脖子病(甲狀腺腫大),果小病(克汀病),醫生建議多吃海帶,進行食物療法。上述病患者的病因是人體缺一種元素:碘。
◇用來制取包裝香煙、糖果的金屬箔(金屬紙)的金屬是:鋁。
◇黃金的熔點是1064.4℃,比它熔點高的金屬很多。其中比黃金熔點高約2倍,通常用來制白熾燈泡燈絲的金屬是:鎢。
◇有較強的腐蝕性,由濃鹽酸和濃硝酸按一定體積比(3:1)混合而成的能溶解金的液體是:王水。
◇黑白底片上的黑色物質是:銀。
◇很多化學元素在人體生命活動中起著重要作用,缺少它們,人將會生病。例如兒童常患的軟骨病是由于缺少:鈣元素。
◇在石英管中充入某種氣體制成的燈,通電時能發出比熒光燈強億萬倍的強光,因此有“人造小太陽”之稱。這種燈中充入的氣體是:氙氣。
◇在緊閉門窗的房間里生火取暖或使用熱水器洗澡,常產生一種無色、無味并易與人體血紅蛋白結合而引起中毒的氣體是:一氧化碳。
◇人類向大氣中排放的氟氯烴導致地球大氣層被破壞,則形成臭氧層空洞,致使作為人們抵御太陽紫外線傷害的臭氧層受到損壞,引起皮膚癌等疾病的發生,并破壞了自然界的生態平衡。
◇醫用消毒酒精的濃度(體積分數)是:75%。
◇醫院輸液常用的生理鹽水,所含氯化鈉與血液中含氯化鈉的濃度大體上相等。生理鹽水中NaC1的質量分數是:0.9%。
◇發令槍中的“火藥紙”(火子)打響后,產生的白煙是:五氧化二磷。
◇萘衛生球放在衣柜里變小,這是因為:萘在室溫下緩緩升華。
◇人被蚊子叮咬后皮膚發癢或紅腫,簡單的處理方法是:擦稀氨水或碳酸氫鈉溶液。
◇因為某氣體A在大氣層中過量累積,使地球紅外輻射不能透過大氣,從而造成大氣溫度升高,產生了“溫室效應”。氣體A為:二氧化碳。
◇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雨、雪或者其他形式的大氣降水。酸雨是大氣污染的一種表現。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是:燃燒燃料放出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造成的。
移動端訪問:中學綜合素質考點歸納4.3科普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