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育:第五節 教育的產生與發展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5-08-23
932

第五節 教育的產生與發展
一、教育的涵義及構成要素★
(一)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人類有目的地培養人的一種社會活動,是傳承文化、傳遞生產與社會生活經驗的一種途徑?!敖逃币辉~最早見于《孟子?盡心上》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許慎在《說文解字》中這樣解釋,“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養子使作善也”。在西方,“教育”一詞源于拉丁文“educare”, 前綴“e”有“出”的意思,意為“引出”或“導出”。
(四)教育的功能
教育功能指教育者在教育教學活動中通過教育媒介對受教育者的個體發展和社會發展所產生的影響和作用。教育功能可按照下面三種方式分類。
1.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對象,可分為個體發展功能和社會發展功能
教育的個體發展功能指教育對個體發展的影響和作用;教育的社會發展功能指教育對社會發展的影響和作用。
由此可見,教育的基本功能(即個體功能)是影響人的發展,教育的擴展功能是影響社會發展。教育功能經歷了從古代教育的政治倫理功能到近代教育的個體發展功能,再到現代教育的社會改造功能的演變。其中,無論中國古代社會還是西方古代社會,對于教育功能的認識均具有濃烈的政治倫理色彩。
2.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可分為正向功能與負向功能
正向功能指教育有助于社會進步和個體發展的積極影響和作用;負向功能指教育阻礙社會進步和個體發展的消極影響和作用。
3.按教育功能作用呈現的形式,可分為顯性功能和隱性功能
顯性功能指教育活動依照教育目的,在實際運行中所出現的與之相吻合的結果;隱性功能指伴隨顯性教育功能所出現的非預期性的功能。
二、教育的起源與歷史發展★
(一)教育的起源
1.神話起源說
神話起源說認為,教育與其他萬事萬物一樣,都是由人格化的神(上帝或天)所創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體現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順從于天。這是人類關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觀點,所有的宗教都持這種觀點。另外,中國的朱熹也持這種觀點。
2.生物起源說

持這一觀點的學者很多,主要集中在蘇聯和我國。教育韻勞動起源說的主要內容如下:生產勞動是人類最基本的實踐活動;教育起源于生產勞動過程中經驗的傳遞;生產勞動過程中的口耳相傳和簡單模仿是最原始和最基本的教育形式;生產勞動的變革是推動人類教育變革最深厚的動力。教育的勞動起源說提供了理解教育起源和教育性質的一把“金鑰匙”。
(二)教育的發展歷程
1.原始社會的教育
原始狀態的教育存在于原始社會中。在原始社會條件下新生一代的教育,其主要標志是教育極端的原始性和局限性。這時的教育實際上是一些簡單的教育活動。教育還沒有成為一種獨立的社會活動形式。就其內容和作用來說,也是極為有限的,其形式實際上是融合于各種活動之中??傮w來說,原始社會的教育主要有以下三個特征:
(1)教育具有非獨立性,教育和社會生活、生產勞動緊密相連。教育沒有從社會生活和生產中分化出來,教育是在生產勞動和社會生產中進行的。(2)教育具有自發性、全民性、廣泛性、無等級性和無階級性。是原始狀態下的教育機會均等。(3)教育具有原始性,教育內容簡單,教育方法單一。由于沒有文字和書籍,教育方法只限于動作示范與觀察模仿、口耳相傳與耳濡目染。
移動端訪問:小學教育:第五節 教育的產生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