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沖刺試題及答案四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3-06-19
1019

四、教學設計題
【考查要點】本題所考查的知識點是“依據小學生的學習規律、小學相關學科課程標準,結合教材特點,合理地確定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完成指定內容的教案設計”,這部分知識需要考生掌握。
【參考答案】
圓的周長
教學目標:
1.小學生知道什么是圓的周長。
2.理解并掌握圓周率的意義和近似值。
3.初步理解和掌握圓的周長計算公式,能正確計算圓的周長。
4.培養和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5.通過了解祖沖之在圓周率方面所作的貢獻,滲透愛國主義思想。
1. 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分析、綜合及動手操作能力。
傳授新知:
2. (一)復習正方形的周長,猜想圓的周長可能和什么有關系。
1.由比較兩種跑道的長短,引出它們的周長。“你會算嗎?”(如果學生談到角或線的形狀,就順勢引導:正方形是由4條這樣的線段圍成的,圓是由一條圓滑的曲線圍成的)
2.(生答正方形的周長)追問:你是怎么算的?(生答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師板書c=
4a)那你們說說正方形的周長和它的邊長有什么關系?(4倍,1/4)(師:正方形的周長總是它邊長的4倍,這是一個固定不變的數)
3.圓的周長能算嗎?如果知道了計算公式能不能算?看來很有必要研究研究圓的周長的計算方法,下面我們就一起研究圓的周長。(板書課題:圓的周長)
4.猜想:你覺得圓的周長可能和什么有關系?
(二)測量驗證
1.教師提問:你能不能想出一個好辦法來測量它的周長呢?
①生1:把圓放在直尺邊上滾動一周,用滾動的方法測量出圓的周長。師生合作演示量教具的周長。
②用繩子在圓上繞一周,再測量出繩子的長短,得到這個圓的周長。
2.①學生動手測量,驗證猜想。學生分組實驗,并記下它們的周長、直徑,填入書中的表格里。
②觀察數據,對比發現。
提問:觀察一下,你發現了什么呢?(圓的直徑變,周長也變,而且直徑越短,周長越短;直徑越長,周長越長。圓的周長與它的直徑有關系)
3.比較數據,揭示關系
正方形的周長是邊長的4倍,那么,圓的周長和直徑之間是不是也存在著固定的倍數關系呢?猜猜看,圓的周長可能是直徑的幾倍?
學生動手計算:把每個圓的周長除以它的直徑的商填入書中表格的第三列。
提問:這些周長與直徑存在幾倍的關系,(3倍多一些),最后師生共同總結概括出,圓的周長總是直徑的3倍多一些,板書:3倍多一些。到底是3倍多多少呢?引導學生看書。
(三)介紹圓周率
1.師:任意一個圓的周長都是它直徑的3倍多一些,這是一個固定不變的數,我們把它叫做圓周率,用字母π來表示,用手指寫一寫。
2.圓周率是怎樣發現的,請同學們看課本小資料,講述并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3.小結:早在1500年前,祖沖之把圓周率算到了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比外國人早了整整一千年,這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數學的巨大貢獻,今天,同學們自己動手也發現了這一規律,老師相信同學們當中將來也會有像祖沖之一樣偉大的科學家,根據需要,我們一般保留兩位小數。
圓的周長總是它直徑的3倍多一點。剛才我們是怎樣計算的?兩個數相除又可說成是兩數的比,所以這個結果就是圓周長與它直徑的比值。我們把圓的周長和直徑的比值叫做圓周率,用字母“π”表示。這個比值是固定的,而我們現在得到的結果有差異主要是測量工具及測量方法有誤差造成的。那圓周率的數值到底是多少呢?說說你知道了什么?(強調π≈3.14)在說的時候要注意是近似值,寫和算的時候要按準確值計算,用等號)(四)推導公式
1.到現在,你會計算圓的周長嗎?怎樣算?
2.如果用c表示圓的周長,表示d直徑,字母公式怎樣寫?(板書:c=7πd)只告訴你直徑,你能求出圓的周長嗎?圓的周長是它直徑的π倍,是一個固定不變的數。
3.知道半徑,能求圓的周長嗎?周長是它半徑的多少倍?
移動端訪問:全國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沖刺試題及答案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