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考點歸納1.5教育目的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3-06-14
810

第五節 教育目的
一、教育目的概述
(一)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有廣義和狹義之分。
廣義的教育目的是指人們對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們希望受教育者通過教育在身心諸方面發生什么樣的變化,或產生怎樣的結果。這種教育目的關系到把受教育者培養成為什么樣的人和具有什么素質的人的根本性問題,是教育實踐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教育目的要根據一定社會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以及人自身發展的需要來確定。
狹義的教育目的是指國家為培養什么樣的人才而確定的質量規格和標準。這種教育目的是根據一定社會的政治、經濟、生產、文化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發展的規律確定的。它反映了特定社會對受教育者的基本要求,是教育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確定教育內容、選擇教育方法、檢查和評價教育效果的依據。
(二)教育目的的層次結構
1.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是指一定社會培養人的總要求,是根據不同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科學、技術發展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發展的規律確定的。它能反映一定社會對受教育者的要求,是教育工作的出發點和最終目標,也是制定教育目標、確定教學內容、選擇教育方法、評價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據。
2.培養目標
培養目標是對各級各類學校的具體培養要求。它是根據國家的教育目的和自己學校的性質及任務,對培養對象提出的特定要求。
教育目的與培養目標沒有實質性的區別,只是概括程度不同。因此,兩者的關系可以說是一般與個別的關系,或整體與局部的關系。
3.課程目標
課程目標是指課程本身在其實施過程中所期待實現的具體目標和意圖,規定了某一個教育階段的學生通過學習課程以后,在發展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期望實現的程度。
課程目標和教育目的以及培養目標有著密切的聯系,,它是教育目的和培養目標的具體化。教育目的或培養目標是對受教育者質量規格的總體要求,而教育目的或培養目標的實現總是要以課程為中介的。因此課程也可以被理解為達到教育目的或培養目標的手段。把教育目的或培養目標轉化為課程目標,進而用來指導課程編制工作,這是課程編制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
4.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課程目標的進一步具體化,是指導、實施和評價教學的基本依據,是師生在學科教學活動中預期達到的教學結果、標準。它具有這樣幾個特征:教學目標具有可操作的指標體系;教學目標體現學生的學習行為及其變化;教學目標具有靈活性,教師可根據教學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總之,從國家制定的教育目的,教育行政部門確定的培養目標,到課程工作者所要明確的課程目標,以及教學工作者要考慮的教學目標,經歷了一系列的轉化。當然,這種轉化不是一般的推演,而是要在對學生、社會、學科進行深入研究的基礎上才能做出明智的選擇。
移動端訪問: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考點歸納1.5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