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考點歸納6.2中學生心理輔導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3-08-21
687

第二節 中學生心理輔導
一、中學生心理輔導的內容
中學生心理輔導的對象是全體正常的中學生,一般是通過提供信息、改變環境等方法,促進學生自我教育、自我提高,達到優化其心理素質的目的。對中學生的心理輔導,主要包括學習輔導、情緒與人際關系輔導及職業選擇輔導。
(一)學習輔導
影響學生學習的因素既有社會風氣、學校管理制度、教師的教學水平、家庭教育等外部因素,也有學生自身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學生自身的智力水平、學習動
機、興趣、態度、學習信念、學習方法和習慣等內部因素的作用。學習心理輔導的目的是幫助學生提高學習動機,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和信念,科學地掌握認知策略
和提高元認知水平,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會學生“如何學習”。
1.增強學習動機
動機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內部動因,它能夠激發學生
的學習行為;引導學生的學習行為指向一定的目標;維持、增強(或減弱)學習行為,達到學習目標。中學生的學習動機主要由成就動機、交往動機和求知欲所構
成。因此,增強學習動機就意味著樹立適當的抱負水平,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際環境。教師除了運用傳統的方式——以學習成績的反饋來提高學生的
學習動機外,更要注重調整自身對學生的期望水平,促使學生成功,從而讓學生能夠體驗到成就感,進行自我激勵。
2.培養學習興趣
興
趣是人對客觀事物的選擇性態度,它通過情緒反應可以影響一個人的行為的積極性,即對自己感興趣的學習和工作,做起來就會覺得心情舒暢和愉快,學習效率也
高;相反,如果是缺乏熱情、面對不感興趣的工作和學習,效率就低。對中學生而言,他們的學習在一定程度上受興趣和情緒的支配,所以,中學生興趣的培養就是
要幫助他們了解興趣對學習的影響,了解自己的學習興趣的狀況,尋找缺乏興趣的原因,培養各個學科學習的興趣。
3.端正學習態度
可以組織學生討論自己的學習態度是否正確:有沒有怠慢、冷漠、依賴或退避的心理;什么是良好的學習態度;不同的學習態度對學習有哪些影響;在學習態度上,有哪些良好的表現和不足;怎樣改進不良的學習態度等。
4.掌握學習方法
中學生的不良學習方法主要有:學習沒有計劃,注意力不夠集中,不能科學地利用時間,死記硬背,對概念和原理缺乏理解,不重視學習策略,沒有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不能利用信息等,教育應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5.調整應試心態,學會正確歸因
考試是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它可以檢驗學生的學習水平;考試也是一種競爭,使學生產生緊張和焦慮。每個中學生都有自尊心和上進心,當他預感到學習成績不
佳有損個人自尊和前途時,就會產生焦慮。這種考試的焦慮過強和過弱都會影響學習的效率。適當的焦慮有助于集中精力,全神貫注地準備考試。
6.形成正確的學習信念
影響學生有效學習和思維的因素是學生的情感性特征,即學生在某個學科領域所持有的信念,也就是說他們是否了解自身在學習和問題解決中的動因和能力。因此,教師幫助和指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信念,有助于學生避免因情感性因素而影響有效的學習。
7.學會對學習過程的自我監控
元認知是成功學習、熟練思維與解決問題的決定性因素。元認知,一方面是指個體關于認知主體、認知任務、認知策略方面的知識,即元認知知識;另一方面是指
對自身認知活動進行自我調節的技能,即元認知技能。元認知對學習和問題的解決有著重要的影響,在我們的教育實踐中,教師要對學生的元認知活動給予足夠的重
視,特別是系統地加強元認知技能的培養。
移動端訪問: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考點歸納6.2中學生心理輔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