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考點歸納6.1心理健康概述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3-08-19
615

第一節 心理健康概述
一、心理健康的含義
所謂心理健康,就是一種良好的、持續的心理狀態與過程,表現為個人具有生
命的活力,積極的內心體驗,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夠有效地發揮個人的身心潛力以及作為社會一員的積極的社會功能。心理健康是人類個體對其生存其間的社會環境
的一種高級適應狀態,它是人類個體對社會影響所作出的一種調節功能。
心理健康的概念可以從以下三個水平上來理解:一是沒有心理疾患,能夠面對現實;二是感到精神愉快,能夠有效地應對各種壓力;三是心理效能高,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心理潛能。
二、心理健康的標準
1.標準
我國教育者提出了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1)對自己有信心;(2)對學校生活有興趣;(3)喜歡與人交往,有良好的人際關系;(4)具有良好的心理適應能力。
2.理解與把握此標準應考慮的問題
首先,判斷一個人心理健康狀況應兼顧個體內部協調與對外良好適應兩個方面。其次,心理健康概念具有相對性。心理健康有高低層次之分。高層次(積極的)心
理健康不僅是沒有心理疾病,而且能充分發揮個人潛能,發展建設性人際關系,從事具有社會價值和創造性的活動,追求高層次需要滿足,追求生活的意義。再次,
心理健康既是一種狀態,也是一種過程。最后,心理健康與否,在相當程度上可以說是一個社會評價問題。
三、中學生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
(一)焦慮癥
1.含義
焦慮癥是以與客觀威脅不相適合的焦慮反應為特征的神經癥。
2.癥狀表現
緊張不安,憂心忡忡。集中注意困難,極端敏感,對輕微刺激作過度反應,難以做決定。在軀體癥狀方面,有心跳加快、過度出汗、肌肉持續性緊張、尿頻尿急、睡眠障礙等不適反應。
學生中常見的焦慮反應是考試焦慮。其表現是隨著考試臨近,心情極度緊張。考試時不能集中注意,知覺范圍變窄,思維刻板,出現慌亂,無法發揮正常水平。考試后又持久地不能松弛下來。
3.學生焦慮癥產生的原因
學生焦慮癥狀產生的原因是學校的統考,升學的、持久的、過度的壓力;家長對子女過高的期望;學生個人過分地爭強好勝;學業上多次失敗的體驗等。
4.焦慮品質
某些人具有容易誘發焦慮反應的人格基礎:遇事易于緊張、膽怯,對困難情境作過高程度估計,對身體的輕微不適過分關注,在發生挫折與失敗時過分自責。這些人格傾向可稱作焦慮品質。
5.矯正辦法
采用肌肉放松、系統脫敏方法,運用自助性認知矯正程序,指導學生在考試中使用正向的自我對話。
移動端訪問: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考點歸納6.1心理健康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