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5教師招聘考試《教育基礎知識》模考卷四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5-03-12
371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5道題目,每道題目2分,共50分)
1、在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時,常使用的“強化法”屬于( )。
A.行為改變法
B.認知改變法
C.精神分析法
D.運動改變法
2、培養學生審美( )能力是美育過程的起點。
A.感知
B.理解
C.判斷
D.創造
3、看書時。用紅色筆劃出重點,便于閱讀是利用知覺的( )。
A.選擇性
B.整體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4、根據學習的定義,下列現象中屬于學習的是( )。
A.蜜蜂采蜜
B.猴子練習攀爬
C.病癥導致的行為改變
D.兒童模仿別人的行為
5、班集體形成的主要標志之一是( )。
A.成立了班委會
B.開展了班級工作
C.形成了正確的集體輿論
D.確定了班級工作計劃
6、學過高等數學后有利于初等數學的進一步理解和掌握,這屬于( )。
A.順向正遷移
B.逆向正遷移
C.順向負遷移
D.逆向負遷移
7、小學生的思維( )。
A.正處于具體思維與抽象思維并行發展階段
B.正處于抽象思維向具體思維過渡階段
C.正處于具體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階段
D.完全屬于具體形象思維階段
8、下列不是創設情景的教學方法是( )。
A.故事引趣
B.觀察演示
C.組織活動
D.引導聯想
9、蘇軾評價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一思維過程屬于( )。
A.聯想
B.幻想
C.理想
D.想象
10、 “一兩的遺傳勝過一噸的教育”強調的是( )。
A.環境決定論
B.遺傳決定論
C.教育萬能論
D.二因素論
11、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理論基礎包括( )。
A.人本主義理論、多元智能理論、素質教育理論
B.人的全面發展理論、多元智能理論、建構主義理論
C.人的全面發展理論、合作教育學理論、建構主義理論
D.人本主義理論、合作教育學理論、素質教育理論
12、 教師按一定的教學要求向學生提出問題,要求學生回答,并通過問答的形式來引導學生獲取或鞏固知識的方法是( )。
A.講授法
B.討論法
C.談話法
D.指導法
13、 被周恩來稱為“一個無保留追隨黨的布爾什維克”的人民教育家是( )。
A.徐特立
B.蔡元培
C.楊賢江
D.陶行知
14、 進行德育要循循善誘,以理服人,從提高學生認識人手,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使他們積極向上。這一原則是( )。
A.導向原則
B.疏導原則
C.因材施教原則
D.教育的一貫性原則
15、 最早對班級授課制進行研究,確定了班級授課制基本輪廓的是( )。
A.赫爾巴特
B.凱洛夫
C.夸美紐斯
D.杜威
16、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頒布于( )年。
A.1985
B.1986
C.1987
D.1988
17、 知道“三角形的內角和等于180度”,屬于( )。
A.策略性知識
B.陳述性知識
C.條件性知識
D.程序性知識
18、 發現教學、探究教學和問題教學都屬于( )。
A.以引導探究為主的方法
B.以技能訓練為主的方法
C.以陶冶感情為主的方法
D.以知識掌握為主的方法
19、 最早倡導教育實驗并提出“實驗教育法”這個名稱的教育家是( )。
A.赫爾巴特
B.裴斯泰洛齊
C.梅依曼
D.洛克
20、《學記》中的“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所闡明的教學原則是( )。
A.循序漸進原則
B.直觀性原則
C.啟發性原則
D.因材施教原則
21、 教學過程的中心環節是( )。
A.引發動機
B.領會知識
C.鞏固知識
D.運用知識
22、 英語考試中的完形填空題目,要求學生結合上下文的情境及已有知識填空。這里所運用的知覺特征是( )。
A.知覺的理解性
B.知覺的恒常性
C.知覺的整體性
D.知覺的選擇性
23、 世界上最早頒布義務教育法的國家是( )。
A.美國
B.英國
C.法國
D.德國
24、 《學記》中提出的“雜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修”的主張對應的教學原則應是( )。
A.因材施教原則
B.循序漸進原則
C.鞏固性原則
D.啟發性原則
25、 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小學、初中、高中不同學段的德育工作有相應的側重點,其中,小學階段的德育重點主要是( )。
A.基本道德知識的理解與掌握
B.日常行為習慣的養成與實踐
C.道德理想信念的培養與指導
D.人生觀價值觀的選擇與確立
移動端訪問:北京2015教師招聘考試《教育基礎知識》模考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