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保教知識與能力》模擬試卷十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5-08-08
422

三、論述題
27.答:5~6歲是學前晚期,即幼兒園大班年齡,也是兒童即將進入小學的年齡。這時期童心理發展的突出特點如下。
(1)好學好問。幼兒的好奇心都很強,但5歲以后幼兒的好奇心和以前明顯不同,他們不再滿足于了解表面現象,而是想要知道事物的原因,要知道“為什么”。他們有強烈的求知欲和認識事物的興趣。這一特點的突出表現是,他們非常愛問各種各樣的問題,而且一定要弄個水落石出。5~6歲的孩子認知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他們非常喜歡智力活動。總之,強烈的求知欲、好問好學是這個時期幼兒非常明顯的特征。
(2)抽象能力開始萌芽。5~6歲幼兒的思維仍然是具體形象的,但是初步的抽象邏輯思維也開始萌芽。幼兒已能夠對事物進行分類,能對事物的關系做出判斷并正確排出順序,有了初步的序的概念。這一年齡階段的幼兒能初步掌握一些抽象的概念,也能夠對事物做出簡單的因果判斷。
(3)開始掌握認知方法。5~6歲的幼兒已出現了有意地自覺控制和調節自己心理活動的方法,在認知活動方面,無論是觀察、注意、記憶,或是思維、想象等,都有了一定的方法。在觀察圖片中,他們不再是偶然看到哪就看哪,而是有順序地按一定的規律去看;在注意事物中,5~6歲的幼兒能夠采取一定的方法幫助自已集中注意;在記憶一些事物時,幼兒也會采取一定的方法;在解決問題時,大班幼兒會事先計劃自己的思維和活動過程。幼兒認知方法的掌握還表現在他們的繪畫活動中。他們能夠事先思考,“想一想再畫”,也能夠有意地去想象畫面,進行構思。
(4)個性初具雛形。5~6歲的幼兒已對事物有了自己比較穩定的態度。他們愛憎的態度比較明確,看問題也開始有自己的見解,有了一定的獨立性。其個性已經開始形成,但可塑性還相當大,環境和教育都對其發展產生極大的作用。
28.答:身體保健教育活動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動作與行為練習法,指讓幼兒對已學過的生活技能、健康行為等進行反復練習,加深理解,形成穩定的技能和良好行為習慣的方法。
(2)講解演示法,指教師邊講解邊結合動作演示,或以實物、模型演示,具體而形象地向幼兒傳授有關健康的知識和技能,提高幼兒對健康的認識水平。要說明的是,演示的手段應多樣化,尤其是運用電教手段進行直觀而動態的演示,能激發幼兒的興趣,增強幼兒對健康知識的理解。
(3)情景表演法,現場通過錄像向幼兒展示生活情景,讓幼兒觀察和分析情景中所涉及的健康問題。由于情景表演的主題源于幼兒的現實生活,因而能激發幼兒的興趣,較好地幫助幼兒認識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同類問題和沖突,樹立正確的健康態度和行為。
(4)討論評議法,指在幼兒參與健康教育的過程中,讓他們提出問題,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最后得出結論,達成共識。這種方法能有效地幫助幼兒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在討論、評議中提高他們辨別是非的能力和對健康的認識水平。
(5)感知體驗法,指讓幼兒通過各種感官來認識和判別事物的特性。這種方法能有效地激發幼兒參與活動和在活動中探究的興趣,加深他們對事物認識的印象。
身體鍛煉活動常采用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講解示范法。講解是指教師用語言組織幼兒的活動,指導他們理解和掌握活動的名稱及練習內容,領會動作的要領和做法的一種方法。示范是指教師以個體(教師或幼兒)的動作為范例,使幼兒看到所要練習和掌握的動作或技能的具體形象、結構和完成的先后順序等。在具體的活動中,講解和示范合理結合,并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幼兒對身體練習內容熟悉的程度確定講解和示范的多少。示范能彌補講解的不足,而講解又能補充示范不易表達的內容。因此,邊示范、邊講解、邊組織幼兒進行練習,是適合幼兒特點的有效方法之一。
(2)練習法。通過講解示范后,在幼兒初步建立與活動有關的表象或概念的基礎上,讓幼兒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各種身體練習,以實現身體鍛煉活動目標的一種方法。它是體育活動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方法。幼兒園常用的練習法有以下幾種:①重復練習法,指在固定的同樣不變的條件下反復練習的方法;②條件練習法,指設置一定的具體條件或在改變先前練習條件的情況下,讓幼兒進行練習的方法;③完整練習法和分解練習法,前者是指把整個動作或活動過程完整地進行練習的方法,后者是指將動作或活動過程分成幾個部分,按部分逐次進行練習,最后再組合成完整動作或活動全過程進行練習的方法;④循環練習法,是指依次做幾個不同類型和性質的動作,或依次進行幾項活動內容的鍛煉方法,多用于早操和戶外體育活動。
(3)語言提示和具體幫助法。前者是指在幼兒進行身體練習時,教師用簡短明確的語言.提示和指導幼兒正確完成動作或進行活動的方法;后者是指教師直接而具體地幫助幼兒改正錯誤,使其掌握正確的練習要求和方法。這些方法往往結合使用,多用于重復練習時由教師幫助幼兒防止和糾正錯誤,也是實施個別指導的有效方法。
(4)游戲法,是指以游戲的形式組織幼兒進行鍛煉的方法。這種方法能將幼兒難以理解或枯燥的動作和身體素質等練習變成有趣的模仿活動或具體的游戲情節,提高他們練習的興趣。
總之,幼兒園健康教育活動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在開展具體活動時,應注意綜合運用多種方法,并根據幼兒的情況、活動的不同內容和組織形式、幼兒不同的活動方式,以及環境、器材等條件的具體情況靈活運用。
四、材料分析題
29.答:根據題目所給材料可知,老師和家長在教育過程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激發幼兒言語交往的需要。幼兒本身言語交往的需要,對其言語發展非常重要。為幼兒創造言語交往的條件如下。
①親子之間的交往。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第一,在照料孩子的過程中,及早對孩子說話;第二,養成對孩子言語的敏感性;第三,善于傾聽幼兒的談話。
②同伴之間的言語交往。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第一,要創造條件,讓幼兒積極地與同伴交往;第二,幼兒和同伴一起游戲,特別是進行角色游戲,幼兒在游戲中扮演各種角色,自然產生言語交往的需要,自愿地、沒有任何強迫地學會按常規習慣說話。
③師生之間的言語交往。在幼兒園生活的孩子,其言語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師的影響。師生之間的言語交往要注意以下方面:第一,教師要特別注意創造言語交往的條件;第二,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注意言語活動的雙向交往。
(2)講究教法。
兒童學習語言有兩種途徑:一是模仿,二是強化。在模仿和強化的基礎上,兒童會有自己的創造性。因此正確的教法非常重要,在教孩子說話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方面。
①兒童往往通過模仿學習語言,因此應該給他們提供正確的榜樣。
②強化在兒童學習語言中也是很重要的。在教孩子說話過程中,強化原則常用于指導孩子學說話、練習說話和糾正不良的說話習慣。
③良好的教法就是使幼兒獲得正確使用言語示范和有正確指導的練習。
(3)鼓勵言語創造性。
①兒童在學習和使用語言中的創造性是不可低估的。在兒童言語活動中,有他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模仿和創造性往往能結合起來。
②兒童在學習語言中的主動性、積極性表現在他在對成人言語活動的反饋中。其反饋會暗示甚至影響成人特別是父母對他所用的語言。
(4)培養“前讀寫”興趣。
幼兒期主要是學習口頭語言的時期,在書面語言方面,只是處于準備時期。在為讀寫作準備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培養讀寫興趣,而不要在入學前就使孩子對學習讀寫產生厭煩心理。既然以培養前讀寫興趣為重點,對幼兒讀寫的要求就不要過于嚴格,而要多鼓勵幼兒的學習積極性,肯定他的學習態度和成績。
五、活動設計題
30.活動目標:
(1)幼兒學會用廢舊材料瓶蓋貼出自己喜歡的蝴蝶。
(2)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同時激發幼兒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3)通過本次活動,讓幼兒學會回收使用廢舊材料。
活動重點:
讓幼兒通過想象,創造出自己喜歡的蝴蝶,學會回收使用廢舊材料。
活動難點:
通過本次活動,激發幼兒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活動準備:
(1)大小不同的瓶蓋(每人一組);雙面膠、透明膠(每人一卷);皮筋(若干條)。
(2)彩色卡紙(若干張)、彩筆。
活動過程:
(1)出示瓶蓋范畫,激發幼兒興趣。
教師出示范畫,請小朋友說說畫上有什么?是用什么做的?(鼓勵幼兒說說自己所看到的。)
師:小朋友觀察的真仔細,這幅小動物畫是用瓶蓋貼出來的,老師也給小朋友帶來了一些廢舊的瓶蓋,我們用它也貼出一副漂亮的畫。
(2)教師示范貼蝴蝶的方法及步驟。
貼瓶蓋的方法:選自己喜歡的瓶蓋在背面粘上雙面膠,揭掉雙面膠的表皮紙,然后貼在卡紙自己喜歡的位置上。
第一步:貼蝴蝶的身子。
要求:把皮筋拉成橢圓形,用透明膠固定在卡紙上。
第二步:貼蝴蝶的翅膀。
要求:翅膀兩邊各用大小不同的兩個瓶蓋,貼成對稱形。
第三步:貼蝴蝶的觸角。
要求:把兩條皮筋分別剪斷,一頭打出一個結,然后固定在蝴蝶的頭部。再用彩筆畫上蝴蝶的眼睛,這樣一只漂亮的蝴蝶就貼成了。
第四步:還可以用彩筆在蝴蝶的周圍畫上小花、小草等來豐富自己的作品。
(3)鼓勵幼兒大膽作畫,教師指導。
教師鼓勵幼兒大膽貼出自己喜歡的蝴蝶形狀,也可以多貼幾只,還可以貼出自己喜歡的圖案。
(4)展示作品。
①幼兒介紹自己的作品,說出自己的想法和設計意圖。
②帶領幼兒參觀、評價作品。
活動效果分析:
本次活動吸引幼兒注意的是紙上的畫,不是用畫筆畫上去的,而是用廢舊的瓶蓋粘上去的。培養了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創造力,激發了幼兒對美術的興趣以及對大自然的熱愛。
移動端訪問:幼兒《保教知識與能力》模擬試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