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上半年教師資格幼兒《保教知識與能力》真題及答案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5-03-20
650

15、(1)圖中幼兒在搭建中可能遇到的問題有:
缺乏合作的意識,不能進行分工協作與交流;積木頻繁倒塌,只好重新再來一遍;在搭建積木的過程中,兩邊的積木難以達到平衡,找不到解決問題的關鍵。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幼兒能夠獲得以下經驗:
①有關幾何體特征的學習經驗
各種形狀的積木就是各種形狀的幾何體。幼兒操作積木的過程實際上就是感知幾何體特征的過程。幼兒在解決積木的匹配問題時,往往會根據自己的需要主動比較各種不同幾何體的異同,從而選擇最能表現建筑物特點或最符合現實比例要求的積木。
②有關物體穩定支撐的學習經驗
在積木游戲中,垂直堆高是幼兒早期就獲得的基本的積木搭建方法,但是隨著積木游戲技能的發展,幼兒開始追求堆高的高度、形式以及穩定性。于是,在解決這些問題的同時,順其自然地進入到探究物體支撐規劃的過程中。這種穩定支撐的學習經驗對于幼兒空間思維的發展有深遠意義。
③有關形狀感知與理解的學習經驗
積木本身就是一種低結構的材料,加之形狀各異,大小不一,為幼兒提供了廣闊的操作空間。幼兒在搭積木時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同樣的積木數量不夠用了。他們通常的解決方法就是用其他形狀的積木代替,于是在代替的過程中就出現了形狀組合的新問題。
(3)游戲材料的特點為:體積較大,種類單一,數量豐富,功能較多。
這些特點對幼兒學習活動的影響表現為:體積較大的材料,便于幼兒抓握,使幼兒更好的觀察活動材料。種類單一的材料雖然可以提升幼兒的專注能力,但也容易讓幼兒喪失游戲的樂趣。數量豐富,功能較多的材料能夠調動幼兒的探索精神,幫助幼兒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培養創造力和操作能力。
五、活動設計題
16、活動名稱:幼兒園的樹木(中班)
主題活動總目標:
1.引導幼兒愿意和樹木做朋友,對幼兒園里的樹木感興趣。
2. 能夠主動提出有關樹的問題,并能與同伴積極討論。
3. 感知大樹的生長變化,簡單了解樹對人和環境的作用。
4. 能積極與同伴一起探究問題,在探究中獲得經驗,能夠簡單地記錄。
5. 以樹為主題進行美工創造,關注其色彩、形態等特征。
6. 感受幼兒園的美,激發愛樹、愛幼兒園的感情,培養愛護環境意識。
主題活動一:樹木的秘密(科學)
目的:
1. 通過觀察和比較認識幼兒園中的樹木,了解樹與人類的關系。
2. 學習做簡單的記錄發現樹木的不同特征。
3. 積極參與有關樹木的探索活動,樂意與同伴交流分享有關樹木的知識和經驗。
活動過程:
1. 情境導入,引出主題
活動開始前,教師帶領幼兒到院子去散步,在散步的過程中讓幼兒觀察身邊高低不同、顏色各異的樹,教師向幼兒講解常綠樹和落葉樹,從而引出本次活動內容。
2. 認識常綠樹和落葉樹
(1)教師通過多種角度教會幼兒區分兩種樹的特征(大小、厚薄、形狀)
(2)教師小結:常綠樹的葉子是硬硬的、光滑的、厚厚的、有水分的;表面有蠟質。落葉樹的葉子是軟軟的、粗糙的、薄薄的、沒有水分的。
3.學習樹的年輪
在掌握常綠樹和落葉樹的知識后,教師引導幼兒學習樹的年輪,并教會樹的年輪方法,幼兒學會后,講幼兒分組,分發記錄卡片,讓幼兒在園中找找書的年齡,并記錄下來。
4.游戲結束
(1)帶領幼兒玩“樹葉找家”的游戲。教師分發樹葉,讓幼兒把樹葉貼到相對應的樹上,找找幼兒園中哪些是常綠樹哪些落葉樹。
(2)讓幼兒交流大樹的秘密有哪些,通過本次活動學到了什么。教師總結樹與人的關系。
主題活動二:樹的想象(美術)
目的:
1. 能自主選擇各種材料,對不同的“樹”進行裝飾
2. 大膽運用自己的想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描繪出大樹
3. 養成正確使用、有序收放材料的習慣。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引起幼兒興趣
活動開始,教師組織小朋友們坐好之后提問小朋友們知道哪些大樹。它們是什么樣子的。通過談話引發幼兒回憶,通過幼兒描述教師總結,引出本次活動內容,運用自己的想象,描繪出我們身邊的樹木。
2. 講解示范,掌握繪畫方法
(1) 教師出示范畫,提問幼兒畫上都有什么,教師告訴幼兒畫上的樹是我們幼兒園里的樹。
(2)教師示范作畫,在示范的過程中,依次說出描畫、吹畫、點畫的方法,引導幼兒注意畫面布局。并帶領幼兒觀察繪畫器材,進一步了解不同繪畫材料的使用方法。重點講解吹畫、點畫的注意事項。
3. 幼兒作畫,教師巡視指導
(1)教師交代要求,要畫出小朋友們在生活中看到過的樹,要畫的盡量大,布局合理,幼兒開始作畫,鼓勵幼兒大膽選用自己喜歡的顏色作畫。
(2)教師巡回指導,對繪畫能力較弱的幼兒適時的予以幫助,對想象力豐富的幼兒,教師要注意保護其創造力,適時予以表揚。
4.講評作品,結束活動
教師提醒先畫好的幼兒寫好名字,將作品貼在展板上。引導幼兒互相欣賞,用貼五角星的方法選出“你最喜歡的樹”。請幼兒說說喜歡的理由,并請其他幼兒提點意見。
主題活動三:和大樹做朋友
目的:
1. 通過“樹朋友”的活動,體驗合作的樂趣,
2. 知道關心幼兒園里的樹木,關注周圍的環境。
3. 能用完整的語句表達對自然的喜愛之情。
活動過程:
1. 視頻導入,激發興趣
(1) 活動開始,教師播放和樹木有關的視頻,將幼兒的注意吸引到活動中來。并引導幼兒討論:為什么樹是人類的好朋友?樹木對人類有哪些幫助?
(2) 教師以談話的形式,引出本次活動的內容
2. 教師出示與環境相關的樹的圖片,讓幼兒認識到樹的作用
通過觀察圖片,教師問幼兒講解樹的作用,(美化環境、凈化空氣、調節氣溫)。通過這一形式,彌補幼兒直接經驗的不足,通過真實、生動形象的畫面展示樹木與自然及人類的關系,從而讓幼兒感受到愛護樹木,植樹造林的重要性。
3. 學植樹
教師告訴幼兒,每年的3月12日是植樹節。結合植樹節,幼兒自選材料,嘗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建構“森林”,通過這一環節來表達自己的認識和愛護。教師始終參與幼兒活動,及時地引導、幫助。
4. 活動結束
教師帶領幼兒觀察幼兒園的樹木,在幼兒園的大樹旁,讓幼兒把自己想象成小樹苗,教師帶領幼兒載歌載舞,讓幼兒愛護樹木、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進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