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預測卷五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6-10-31
483

一、單項選擇題
1.C[解析]1776年康德在柯尼斯堡大學開始講授教育學。
2.A[解析]我國小學產生于殷周時代。
3.A[解析"]1879年W.馮特在德國萊比錫大學建立第一個研究心理學的實驗室,這一事件是心理學成為一門獨立學科的標志。
4.A[解析]外向且不穩定的氣質是多血質類型的氣質。
5.A[解析]世界上最著名的量表是斯坦福一比納量表,簡稱S—B量表。
6.B[解析]教師的道德是社會對教師提出的一種特殊的道德要求,核心是熱愛學生。
7.C[解析]孟子認為,人性本善,正是內發論的觀點。
8.D[解析]強化物應當及時出現在被強化行為之后。
9.D[解析]“溫故而知新”是先前學習對后繼學習的促進作用,屬于順向正遷移。
10.B[解析]杜威強調兒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主張教師應以兒童的發展為目的,反對教師中心論的觀點。
11.C[解析]在內化階段,個體的行為具有高度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并具有堅定性。
12.B[解析]赫爾巴特首先把心理學做為教育學的基礎,解釋了教育過程中的很多概念。
13.B[解析]發現教學,也稱啟發式教學,一般經歷四個階段,題干中提到的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是發現教學的第一步。
14.B[解析]略。
15.B[解析]教學方法是教育最古老、最基本的核心。
二、簡答題
1.[答案要點]班級授課制的優點:
(1)有嚴格的制度保證教學的正常開展和達到一定質量。
(2)有利于經濟有效、大面積地培養人才。
(3)有利于系統知識的傳授。
(4)能夠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班級授課制的缺點:
(1)強調系統書本知識的學習,容易產生理論與實際脫節。
(2)強調教學過程的標準、同步、統一,難以完全適應學生的個別差異,不利于因材施教。
2.[答案要點](1)問題的特征。(2)已有的知識經驗。(3)定勢與功能固著。
3.[答案要點](1)學生的知、情、意、行諸因素統一發展的規律。
(2)學生在活動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規律。
(3)學生思想內部矛盾轉化規律。
(4)學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長期性和反復性規律。
4.[答案要點]一般來說,教學設計包括以下內容和程序:
(1)設置教學目標:包括教學目標的分類和表達、教學任務和教學對象分析;
(2)組織教學過程:包括確定教學事項、選擇教學方法、選用教學媒體和控制教學環境;
(3)選擇教學策略;
(4)實施教學評價。
5.[答案要點]首先,要求教師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結構,了解新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其次,要求教師充分了解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狀態,使新的學習內容與學生已有水平構成一個適當的跨度,這樣,才能創設問題的情境。問題情境創設的方式多種多樣,應貫穿在教學過程的始終。
三、材料分析題
1.[答案要點]在教育教學中,要適當地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創造、去實踐,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開發潛能、追求獨特。
(1)從師生關系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和引導者,促進以學習能力為重心的學生整個個性的和諧、健康的發展。
(2)新課程要求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轉變學習方式,要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主要目的。要積極引導學生從事實驗活動和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樂于動手、勤于實踐的意識和習慣,切實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
2.[答案要點](1)不正確。他將行為的原因歸為外部的不可控制的因素,這樣他就對自己的行為不用負責,因此學習動機不高,學習成績也不會提高,甚至會越來越差。
(2)他應該將其歸因為自己的內部的可控制因素如不努力。如果他認為學習失敗是不努力造成的,那他就會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學習一定可以獲得成功。
(3)正確掌握歸因理論有助于教師了解心理活動發生的因果關系,有助于根據學生行為及其結果推斷出個體的穩定心理特征和個性差異,有助于從特定的學習行為及其結果預測個體在某種情況下可能產生的學習動機,對于改善其學習行為,提高其學習效果也會產生一定的作用。此外,歸因訓練還有助于提高自我認識。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正確歸因,對消極的歸因進行輔導。如果一個學生長期處于消極的歸因心態有礙于人格的成長,如慣于逃避的學生,他們經常將失敗歸為能力不足,將成功歸于運氣或任務容易,長此以往,成為一種習慣,就會演變為一種習得無助感。
四、教學設計題
[示例]
《珍珠鳥》
一、設計理念
實踐“讓語文教學成為有根的教育”,在課堂教學中立足打好學生素質基礎,讓學生在快樂讀書中積累語言,形成語感;同時,注重陶冶學生情懷,讓多彩而悠久的文化、正義和愛心這些永恒的東西根植于學生心靈深處,發展健康個性,為學生終身發展服務。
二、教學目標
1.了解珍珠鳥的外形特點,活動范圍,理解“信賴,不就能刨造出美好的境界嗎?”的深刻的含義。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人與動物之間的那種和睦、信賴的境界,培養學生愛鳥護鳥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人與動物之間的那種和睦,理解“信賴,就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義。
教學難點:體會“信賴,就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含義,讓學生懂得構建和諧共處的美好境界是要以關愛、誠信為基礎的,呼喚學生對他人、集體、社會付出更多的愛。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三、教學過程
(一)回憶課文,了解內容
1.復習詞語,概括課文內容
出示三組詞語:
(1)真好舒適溫暖躲進
(2)繁茂的綠蔓嬌嫩的鳴叫蓬松的球兒神氣十足地站一點點挨近友好地啄淘氣地陪伴
(3)信賴
2.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根據所列詞句,分層次概括課文內容。
(二)精讀課文,體會感情
1.學習第三自然段,了解珍珠鳥外形特點,感受小家伙的可愛與作者的喜愛
(1)課件依次出示:鳥聲——珍珠鳥——課文內容。
(2)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邊讀邊悟。
(3)學生交流自己讀懂的內容,再引導學生了解作者的表達方式外,注重體會情感。(珍珠鳥的活潑、可愛,作者對珍珠鳥的喜愛。)
(4)指導感情朗讀。
小結:作者不但寫了小珍珠鳥的特點,而且運用了比喻句寫出了對小珍珠鳥的喜愛之情。
2.品讀課文4—6自然段,體會小家伙與作者的親密進程,感受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好境界
(1)學習課文第4自然段。
①過渡:這小家伙挺討人喜愛的,其實啊,它還很機靈,同學們讀一讀課文第4自然段。
②學生自由讀課文第4自然段,師巡視,引導學生運用讀書作記號的方法去讀課文。(讀書應在書上圈圈、畫畫,不動筆墨不讀書。)
③讓表現較好的同學說一說自己所畫的一些詞語,并說出自己為什么這樣畫,老師同時幫助學生理清學習思路。(小珍珠鳥與“我”親近是有一個過程的。)
④品讀感受課文第4自然段(按“起先——漸漸地——后來”三個層次進行,引導學生抓住加點的字詞體會小珍珠鳥與“我”每靠近一步都是以“我”的呵護為前提的。)。
學習第一層次“起先,這小家伙只在籠子四周活動,隨后就在屋里飛來飛去,一會兒落在柜頂上,一會兒神氣十足地站在書架上,一會兒把燈繩撞得來回晃動。”
a.學生自由讀。
b.交流讀懂的內容(小珍珠鳥膽子慢慢大了,與“我”近了)。
c.再讀體會小珍珠鳥的變化。
學習第二層次“漸漸地它膽子大了,竟然落到了我的小桌上。它先是離我較遠,見我不去傷害它,便一點點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頭來喝茶,再偏過臉瞧瞧我的反應。”
a.師引讀。
b.學生交流(引導學生“竟然”“一點點挨近”讓學生明白小珍珠鳥膽子又變大了一些,出乎作者的意料)。
c.指導感情朗讀。
學習第三層次“后來,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小紅嘴,”嗒嗒“啄著我正在寫字的筆尖。我用手撫一撫它細膩的絨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兩下我的手指。”
a.學生自由讀。
b.交流體會“友好地啄”所表達的情境,讓學生明白這時的小珍珠鳥和“我”已經成了朋友。
⑤帶著自己的感悟再讀課文。
(2)以讀代講學習第5自然段。
①出示:“白天;傍晚。”引讀。
②著重理解“再三呼喚”這個詞。
③齊讀第5自然段。
(3)學習第6自然段。
①過渡:小家伙每天和“我”朝夕相處、形影不離,與“我”建立了越來越深厚的感情,直到有一天(課件出示課文中小珍珠鳥在作者肩上睡覺的畫面)。
②引導學生說出畫面內容,展開想象:小珍珠鳥睡得這樣甜,可能在做什么夢?
③根據自己的理解給這幅溫馨的畫面加個題目。
④出示課文第6自然段,讓學生說出讀時應注意什么?然后再讀這一自然段。
3.誦讀第7自然段,回味美好境界,理解相互信賴是和諧共處的基礎。
(1)過渡:同學們,此時此刻看到這美好的畫面(小珍珠鳥在作者肩上熟睡),你會不由自主地發出這樣的呼喚——課件出示:信賴,不就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嗎?
(2)課件出示:一組動物與我和諧相處的畫面,并配樂《讓世界充滿愛》。
師:信賴是一種關愛,是一份寬容,是一片呵護,是彼此間的尊重,只要心中充滿愛,只要我們善待身邊的每一種生靈,就會看見它們美麗的奔跑和飛翔,看見它們出白天性的自由和快樂……
(3)課件出示:仿照“信賴,就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寫出自己的格言。
(三)總結課文,升華主題
今天這節課,我們在作家馮驥才的書房里,目睹了一幅人鳥相親的畫卷,這是“信賴”創造出的美好的境界!同學們,讓我們心中充滿愛的情感,讓愛與我們相伴而行!一起努力地去追尋世間的種種神奇境界吧!讓世界多一些關愛,多一些溝通,多一些信賴!
移動端訪問:2016年《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預測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