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教師資格考試《綜合素質》(小學)專家標準預測試卷(一)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6-02-24
387

國家教師資格考試《綜合素質》(小學)專家標準預測試卷(一)
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9小題,每小題2分,共58分)
1.【答案】A。“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指的是教師勞動具有長期性的特點,每一階段教育目標的實現都需要一定的周期。
2.【答案】B。關注情境階段的教師會將注意力轉移到提高教學工作的質量上來,顯然關注學生學習成績提高的階段即為關注情境階段。故本題選B。
3.【答案】B。有些課堂偶發事件,要及時果斷處理,趁熱打鐵,以取得最佳教育效果。B項是讓學生寫一篇命題作文,相信會受到良好的效果。學生通過親身的感受,寫出的作文真實生動,那位掛座墊的同學,或許也能在作文中承認錯誤。
4.【答案】C。李紅的行為揭露了王娜的隱私,無視同學的人格,傷害了王娜的自尊,班主任恰當的做法是趕緊制止李紅的行為。
5.【答案】B。“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強調了發揮教師的創造性,根據學校的特點因材施教。
6.【答案】D。解析:“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的意思是玉石是天生生成的,但要成為有用的東西,還得要經過打磨加工。用這個道理來說明學習的重要性。故答案為D。
7.【參考答案】B。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第十一條規定,凡年滿六周歲的兒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應當送其入學接受并完成義務教育;條件不具備的地區的兒童,可以推遲到七周歲。所以本題的正確答案為B。
8.【答案】C。《教育法》是我國的教育基本法律。
9.【答案】C。《義務教育法》第二十一條規定:對未完成義務教育的未成年犯和被采取強制性教育措施的未成年人應當進行義務教育,所需經費由人民政府予以保障。
10.【答案】D。《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第四十五條規定:縣級人民政府編制預算,除向農村地區學校和薄弱學校傾斜外,應當均衡安排義務教育經費。
11.【答案】A。《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第九條規定:為保障教師完成教育教學任務,各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有關部門、學校和其他教育機構應當履行下列職責:(一)提供符合國家安全標準的教育教學設施和設備;(二)提供必需的圖書、資料及其他教育教學用品;(三)對教師在教育教學、科學研究中的創造性工作給以鼓勵和幫助;(四)支持教師制止有害于學生的行為或者其他侵犯學生合法權益的行為。
12.【答案】D。《教師法》第七條對教師的基本權利作了明確的規定,但是教師沒有責令上課不遵守紀律的學生離開教室的權利。
13.【答案】A。愛崗敬業是教師職業的本質要求。
14.【答案】C。教師要公正地對待學生,首先是要真正尊重和信賴學生。
15.【答案】A。熱愛學生首先得關心學生、了解學生。
16.【答案】A。90%以上的學生沒有體會到老師對他的愛,這說明教師還沒有掌握高超的溝通與表達技巧。
17.【答案】B。教書育人是教師最主要、最基本的道德責任。
18.【答案】C。愛崗敬業要求教師要忠誠于人民教育事業,志存高遠,勤懇敬業,甘為人梯,樂于奉獻。對工作高度負責,認真備課上課,認真批改作業,認真輔導學生。故選C。
19.【答案】A。紅娘這個人物在崔、張故事中以一個婢女的身份出現,為崔、張的愛情牽線,最早出現在元稹的《鶯鶯傳》中。但是,紅娘這個人物“成名”于元代王實甫的《西廂記》。
20.【答案】D。計量長度用的器具稱為度;測定計算體積的器皿稱為量;測量物體重量的工具稱為衡。
21.【答案】B。杜甫登上泰山時發出的感慨,表達了詩人不怕困難、敢于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
22.【答案】A。相傳春秋末期吳國大夫伍子胥在寧波慈城作戰。他臨死前對部下說:“如果國家有苦難,百姓斷糧,你們到城墻下挖地三尺可得到糧食。”伍子胥死后,他的部下被越軍包圍,城中斷糧已餓死不少人,這時有人想起伍子胥的話,就去挖城墻,挖了三尺多深,果然挖到了許多可吃的“城磚”即年糕,結果打了勝仗。原來是當年伍子胥在慈城督造城墻時,已做好了屯糧防饑的準備。從此以后,每逢過年慈城家家戶戶都做年糕,年夜飯就吃年糕湯來紀念伍子胥。
23.【答案】C。印度作家泰戈爾憑借作品《吉檀迦利》獲得1913年諾貝爾文學獎;法國作家羅曼?羅蘭憑借作品《約翰?克利斯朵夫》獲得l915年諾貝爾文學獎;日本小說家川端康成憑借作品《雪國?千只鶴?古都》獲得1968年諾貝爾文學獎。而列夫?托爾斯泰,俄國作家、思想家,l9世紀俄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是世界文學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被稱頌為具有“最清醒的現實主義”的“天才藝術家”。其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
24.【答案】A。①貴州展館抽取風雨橋、鼓樓、銀飾和瀑布等極具貴州特色的視覺元素,高度凝煉貴州人文自然風貌。②內蒙古館以“城市發展與草原文明”為主題,以自由勇敢、英雄主義、誠信包容的草原文化精神。③黑龍江館是以冰雪為主線,展示黑龍江獨特的“綠色生態”、“冰雪旅游”和“人文精神”,表現黑龍江人在神奇夢幻般的冰雪城鄉中,快樂向上的生活情境。④新疆展館外墻以新疆建筑元素為參照,巧妙地融入文化符號,形成完美的色彩搭配以及浪漫藝術化的抽象符號。主題“新疆是個好地方”,用簡潔明快的方式表達了新疆人的豁達開朗。⑤西藏館外立面是一幅拉薩城市畫卷,展館以“新西藏、新發展、新生活、新變化”為展示主線,以“保護生態環境,傳承民族文化,創造美滿生活,促進可持續發展”為展示理念,展現西藏獨特的文化魅力。⑥山西展館外形以“門樓”為主要視覺符號,人口門樓則以古建筑晉祠為藍圖,按照城市發展脈絡.全面展示山西的人文歷史、能源科技與和諧未來。故選A。
25.【答案】D。題中A項是法國的盧米埃爾兄弟,B項是卓別林,C項是在20世紀20年代末影像與聲音結合技術日趨成熟的時候崛起的,是在格里菲斯之后。
26.【答案】B。
27.【答案】B。
28.【答案】D。題干的推理是建立在“采割道格拉斯冷杉下面生長的羌特勒會使這種蘑菇數量減少進而破壞共生關系”這一假設基礎上的,只要說明采割行為不會造成羌特勒減少即可推翻原結論,故答案為D。
29.【答案】D。A、B、C三項都是在說明事物運動的絕對化,而D項的意思則是靜止的事物也是存在的,說得是相對的運動,與其他三項不同。故答案為D。
二、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14分,共42分)閱讀材料,并回答問題。
30.【參考答案】
教師職業道德規范要求老師做到:愛國守法、愛崗敬業、關愛學生、教書育人、為人師表和終身學習。
劉老師的行為違反教師行為規范中要求教師“關愛學生”以及“教書育人”等規定:
(1)教師應關愛學生。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對學生嚴慈相濟,做學生良師益友。保護學生安全,關心學生健康,維護學生權益。不諷刺、挖苦、歧視學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如材料中教師在學生沒有按時完成作業、上課大聲講話、和老師頂嘴等原因,狠打左右耳光數次。說明這老師不關心學生健康,體罰學生。
(2)教師應教書育人。教師教書育人要遵循教育規律,實施素質教育,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因材施教。培養學生良好品行,激發學生創新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應該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如材料中教師在學生沒有按時完成作業、上課大聲講話、和老師頂嘴等原因,需要循循善誘,誨人不倦,不能粗暴地打學生。
總之,材料中李老師具違背了教師應有的職業道德,我們在教育過程中要克服這些行為。
31.【參考答案】
材料中老師的教育行為是不恰當的,違背了新時期國家提倡的素質教育觀的相關要求。
素質教育的教育觀強調以下幾方面:
(1)素質教育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
(2)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實施素質教育要求面向全體兒童少年,促進每個學生的發展。但是,素質教育并不是要像材料串教師一樣要求學生都“齊步走”,也不是要抹殺學生的個性。
(3)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通過德育、智 、育、體育、美育等的有機結合,實現學生的德、智、體、美等方面的全面發展。
(4)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教育:共同性與差別性的統一。因此,教育在重視人的全面發展以外,也應當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促進學生個性發展,也是素質教育的要求。
(5)素質教育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教育。創新教育是素質教育的核心。
總之,我們要要從案例中老師的教育行為中吸取教訓,將學生的素質全面發展作為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
32.【參考答案】
1.這句話既是對畢九歌詩名不傳的慨嘆;也是對自己境遇的自我解嘲;更是對困境中作者的安慰與鼓勵。
2.最后一段,內容上描寫申先生點頭的細節,表明他理解了我交還詩集的用意,暗示了我與申先生情感上默契;結構上與前文送我詩集相照應。營造了一種感傷的氛圍,耐人尋味。
三、寫作題(本大題1小題,50分)
33.【參考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