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師資格《綜合素質》考前模考卷二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5-08-18
543

二、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14分,共42分)
閱讀材料,并回答問題。
30.2004年《中國教師》雜志對兒童的生存狀態進行了調查。調查發現,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中三年級的833名學生中,有47%的學生認為自己的童年不快樂,主要表現是受考試折磨、沒有自由、壓抑、緊張、忙碌。學生的年齡越大越覺得自己的童年不快樂。
問題:
(1)就上面調查的數據,分析學校教育中是否存在不合理的現象。如果存在,是什么原因導致的?(6分)
(2)你認為,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學校的教育教學過程中還存在哪些問題?糾正這些問題應采取哪些措施?(8分)
31.在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任校長的學校,發生了一件事。一年級新生格里沙,由于母親工作忙,開學第一天來上課時,耳朵沒有洗干凈。在第一節課上,女老師發現格里沙的耳朵很臟,就叫他站起來給大家看,把他作為典型,教育其他學生要愛清潔講衛生。老師的這種粗心大意的做法,給格里沙幼小的心靈造成了很大的傷害。在這以后,每當上這位女老師的課時,格里沙就感到似乎大家的眼睛都盯著他的耳朵,感到抬不起頭來。這種反常的心理障礙使他無法集中精力聽課,所以對女老師所教的算術和閱讀課,格里沙都學得很差,女老師對自己的教育措施所產生的后果卻絲毫沒有察覺。她不了解格里沙的痛苦,反而把他學習不好的原因歸罪于他上課精力不集中、不肯用功,并多次進行指責。這一切更加重了孩子的思想負擔。
結果,格里沙的數學和閱讀只得了2分。格里沙終于忍受不住了,他流著淚向母親傾訴了自己的全部痛苦。母親向學校要求調換班級。學校領導在了解了事實真相后,同意將格里沙調到其他班級。后來,就是這個被女老師認為學習不好的格里沙,到五、六年級時,在數學方面表現出了極大的才能。
問題:
(1)談談教師應當履行的義務。(6分)
(2)結合案例,運用“以人為本”的學生觀,分析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應怎樣對待學生。
(8分)
32.王××,女,某鄉鎮小學四年級的學生,性格內向,學習成績在班內居上游,只是數學成績不穩定。五年級時在數學教師劉老師的幫助下,她對學習數學仍然充滿信心,決心讓自己的各科成績都達到優秀。進入六年級后,劉老師請了病假,由剛從學校畢業的張老師擔任他們的數學課老師。王××感到很不適應,第一次期中考試時,她只考了52分。在發數攀試卷時,張老師讀著名字和分數,讓學生按從高分到低分的順序,一個一個到講臺上去領。
當王××走到講臺上時,張老師拎著她的試卷大聲說:“也長這么大了,才考這幾分,知不知道丟人?我看你呀,還不如回家種地去!”王××從此再也不愿意上張老師的課,數學成績也沒再及格過,其他各科成績也都受到影響。小學畢業后,只好以高價生的身份到縣二中
就讀。
背景:①這所鄉鎮小學以考試成績評估教師業績,分數代表著教師的一切。
②張老師剛從學校畢業,對教育規律一知半解,并缺乏與實踐結合的經驗,也急于得到學校承認。
請分析上述案例,對事件本身進行理性分析,同時要提出解決此類問題的辦法。
三、寫作題(本大題1小題,50分)
33·《周易·系辭下》有語:“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變是一種姿態,一種力量,一種智慧。
請以“變”為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體自選(詩歌除外),不得抄襲或套作。
一、單項選擇題
1.【答案】D
【考查要點】本題是對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區別的考查。
【名師詳解】二者區別具體表現在:(1)從教育目的上看:應試教育只追求學生成績的提高以應付眼前的升學;素質教育則著眼于學生的個性全面發展以適應未來的社會。(2)從教育對象上看:應試教育是面向少數人而忽視多數人,重在“提高’’的、淘汰式的“英才教育”;素質教育則是面向全體,重在“普及”,促使每個學生充分發展的“通才教育”。(3)從教育內容上看:應試教育完全圍繞應試要求,考什么就教什么,輕“德”、缺“體”、少“美”、砍“勞”,是一種不完全的畸形教育;素質教育則是使受教育者在德、智、體、美諸方面都得到發展的教育。(4)就教育評價而言:應試教育只看“一好遮百丑”的“升學率”,直接把升學成績作為評定教育質量的唯一標尺;素質教育則把學生綜合素質的“合格”放在首位(升學成績只是其中的一項指標),堅決反對將“升學率”與學校或教師的獎懲掛鉤。(5)從教育方法上看:應試教育施行的是學生被動學習,死摳書本,脫離實際的教育;素質教育則是重視雙基、發展智力、培養能力,使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得到發展的教育。
2.【答案】D
【考查要點】本題是對時事政治的考查。
【名師詳解】略
3.【答案】B
【考查要點】本題是對教師成長階段的考查。
【名師詳解】關注生存階段是教師成長的起始階段,處于這個階段的一般是新手型教師,他們非常關注自己的生存適應性。他們非常注意自己在學生、同事以及學校領導心目中的地位,出于這種生存憂慮,教師會把大量時間用于處理人際關系或者管理學生方面。
4.【答案】B
【考查要點】本題是對師生關系的考查。
【名師詳解】良好的師生關系是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促進教育教學活動順利進行的基本保證。
5.【答案】D
【考查要點】本題是對學生權利的考查。
【名師詳解】略
6.【答案】B
【考查要點】本題是對教學原則的考查。
【名師詳解】教學規律是制定教學原則的依據,而教學原則是教學規律的體現,二者不可分。
7.【答案】D
【考查要點】本題是對教師職業行為的考查。
【名師詳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這句話的意思是:統治者本身言行正當,即使不下命令,百姓也會跟著行動;統治者本身言行不正當,即使三令五申,百姓也不會聽從。從教師的角度理解,即教師自己應以身作則,其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巨大的影響。
8.【答案】A
【考查要點】本題是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的考查。
【名師詳解】《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五十四條第一款規定:“對違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實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
9.【答案】B
【考查要點】本題是對教師職業道德的考查。
【名師詳解】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推進以德治國的現實需要。
10.【答案】C
【考查要點】本題是對教師職業道德的考查。
【名師詳解】略
11.【答案】D
【考查要點】本題是對教育法律法規的考查。
【名師詳解】《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七十二條規定:“結伙斗毆,尋釁滋事,擾亂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教育教學秩序或者破壞校舍、場地及其他財產的,由公安機關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侵占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的校舍、場地及其他財產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12.【答案】C
【考查要點】本題是對諸子百家代表人物及代表思想的考查。
【名師詳解】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韓非子和商鞅,故c項錯誤。
13.【答案】D
【考查要點】本題是對文學知識的考查。
【名師詳解】《夢溪筆談》是北宋的沈括所著的筆記體著作,收錄了沈括一生的所見所聞和見解,屬于筆記類。《太平廣記》是宋代人編撰的一部書籍,取材于漢代至宋初的野史小說及釋藏、道經等和以小說家為主的雜著,屬于類書。《天工開物》是世界上第一部關于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綜合性著作,是中國古代一部綜合性的科技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學家宋應星。《水經注》是公元6世紀北魏地理學家、散文家酈道元所著,是我國古代較完整的一部以記載河道水系為主的綜合性地理著作,全面而系統地介紹了水道所流經地區的自然地理和經濟地理等諸方面內容,是一部歷史、地理、文學價值都很高的綜合性地理著作。故答案為D項。
14.【答案】A
【考查要點】本題是對文學知識的考查。
【名師詳解】戴望舒,中國現代派象征主義詩人。他的代表作有《雨巷》,并因此被稱為“雨巷詩人”。所以選擇A選項。
15.【答案】C
【考查要點】本題是對我國科技常識的考查。
【名師詳解】略
16.【答案】A
【考查要點】本題是對科技常識的考查。
【名師詳解】熱島現象是由于人們改變城市地表而引起小氣候變化的綜合現象,是城市氣候最明顯的特征之一。由于城市化的速度加快,城市建筑群密集,柏油路和水泥路面比郊區的土壤、植被具有更大的熱容量和吸熱率,使得城市地區儲存了較多的熱量,并向四周和大氣大量輻射,造成了同一時間城區氣溫普遍高于周圍的郊區氣溫,高溫的城區處于低溫的郊區包圍之中,如同汪洋大海中的島嶼,人們把這種現象稱為城市熱島效應。熱島效應不只在大城市出現,中小城市也會有這種情況,故A項錯誤。
17.【答案】D
【考查要點】本題是對人文常識的考查。
【名師詳解】印象派繪畫誕生于法國19世紀中后期,是西方繪畫史上一個劃時代的藝術流派,代表人物有雷諾阿、莫奈、馬奈、凡高等。芭蕾舞孕育于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十七世紀后半葉開始在法國發展流行并逐漸職業化。文人畫是中國畫的一種,泛指中國封建社會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畫,文人畫多取材于山水、花鳥、梅蘭竹菊和木石等。馬頭琴屬于拉弦樂器,不屬于彈撥樂器。故答案為D項。
18.【答案】B
【考查要點】本題是對我國古代文學知識的考查。
【名師詳解】題中提到該詩句“描述了當時”,由此可知所描述的這位書法家與杜甫屬同一個朝代,可以首先從時間上排除A項。因為杜甫是唐代人,而王羲之是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顏真卿和柳公權皆以楷體聞名于世,張旭則是以草書著名,被譽為“草圣”。再分析題干詩句的意境是狂野豪放,加上“揮毫”“如云煙”可知形容寫字的速度快,由此可以判定本題正確答案為B。
19.【答案】D
【考查要點】本題是對考生閱讀理解能力的考查。
【名師詳解】根據文意可知,由于北極環境的變化,導致北極熊捕食的方式也發生了變化,所以答案應選D。
20.【答案】C
【考查要點】本題是對考生閱讀理解能力的考查。
【名師詳解】通過老科學家前后兩句話的對比,可知未來一切都是有可能的,我們不能輕易下結論說某些事情是不可能的。A項科學技術文中沒有提到,B項說法欠妥當,D項迷信權威文中沒有涉及。C項說法符合文義,所以答案為C。
21.【答案】C
【考查要點】本題是對考生閱讀理解能力的考查。
【名師詳解】根據題干“它們都擴展到以符號系統為主要研究對象,因而就發現了共同的邊界”可知C選項正確。
22.【答案】A
【考查要點】本題是對考生邏輯思維能力的考查。
【名師詳解】此題的解題點是充分條件假言判斷和必要條件假言判斷。解題思路是:“全社會增強資源節約意識”是“資源利用的效率充分提高”的必要條件,肯定后件就可以肯定前件。因此,“如果資源利用的效率充分提高了”,就可以得到“全社會增強了資源節約意識”。因此A項正確。題干中沒有提到“進一步提高節約技術”和“進一步增強節約意識”之間的關系,因此不能選B。“資源節約技術進一步提高”、“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和“相關政策法規進一步完善”這三個并列的條件是“環境保護獲得更加有力的保障”的充分條件,因此只有其中條件中的一項不能得到后件。因此不能選C項。題干中也沒有提到“相關政策法規進一步完善”和“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之間的關系,因此不選D項。
23.【答案】C
【考查要點】本題是對考生邏輯思維能力的考查。
【名師詳解】此題的解題點是復合命題的推理。關鍵是掌握假言推理、聯言推理、選言推理及其負命題這些命題形式推理以及這些命題形式之間關系的等值轉換。解題思路是:為方便起見,先用邏輯語言和符號把題干命題表示出來。我們用A表示“這些養殖示范小區和牧場園區實行統一配種”,用B表示“統一飼料配方、統一存貯、統一防疫、統一擠奶”,用C表示“專業技術人員進行各項技術服務”,題干的推理可以表示為:A一(B^C)。A是B^C的充分條件。根據充分條件假言推理,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沒有專業技術人員進行各項技術服務”即一C,這是否定了B^C,因此,就要否定A,即~A,也就是這些示范小區和牧場園區沒有實行統一配種。因此,C項正確。題干中沒有說明統一飼料配方、統一存貯、統一防疫之間的關系,因此,A項排除;題干中也沒有單獨說明統一飼料配方和統一配種之間的關系,因此B項排除。充分條件的假言推理,否定前件,不能肯定或否定后件,因此D項也不能選。
移動端訪問:小學教師資格《綜合素質》考前模考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