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教師資格《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沖刺模考試卷及答案一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3-08-20
619

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C【解析】學生享有受他人尊重,保持良好形象及尊嚴的權利。
2.C【解析】自習課不屬于課外活動,它是課堂教學的一種。
3.A【解析】反映測驗的可靠性即多次測驗分數的穩定、一致程度的特征稱為信度。
4.C【解析】巴甫洛夫經典實驗“條件反射”中用的動物是狗。
5.A【解析】“一題多解”是發散思維。
6.C【解析】教師考核內容包括:思想政治、業務水平、工作態度和工作成績,即德、能、勤、績。
7.B【解析】由題意可知,這是班主任教育學生的一種有效方法,即品德評價法。
8.A【解析】課外活動是學生課余生活的良好形式。
9.A【解析】題干符合實物直觀的內涵。
10.D【解析】教科書是教學大綱的具體化。
11.A【解析】沒有知識的領會,鞏固和運用等環節就毫無意義。
12.B【解析】題干符合自我提高內驅力的內涵。
13.A【解析】講述的三個階段分別是導人、詳述和匯總。
14.C【解析】題干是順應遷移的定義。
15.A【解析】自我評價能力是進行自我教育的認識基礎。
16.A【解析】教學過程中的首要事件是引起學生注意。
17.A【解析】1862年我國在京師同文館首先采用了班級授課制。
18.A【解析】操作技能具有物質性、外顯性、展開性。
19.C【解析】班主任主要全面負責一個班級學生的思想、學習、健康和生活,所以題干所指是班主任。
20.B【解析】布盧姆認為幾乎所有的學生對幾乎所有的學習內容都可以達到掌握的程度是80%~90%。
21.C【解析】“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要求教學必須遵循的原則是啟發性原則。
22.D【解析】“生活即教育”不是杜威實用主義教育學的論點。
23.D【解析】傳統心理學對問題解決的研究往往脫離中小學學科教學實際,很難指導課堂教學。現代認知心理學結合中小學學科特點進行問題解決研究,發現不同類型的知識在問題解決過程中有不同的作用。
24.B【解析】若一個新信息與其他信息聯系越多,回憶就越容易,因此它是一種理解性的記憶策略。
25.C【解析】道德行為是在一定的道德認識指引和道德情感激勵下所表現出來的對他人或社會具有道德意義的行為。C項既對他人(營業員)有意義,又對社會(文明)具有道德意義。
26.D【解析】教育學生必須了解學生的年齡特征,這要求教師的知識結構應有必備的教育科學知識。
27.B【解析】人們常說“教育有法而教無定法”,這反映教師勞動具有創造性特點。
28.A【解析】學校工作必須堅持以教學為主。
29.A【解析】客觀性是任何科學及其研究都必須遵循的原則,教育心理學也不例外。
30.C【解析】課外校外教育與課堂教學的共同之處在于它們都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