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師資格證考試《綜合素質》壓密題及答案四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4-09-25
336

26.“不憤不啟,不悱不發”中“憤”與“悱”的意思是( )
A.憤:心求通而未得之。悱:想說而說不出來
B.憤:憤怒。悱:口欲言而未能其貌
C.憤:感覺不滿足,努力地去做。悱:感覺心情不舒暢
D.憤:因不滿足而心情激動。悱:感覺心情不舒暢
27.下面關于《木蘭詩》中“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理解正確的是( )
A.寫北方苦寒,用戰場的艱苦環境來襯托木蘭勇敢堅強的性格
B.以寫景來表現北方戰場的環境氛圍
C.描寫邊塞陰森、凄涼的戰場環境
D.運用對偶寫環境,襯托戰地生活的艱辛
28.下面不是借物喻人的詩句是( )
A.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石灰吟》
B.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竹石》
C.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愛蓮說》
D.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詠柳》
29.對下面句子的修辭方法及作用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
A.“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鏡照檐楹”,用比喻的修辭手法表現了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靜
B.“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用比喻和夸張的修辭手法描繪楊貴妃傾國傾城的美麗形象
C.“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用夸張和聯想的修辭手法把瀑布噴涌而出的景象描繪得極為生動
D.“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用借代的修辭手法描寫了當時躬耕在南陽宛縣臥龍崗的諸葛亮的情況
二、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14分,共42分)
1.“范跑跑”事件
被稱為“范跑跑”的人名叫范美忠,他是四川都江堰光亞學校的一名教師,汶川大地震發生時不顧學生自己先逃命,是最先逃出教室的。而且事后在自己的博客中發表了一些不恰當的言論,說:“我從來不是一個勇于獻身的人,只關心自己的生命。在這種情況下,我不會考慮學生是否危險……只有為了我的女兒我才可能考慮犧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親,在這種情況下我也不會管的。”……
從教師職業道德的角度,分析材料中教師行為存在的問題。
2.某日,某小學三年級學生在學校的音樂教室里上音樂課,音樂老師丁某彈鋼琴時,坐在下面的王同學一直在說話。丁老師開始“警告”王同學:“在課堂上不要講話了,如果再講話,就用膠帶紙把嘴巴封起來”。但9歲的王同學沒有聽老師話,又開始自言自語。這回,丁老師火了,立刻站起來,走到王同學跟前,掏出一段封箱膠帶紙貼在了他的嘴上。在場所有的學生一下子哄堂大笑,而此刻的王同學卻淚流滿面,痛哭不已。丁老師沒有理會,繼續上課。就這樣,王同學被封住嘴巴上完了音樂課,在同學們的笑聲中哭到了下課。
問題:
(1)本案例中音樂教師侵犯了學生的哪些權利?違反了哪些法律?應當承擔什么責任?(6分)
(2)本案例對我們有哪些啟示?(8分)
3.閱讀下面的文章,按要求回答問題。
關于價值概念的理解
張曙光
①近些年來,價值觀問題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但是,作為價值觀核心概念的“價值”及相關概念,在國內理論界一直存在著許多似是而非的看法,影響了我們對價值觀問題的理解,因而有必要理清一些基本概念。
②現代價值觀的“價值”概念,直接來自于經濟學的使用價值與交換價值,但就其拉丁詞的本義和現代哲學語境中的含義而言,卻遠遠超出了經濟學的范疇,是一個包含倫理學、美學、宗教學、政治學所指的具體價值形態的,與“善”通用的概念。因而,價值首先指的是人們所希冀和追求的“好”生活,表征著人的存在的目的性;經濟學意義的含義只是第二位的。
③但目前存在的一些對價值的界說,恰恰是這種意義的倒置。無論是過去把“價值”歸結為“效用”,還是現在把價值等同于“利益”,都是倒置的例證。如此一來,價值的理想性和超越性不見了,因而也就談不上對各種效用和利益問題的批判性審視了。其實,正是價值由現實趨向理想的向度,在人們的觀念世界聳立起一個與完滿和終極的整體相關聯的價值觀。所以,作為人的生命之自覺形態的價值觀,不僅能夠引導人們追求自身的利益,協調人們之間的利益沖突,還能夠召喚人們不斷地走向更高的精神境界,實現自由全面的發展。
④如果把價值歸結為利益,又進而把利益作為思想的坐標,那就只能產生功利的并且是近似的價值觀——以官職、金錢、稱號等外在形式化的東西作為人的價值尺度,而不是看重人的思想情感、道德品行、真才實學、精神境界。的確,“名利”并不純然是人的“身外之物”,而是構成人的社會規定性的要素,這些要素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確證人的社會存在和能力,在現代社會尤其如此。但是,這些東西只是人們借以實現自由的有限手段。如果人們在某一社會中普遍地陷入名韁利索,人的生命價值的平等和人格尊嚴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和維護,那么這個社會就“異化”了。這也是我們反對把“價值”作功利性、工具化理解的根本原因。
問題:
(1)文章第③自然段提出了“與完滿和終極的整體相關的價值觀”,請簡要闡述這個價值觀所產生的作用。(4分)
(2)文章結尾畫線處“反對把‘價值’作功利性、工具化理解的根本原因”,這個“根本原因”是什么?(10分)
三、寫作題(本大題共50分)
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在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的報告中指出:“終身學習是21世紀人的通行證。”終身學習是指“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共處)、學會生存”。這是21世紀圍繞教育的四大支柱也是每個人一生的支柱。
請圍繞“終身學習”這個話題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要求中心明確,立意正確,不少于800字,除詩歌外,文體不限。
移動端訪問:小學教師資格證考試《綜合素質》壓密題及答案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