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上半年教師資格考試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答案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6-09-26
573

2016年上半年《教育知識與能力》(中學)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C。【解析】《教育過程》一書是由布魯納所寫,被譽為“現代最主要的、影響最大的教育著作之一”。
2.A。【解析】只有當一個人的遺傳素質達到成熟之后,再對其進行教育才能發揮作用,因而遺傳素質的成熟程度制約著人的發展過程及其階段。
3.B。【解析】確立我國教育目的的理論基礎是馬克思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理論。
4.A。【解析】19世紀歐洲把學校分為兩個互不相同的軌道:一軌是為資產階級子女設立的,從小學、中學到大學,具有較強的學術性;另一軌是為勞動人民子女設立的,從小學到中等職業學校,是為培養勞動者服務的。該種方式為雙軌制。
5.C。【解析】教育的相對獨立性是指教育相對于政治、經濟、文化,有其自身的獨立性,教育的相對獨立性,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教育具有自身的繼承關系。二是:教育要受其他社會意識形態的影響。三是:教育與社會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
6.B。【解析】《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規定,我國中小學課程設置“綜合實踐活動”,開設的學段是小學三年級至高中。
7.D。【解析】隱性課程是指學校政策及課程計劃中未明確規定的、非正式和無意識的學校學習經驗,與“顯性課程”相對。
8.B。【解析】科學性和思想性統一的原則是指既要把現代先進科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傳授給學生,同時要結合知識、技能中內在的德育因素,對學生進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質教育。王老師既講了“鐳”這個知識,又通過居里夫人的例子對學生進行了教育,因而體現了該原則。
9.D。【解析】形成性評價又稱過程評價,是在教學過程中進行的評價,是為引導教學過程正確、完善地前進而對學生學習結果和教師教學效果采取的評價。陳老師在教學中進行的評價,因而體現的為形成性評價。
10.D。【解析】情感陶冶法指教師利用高尚的情感、美好的事物和優美的環境感染和熏陶學生的方法。班主任李老師通過板報、墻壁等媒介建立良好的班風為的就是能夠使同學在這種環境中受到感化,因而體現了該方法。
11.C。【解析】長善救失指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長處,并且能引導學生糾正自己的失誤過錯。馮老師的做法是讓該同學美術上的特長引導他思想的轉變,因而體現了該原則。
12.A。【解析】注意的廣度又稱注意的范圍,是指一個人在同一時間內能夠清楚地把握注意對象的數量。如“一目十行”“耳聽八方”“眼觀六路”。
13.B。【解析】發散思維又稱輻射思維、放射思維、擴散思維或求異思維,是指大腦在思維時呈現的一種擴散狀態的思維模式,它表現為思維視野廣闊,思維呈現出多維發散狀。如“一題多解”“一事多寫”“一物多用”等方式,培養發散思維能力。
14.B。【解析】在中學階段,中學生自我意識迅速發展,自我意識的發展,是中學生個性趨向成熟穩定的一個重要表現。他們能對自己、對他人做出比較深刻的評價,開始學會從各種角度比較全面地評價他人和自己。
15.C。【解析】算法式是把解決問題的一切做法步驟都列出來,然后逐一加以嘗試,最終使問題得到一個正確的解。
16.D。【解析】處于社會契約取向階段的人認為法律和規范是大家商定的,是一種社會契約。他們看重法律的效力,認為法律可以幫助人維持公正。但同時認為契約和法律的規定并不是絕對的,可以應大多數人的要求而改變。在強調按契約和法律的規定享受權利的同時,認識到個人應盡義務和責任的重要性。
17.C。【解析】掌握趨近指的是個體關注掌握任務,學習和理解;根據自己的進步,和對任務的理解深度來評價自身表現。掌握回避指的是個體關心的是如何避免不理解和沒有掌握任務的情況。
18.D。【解析】根據埃里克森的人格發展階段論,中學階段的任務建立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亂。小孫對于未來到底要做什么人的這種矛盾心理體現了他在這個階段思考自我同一性的問題。
19.A。【解析】職業倦怠是指個體在長期的職業壓力下缺乏應對資源和應對能力而產生的身心耗竭狀態。瑪勒斯等人認為職業倦怠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情緒耗竭,主要表現在生理耗竭和心理耗竭兩個方面。如極度的慢性疲勞、力不從心、喪失工作熱情、情緒波動大等。二是去個性化,即刻意在自身和工作對象間保持距離,對工作對象和環境采取冷漠和忽視的態度。教師以一種消極的、否定的態度和情感對待學生。三是個人成就感低,表現為消極地評價自己,貶低自己工作的意義和價值。孟老師的表現體現為去個性化。
20.C。【解析】所謂任務促成的紀律,主要指某一具體任務對學生行為提出的具體要求。這類紀律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小華和他的同學正因為參加了比賽才促成了一種良好的紀律,因而體現的是該類型。
21.A。【解析】強化法又稱“操作條件療法”,是應用操作性條件反射原理,強化行為的改變是依據行為后果而定的,其目的在于矯正不良行為,訓練與建立良好行為。楊老師對曉玲的表揚就是強化她的良好行為,使其改變內向的性格。
二、辨析題
22.【參考答案】錯誤。教育活動的本質是有目的的培養人,但不等于教育目的只能按照人的發展需求來確定。因為教育具有目的和社會性,教育目的的確定還需要考慮社會發展的因素。
23.【參考答案】錯誤。德育過程是對學生知情意行的培養提高過程,但并不一定以知為開端,知情意行也不一定依次進行。因為德育過程的開端是多元化的,情意行都可以是開端,而且也沒有固定的發展順序。
24.【參考答案】錯誤。信息進入工作記憶之后的保存時間是5秒鐘到1分鐘(1秒鐘-2分鐘之間都可以算對)。因為工作記憶也就是短時記憶短時記憶的保存時間只有5秒鐘到1分鐘,信息只有進入長時記憶以后才有可能持久保存。
25.【參考答案】錯誤。智力水平越高,學習成績不一定越好。智力水平是影響學習成績的重要因素,但學習成績的好壞還會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比如努力程度、學習興趣等。有些學生雖然智力水平很高,但學習成績并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