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教師資格證考試《綜合素質》常規模擬卷八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6-06-22
452

2016年中學教師資格證考試,綜合素質科目常規模擬試卷是根據教師資格證(中學)考試大綱編輯的考試練習試卷,所有題型均按照歷年考試真題結構布置,適合教師資格證考生進行知識點考察及真題答題節奏的把控練習,所有試卷后均附含參考答案解析,以便自行審閱。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
1.“行教”是指用教師的( )教育影響學生。
A.人格魅力
B.品德修養
C.思想觀念
D.實際行動 試卷來源:www.kao910.com
2.以下敘述錯誤的是( )。
A.考試與素質的關系是對立的
B.應試教育片面強調教育的選拔功能
C.素質教育把面向全體學生放在首位,強化普及意識
D.應試教育只重視考試的課本內容和各種升學資料的死記硬背
3.人獲得全面發展的根本保證是( )。
A.先進的社會制度
B.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C.腦體結合
D.教育和生產勞動相結合
4.我國實行的是九年義務教育制度。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共有( )章六十三條。
A.八
B.七
C.六
D.九
5.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依法維護學校周邊秩序,保護學生、教師、學校的合法權益,為學校提供( )。
A.制度保障
B.安全保障
C.經費保障
D.衛生保障
6.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規定,凡年滿( )周歲的兒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應當送其入學接受完成義務教育;條件不具備的地區的兒童,可以推遲到( )。
A.五六周歲
B.五七周歲
C.六七周歲
D.六八周歲
7.明確把“關愛學生”作為一條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行為規范的是( )。
A.1984年《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試行)
B.1991年頒布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
C.1997年頒布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
D.2008年頒布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
8.在教育教學的細節中如何做到尊重學生的個別差異( )。
A.對學生一視同仁,一樣要求
B.辨證地看待學生的優缺點,不絕對化
C.在學生之間進行橫向的比較與學習
D.不同的學生犯了同樣的錯誤,不考慮動機與原因就進行處理
9.下列說法或做法中不符合現行《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中的“關愛學生,,規定和要求的是( )。
A.尊重學生人格,保護學生安全,平等公正對待全體學生
B.減輕學生學習負擔,關心學生健康,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C.對學生嚴慈相濟,積極引導,循循善誘,開展因材施教
D.讓差生退學或離校,及早走向社會,不浪費時間和金錢
10.自居易在聽琵琶女的演奏后,寫下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詩句,這是藝術鑒賞效應中的( )。
A.領悟
B.共鳴
C.期待
D.凈化
11.下列對作家作品的解說中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在我國古代文學史上,有許多名家常神人并稱。例:“李杜’’即李白與杜甫,“韓柳,,即韓愈與柳宗元,“蘇辛”即蘇軾與辛棄疾
B.“三言二拍”是我國古代五部短篇小說集的總稱,作者是明代的馮夢龍
C.“三曹”指的是漢末曹操及他的兩個兒子曹丕、曹植,他們在詩歌創作上有很高的成就
D.“左聯五烈士”是一九三一年在上海被國民黨反動政府秘密殺害的五位革命作家,他們是柔石、殷夫、馮鏗、胡也頻、李偉森
12.適齡兒童、少年因身體狀況需要延緩入學或者休學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應當提出申請,由( )批準。
A.學校
B.市級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
C.市級人民政府或者鄉鎮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
D.鄉鎮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
13.某同學計算出兩變量的積差相關系數r=-l.20,這表明( )。
A.相關程度高
B.相關程度低
C.變化趨勢相反
D.計算有誤
14.下列句子不是被動句的一句是( )。
A.故內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
B.毋寧斃于虞人
C.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
D.(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于時,學于余
15.信息技術是指( )。
A.信息的獲取技術
B.信息的獲取、傳遞技術
C.信息的獲取、傳遞、處理等技術
D.信息的加工處理技術
16.就一個測驗的優劣而言,最為重要的指標是( )。
A.信度
B.效度
C.區分度
D.難度
17.X變量與y變量的相關系數γ=一0.85。這說明隨著X變量的增大,y變量( )。
A.有明顯的減小趨勢
B.有明顯的增大趨勢
C.保持不變
D.很難確定變化趨勢
18.在一種插花藝術中,對色彩有如下要求,①或者使用橙黃,或者使用墨綠;②如果使用橙黃,則不能使用天藍;③只有使用天藍,才使用鐵青;④墨綠和鐵青只使用一種。由此可見在該種插花藝術中( )。
A.不使用黑綠,使用天藍
B.不使用橙黃,使用鐵青
C.不使用鐵青,使用墨綠
D.不使用天藍,使用橙黃
19.下列不屬于工具書的排檢方法的是( )。
A.字順法
B.主題法
C.組合法
D.時序法
20.人文教育從表面上看,好像只是傳授文、史、哲方面的知識,尤其是在現在的學科體制下,一切教育似乎都可以量化為客觀知識和能力,如英語的等級考試。實際上人文教育是通過對文、史、哲的學習,通過對人類千百年積累下來的成果的吸納和認同,使學生有獨立的人格意志,有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性,有健全的判斷能力和價值取向,有高尚的趣味和情操,有良好的修養和同情心,對個人、家庭、國家、天下有一種責任感,對人類的命運有一種擔待。
這段話表達的主要觀點是( )。
A.英語的等級考試是為大眾所熟悉的一種人文教育
B.人文教育的主要內容是傳授文、史、哲方面的知識
C.在目前的學科體制下,人文教育可以量化為客觀知識和能力、
D.人文教育的目的包括人性境界提升、人格塑造以及個人與社會價值實現
21.在一次國際會議上,來自四個國家的五位代表被安排坐在一張圓桌,為了使他們能夠自由交談,事先了解到的情況如下:甲是中國人,還會說英語;乙是德國人,還會說漢語;丙是英國人,還會說法語;丁是日本人,還會說法語;戊是日本人,還會說德語。
請問如何安排? ( )
A.甲丙戊乙丁
B.甲丁丙乙戊
C.甲乙丙丁戊
D.甲丙丁戊乙
22.下列不屬于常用搜索引擎的是( )。
A.百度
B.谷歌
C.阿里巴巴雅虎搜索引擎
D.新浪
23.只有農民生活水平提高了,才能搞好農村基層民主建設,保持農村社會穩定。由此可見( )。
A.如果農村社會穩定,基層民主建設搞好了,那么農民生活水平一定提高了
B.只要農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就能搞好農村基層民主建設,保持農村社會穩定
C.如果農村社會穩定,農民生活水平提高了,那么農村基層民主建設一定可以搞好
D.而今農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可見農村社會穩定,農村基層民主建設搞好了
24.2,3,4,X,5這五個數的平均數是4,則X=( )。
A.4
B.5
C.6
D.7
25.( )是將考試具體化的最重要的工具,使得測驗能夠與教學的目標和內容保持一致。
A.標準化成就測驗
B.細目表
C.自測試題
D.案卷分析
二、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26.
淡之美(有刪改)
李國文
①淡是一種至美的境界。
②淡比之濃,或許由于接近天然,似春雨,潤地無聲,容易被人接受。
③蘇東坡寫西湖,曾經有一句“淡妝濃抹總相宜”,但他這首詩所贊美的“水光瀲滟睛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也是大自然的西湖。雖然蘇東坡時代的西湖,并不是現在這個樣子的,但真正欣賞西湖的游客,對那些大紅大綠的,人工雕琢的,市廛云集的,車水馬龍的景色未必多么感興趣。識得西湖的人,都知道只有在那早春時節,在那細雨,碧水,微風,柳枝,槳聲,船影、淡霧、山嵐之中的西湖,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畫。展現在你眼前的西湖,才是最美的西湖。
④水墨畫,就是深得淡之美的一種藝術。
⑤在中國畫中,濃得化不開的工筆重彩,毫無疑義是美。但在一張玉版宣上,寥寥數筆便經營出一個境界,當然也是美。前者,統統呈現在你眼前,一覽無余。后者,是一種省略的藝術,墨色有時淡得接近于無。可表面的無,并不等于觀眾眼中的無,作者心中的無,那大片大片的白,其實是給你留下的想象空間。“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沒畫出來的,要比畫出來的更耐思索。西方的油畫,多濃重,每一種色彩,都惟恐不突出表現自己,而中國的水墨畫,則以淡見長,能省一筆,決不贅語,所謂“惜墨如金”者也。
⑥一般說,濃到好處,不易;不過,淡而韻味猶存,似乎更難。咖啡是濃的,從色澤到給中樞神經的興奮作用,以強烈為主調。有一種土耳其款式的咖啡,煮在杯里,釅黑如漆,飲在口中,苦香無比,杯小如豆,只一口,能使飲者徹夜不眠,不覺東方之既白,茶則是淡的了,尤其新摘的龍井,就更淡了。一杯在手,嫩蕊舒展,上下浮沉,水色微碧,近乎透明,那種感官的怡悅,心胸的熨帖,腋下似有風生的愜意,也非筆墨所能形容。所以,咖啡和茶,是無法加以比較的。
⑦但是,若我而言,寧可傾向于淡。強勁持久的興奮,總是會產生負面效應。
⑧人生,其實也是這個道理。濃是一種生存方式,淡,也是一種生存方式。兩者,因人而異,是不能簡單地以是和非來判斷的。我呢,覺得淡一點,于身心似乎更有裨益。
⑨因此,持濃烈人生哲學者,自然是積極主義了;但執恬淡生活觀者,也不能說是消極主義。
奮斗者可敬,進取者可欽,所向披靡者可佩,熱烈擁抱生活者可親;但是,從容而不急趨,自如而不窘迫,審慎而不狷躁,恬淡而不凡庸,也未始不是又一種的積極。
⑩一個人活在這個世界上,不管你是舉足輕重的大人物,還是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只要有人存在于你的周圍,你就會成為坐標中韻一個點,而這個點必然有著縱向和橫向的聯系。于是,這就構成了家庭、鄰里、單位、社會中各式各樣繁復的感情關系。你把你在這個坐標系上的點,看得濃一點,你的感情負擔自然也就重;看得淡一點,你也許可以灑脫些,輕松些。
⑩物質的欲望,固然是人的本能,占有和謀取,追求和獲得,大概是與生俱來的。清教徒當然也無必要,但欲望膨脹到無限大,或爭名于朝,或爭利于市,或欲壑≯填,無有窮期;或不甘寂寞,生怕冷落,或欺世盜名,招搖過市。得則大欣喜,大快活;不得則大懊喪,大失落。神經像淬火一般地經受極熱與極冷的考驗,難免要瀕臨崩潰邊緣,疲于奔命的勞累爭斗,保不準最后落一個身心俱弛的結果,活得也實在是不輕松啊!其實,看得淡一點,可為而為之,不可為而不強為之的話,那么,得和失,成和敗,就能淡然處之,而免掉許多不必要的煩惱。
⑥人生在世,求淡之美,不赤樂乎?
閱讀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第三段說,“雖然蘇東坡時代的西湖T,并不是現在這個樣子的”。這句話在文章結構上有
什么作用?它有什么深刻含義?
(2)本文是怎樣從正反兩個方面分別論述“淡是一種至美的境界,,的?
(3)有人評價本文,認為作者充分展示了“淡美’’的精髓,而又不失之偏頗,請你從文中舉出
一個“不失之偏頗”的例子,并簡要分析。
27.著名哲學家黑格爾當年從神學院畢業的時候,他的老師給他寫過一則評語:“黑格爾,健康狀態不佳。中等身材,不善辭令,沉默寡言。天賦高,判斷力健全,記憶力強。文字通順,作風正派,有時不太用功,神學有成績,雖然嘗試講道不無熱情但看來不是一個優秀的傳道士。
語言知識豐富,哲學上十分努力。”
問題:黑格爾老師的評語什么特點?你認為應怎樣給學生寫評語。
三、寫作題(本大題共30分)
28.請以“終身學習”為主題寫一篇議論文,要求:(1)觀點明確,論述具體;(2)論據充分,條理清晰;(3)不少于1000字。
移動端訪問:中學教師資格證考試《綜合素質》常規模擬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