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教師資格證考試《綜合素質》常規模擬卷七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6-06-17
294

參考答案及解析
一、單項選擇題
1.D【解析】保羅?朗格朗當代法國成人教育家,終身教育理論的積極倡導者和理論奠基者,于1970年寫成并出版了《終身教育引論》。《學會生存》發表之后,終身教育的概念更為全面、清晰、具體,促使終身教育由一種思想轉為各國主導的教育政策和普遍的教育實踐。
2.A【解析】“以人為本,以學生發展為本”是教師的具備的教育理念,教師作為學生科學教育的引導者,促進者,啟蒙者,首先必須通過各種途徑,觀察了解學生,收集各種信息。
3.D【解析】本題是智育的基本概念。
4.A【解析】德育在全面發展教育中起保證方向和保持動力作用。
5.D【解析】略。
6.D【解析】教育教學權是教師法定的最基本的權利。
7.C【解析】教師不僅要扮演好授業解惑者的角色,同時在教育活動中要扮演好管理者的角色。
8.D【解析】《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第一條為:愛國守法。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自覺遵守《教師法》等法律法規,依法履行教師職責和義務。不得有違背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言行。
9.A【解析】前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加里寧最早提出:“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加里寧的這句話使教師這一職業在全世界范圍內變得無與倫比的崇高。
10.C【解析】《天工開物》是世界上第一部關于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綜合性著作,是中國古代一部綜合性的科學技術著作,有人也稱它是一部百科全書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學家宋應星。外國學者稱它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
11.D【解析】《唐本草》亦稱《唐新修本草》,有時簡稱《新修本草》,是唐高宗顯慶四年(公元659年)編修成功的,由唐朝政府頒行,這是國家頒定藥典的創始。
12.B【解析】“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標志著我國進入航天時代。
13.D【解析】操作性定義是根據可觀察、可測量、可操作的特征來界定變量含義的方法。教育研究中,下操作性定義可以用來為教育實踐活動提供行動規范、價值觀的教育定義。
14.D【解析】注意題干中“推測”兩字。材料第一句話就點明了作者的態度,接下來后面幾句是在論證“這樣的話,在邏輯上是說不通的”,最后一句則是作者的觀點。符合作者觀點的表述只有D項。
15.B【解析】由“q是r的充分條件”和“s是r的必要條件”可以得到“q是s的充分條件”,又由于“q是s的必要條件”可知“s是q的充要條件”,①成立;由“P是r的充分條件”和“s是r的必要條件”可以得到“P是s的充分條件”,又由“q是S的必要條件”可以得到“P是q的充分條件”,但得不到“P是q的必要條件”,所以②成立;由“q是r的充分條件”、“S是r的必要條件”和“q是S的必要條件”可以得到“r是q的充要條件”,③不成立;因為“P是S的充分條件但不是必要條件”是真命題,那么逆否命題也是真命題,即“乛P是乛s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正確,④成立;由“q是r的充分條件”、“s是r的必要條件”和“q是s的必要條件”可以得到“r是s的充要條件”,⑤不成立。故選B。
16.C【解析】文段闡述人們對“涼茶”認識的誤區,指出有些涼茶不是真正的茶,而且在中醫上“火”可以自然減退,意在表明有些涼茶可能并不具有“清熱下火”的功能。因此正確選項為C項。故選C。
17.C【解析】“扶蘇以數諫故”中的“以”是“憑、靠、用”的意思,只有C中“以”的用法與之相同。
18.D【解析】心理學上,效度可分為效標關聯效度、預測效度、構想效度和內容效度等。其中,測驗題目對預測的內容或行為范圍取樣的適宜性程度,被稱為內容效度。
19.D【解析】根據中位數的定義知題中數據的中位數是(11+13)/2=12。
20.D【解析】D項為陳述句,其余為判斷句。.
21.A【解析】先解P、q兩命題中的不等式,解P得:x>2或x<1,解q得:x>2或x<一3,所以P是q的充分不必要條件。
22.C【解析】一組數據中大量數據集中在某一點或其上下的情況說明了該組數據的集中趨勢,描述集中趨勢的統計量數叫做集中量數。集中量數有多種,包括算術平均數、中數、眾數、加權平均數、幾何平均數、調和平均數等。
23.A【解析】因為命題A的否命題是B,命題B的逆命題是C,所以C是A逆否命題,所以C是A的逆命題的否命題。
24.A【解析】甲認為死刑可以有效地阻止惡性案件的發生,乙認為終身監禁比死刑更嚴厲。兩者都認為要對惡性案件實施最嚴厲的懲罰,甲認為死刑是有效的,而乙認為終身監禁更嚴
厲,兩人對什么是更嚴厲的懲罰持有不同理解。
25.C【解析】地位量數是描述單個數據在樣本或總體中地位的量數。名詞屬于地位量數。
二、材料分析題
26.【答案要點】讀書有三到,叫做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要緊。
27.【答案要點】案例中的老師對這起學生問突事件處理效果比較好的原因就在于:(1)解決問題的速度快;(2)學生認識自身行為的深刻程度較好;(3)把矛盾交給矛盾發生的主體雙方自己解決,培養了學生處理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反思以往在處理這類問題的時候,總是先問誰先出手,以辯出個誰對誰錯來,殊不知這樣一來,教師自身在不知不覺中被套進了沖突的漩渦,學生相互推諉責任,相互指責,不從自己所應承擔的責任的角度去考慮,因此問來問去,問不出個所以然,事情往往還會越搞越復雜,既影響老師的教育威望又牽扯了教師很多的精力。解鈴還需系鈴人,由于生活、學習在一起,學生之間發生矛盾沖突在所難免,關鍵在于教育學生如何面對矛盾,如何處理矛盾,如何避免矛盾的發生。教師在處理學生沖突事件中的角色不是一個仲裁者,而應該是一個指導者,讓他們自己去面對矛盾,面對由此帶來的后果,反省自己在事件中所要承擔的責任,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從根本上減少沖突的發生.這位老師的做法還是值得我們贊揚的。
三、寫作題
28.略。
移動端訪問:中學教師資格證考試《綜合素質》常規模擬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