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學綜合素質考前密押卷四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6-03-30
389

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答案】C
【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對我國古詩內容的了解。
【名師詳解】A、B、D三項描寫的都是春景,只有C項描寫的是秋景。因此本題選C。
2.【答案】A
【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對我國古代詩歌和我國傳統節日的了解。
【名師詳解】根據”冷露”“桂花”“夜月明”“秋思”等關鍵詞可知,這首詩中寫到的節日為中秋節。因此本題選A。
3.【答案】D
【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考生的歷史知識。
【名師詳解】三國的吳,東晉,南朝的宋、齊、梁、陳都曾在南京建都,南京由此被稱為六朝古都。因此本題選D。
4.【答案】D
【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對我國重要作家作品的了解。
【名師詳解】根據《論語?侍坐》中的對話可知,子路是一個輕率而不懂謙讓的人,冉有很謙虛,公西華比冉有更謙虛,曾皙則是一個安貧樂道、溫文爾雅、瀟灑放達的人。因此本題選D。
5.【答案】B
【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對我國古代重要作家作品的了解。.
【名師詳解】”氓”先是對女主人公信誓旦旦,然后又出爾反爾,對女主人公背信棄義,由此可以看出他是一個負心漢。因此本題選B。
6.【答案】D
【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對文學常識的了解。
【名師詳解】”大李杜”指李白和杜甫,”小李杜”指李商隱和杜牧。因此本題選D。
7.【答案】B
【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對造字法的了解。
【名師詳解】漢字主要有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四種造字法,題干中的”日、月、水、山”都是根據漢字所指的事物的本來形態而創造的,是象形字。因此本題選B。
8.【答案】D
【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對外國重要作家的了解。
【名師詳解】《第二十二條軍規》的作者是美國著名的黑色幽默文學代表人物約瑟夫?海勒。因此本題選D。
9.【答案】C
【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對常用修辭法的了解。
【名師詳解】”清香”本是嗅覺,這里卻用”歌聲”來形容,聲音跟聽覺有關,這里用了通感的修辭手法。因此本題選C。
10.【答案】C
【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對我國傳統文化知識的了解。
【名師詳解】孔子在《論語》中說:”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因此本題選C。
11.【答案】C
【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對成語的掌握程度。
【名師詳解】略
12.【答案】A
【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考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
【名師詳解】”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天道哪里用得著說呢?它就像四季的更替,萬物的生長一樣。天道哪里用得著說呢?即世界的規律就在那里,真理就在那里,教師無需多言,關鍵是要靠學生自己去發現、去領悟,它強調了不言之教。因此本題選A。
13.【答案】D
【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對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的了解。
【名師詳解】《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二十一條規定:”學校、幼兒園、托兒所的教職員工應當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不得對未成年人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因此本題選D。
14.【答案】A
【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對我國《教師法》的了解。
【名師詳解】《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第六條規定:”每年九月十日為教師節。”因此本題選A。
15.【答案】B
【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對我國《義務教育法》的了解。
【名師詳解】《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第十一條規定:”凡年滿六周歲的兒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應當送其入學接受并完成義務教育;條件不具備的地區的兒童,可以推遲到七周歲。”
16.【答案】C
【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對外國重要作家作品的了解。
【名師詳解】這句話出自雪萊的《西風頌》。本題選C。
17.【答案】B
【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生對常見成語的了解。
【名師詳解】書香門第指上輩有讀書人的家庭。”書香”一詞的由來,是指古人為防止蠹蟲咬食書籍,便在書中放置一種蕓香草,這種草有一種清香之氣,夾有這種草的書籍打開之后清香襲人,故而稱之為”書香”。因此本題選B。
18.【答案】B
【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考生的地理常識。
【名師詳解】我國最大的內陸盆地是塔里木盆地。它處于天山和昆侖山、阿爾金山之間。因此本題選B。
19.【答案】A
【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對我國《義務教育法》的了解。
【名師詳解】《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第十四條規定:”根據國家有關規定經批準招收適齡兒童、少年進行文藝、體育等專業訓練的社會組織,應當保證所招收的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自行實施義務教育的,應當經縣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批準。”因此本題選A。
20.【答案】A
【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對我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了解。
【名師詳解】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四十五條規定:”人民法院審判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案件,應當由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點的審判員或者審判員和人民陪審員依法組成少年法庭進行。對于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開審理。已滿十六周歲不滿十八周歲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也不公開審理。”
21.【答案】A
【考查要點】本題考查考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知識的了解。
【名師詳解】在中國的農歷歷法中,每月的第一天即初一為朔日,十五為望日,十六為既望,每月的最后一天為晦日。因此本題選A。
22.【答案】A
【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對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的了解。
【名師詳解】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五十四條規定:”對違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實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對違法犯罪的未成年人,應當依法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因此本題選A。
23.【答案】A
【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對我國《教師法》的了解。
【名師詳解】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第十一條第三項的規定:”取得初級中學教師、初級職業學校文化、專業課教師資格,應當具備高等師范專科學校或者其他大學專科畢業及其以上學歷。”因此本題選A。
24.【答案】D
【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考生的邏輯推斷能力。
【名師詳解】文段通過清官與醒官的比較,突出醒官對于社會的重要意義。文段強調的主體是醒官,而不是清官,A項排除。文段并沒有提到醒官不拘小節,B項無中生有。C項沒有提到醒官的重要意義,不是文段的主旨。D項才是作者通過文段想要表達的真正意思。
25.【答案】C
【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考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
【名師詳解】”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這句話出自杜甫的《望岳》,杜甫登東岳泰山而有此作。我國”五岳”是指北岳恒山,南岳衡山,東岳泰山,西岳華山,中岳嵩山。因此本題選C。
二、材料分析題
1.【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對課堂教學中常見現象的評析能力。
【參考答案】目前,我國大部分學校教學采用的是班級授課制,即在規定的對間內對所有的學生進行統一授課。這種教學模式的缺陷在于它難以注意到學生的個別差異,不能實施有針對性的教學。由于學生的個性、原有水平等的差異,他們對同一教學內容的接受水平也是不一樣的,這就有可能造成部分學生對所學內容理解了,而另一部分學生卻跟不上教學的進度,一時難以消化理解所學的內容。而在老師詢問學生有沒有弄懂這些問題的時候,部分學生可能由于從眾心理或顧及個人面子等原因,不敢說出自身內心的真實想法。在這種情況下,老師在進行授課小結的時候,要多鼓勵學生敢于提出問題,敢于對不懂的問題說”不”,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促進學生進步。在該材料中,這位老師對于說”不懂”的學生循循善誘,耐心地為其解答疑難點,體現了一個老師應有的良好的師德,是值得鼓勵和大力推廣的。
2.【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對學生權利的了解。
【參考答案】學校的做法不對。學校的做法侵犯了學生的隱私權、名譽權。隱私權是指未成年人享有的個人生活不被公眾知曉,禁止他人非法干涉的權利。名譽權是指未成年人享有名譽、人格尊嚴不受侵犯的權利。《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二十一條規定:”學校、幼兒園、托兒所的教職員工應當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不得對未成年人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本法第三十九條規定:”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個人隱私。對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記、電子郵件,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隱匿、毀棄;除因追查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依法進行檢查,或者對無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記、電子郵件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代為開拆、查閱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開拆、查閱。”材料中學校和教師的做法既會對學生的健康成長造成極其不利的影響,也是違法行為。
3.【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對教學中常見問題的處理能力。
【參考答案】在學校學習的過程中,同學之間難免發生矛盾,對于這些矛盾的處理,教師要充分發揮其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巧妙合理地將其化解,使這些問題不影響到教師的授課質量和大多數學生的學習。在該材料中,這位教師面對正處于矛盾情緒狀態中的學生,巧妙地利用一個”小黑板”,”迫使”他顧全大局,最大限度地從個人的負面情緒中走出來,從而安心聽講,使整個教學過程沒有受到影響。這既是老師高超教學技巧的體現,也緩和了兩位學生之間的矛盾。實際上,在現實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難免會遇到一些學生之間發生小摩擦的事情,教師只要冷靜處理,巧妙發揮,就一定能做好”和事佬”。
三、寫作題
【參考例文】:愛心在教學中的力量
移動端訪問:2016中學綜合素質考前密押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