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綜合素質》命題預測卷及答案五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5-12-21
450

一、單項選擇題
1.B【解析】《中小學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中明確指出,關愛學生是師德的靈魂。教師對學生的關愛在于對全體學生施以慈愛之心,主要表現(xiàn)在教育活動中,對全體學生持民主與尊重的態(tài)度,對不同性別、年齡、出身、智力、個性、相貌的學生,能夠做到一視同仁、同等對待。
2.C【解析】義務教育具有公益性,《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第2條規(guī)定:“實施義務教育,不收學費、雜費。”
3.A【解析】題干中這句話的重點在于“無故”,從法學角度看,是目的解釋的體現(xiàn)。目的解釋又稱論理解釋,是指按照立法精神,根據(jù)具體案件,從邏輯上進行的解釋,即從現(xiàn)階段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出發(fā),以合理的目的所進行的解釋。
4.D【解析】學生在學校里學習知識、掌握技能、培養(yǎng)個性和社會性,但是這些都必須在社會里應用才能夠內化成為自己的經(jīng)驗、能力,才能形成自己獨立穩(wěn)定的人格。
5.C【解析】對于學生的教育問題,教師應該聯(lián)合各方面力量,尤其是對學生有重要影響的家長。教師和家長應該一起做好教育工作,這就要求教師尊重家長,樹立家長威信。
專家點撥作為教師,要正確掌握處理教師與學生、教師與家長、教師與同事、教師與領導間的關系的方法。
6.B【解析】教育目的是教育要達到的預期結果,反映了對教育在人的培養(yǎng)規(guī)格標準、努力方向和社會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是教育活動的出發(fā)點和歸宿。
7.A【解析】“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出自《論語?子路》,意思是當管理者自身端正,做出表率時,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會跟著行動起來;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么即使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會服從。在教育領域中,意味著教師要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以自身的高貴品質來影響學生。
8.D【解析】馬克思在《資本論》等著作中闡述了關于人的全面發(fā)展學說,這一學說是我國確立教育目的的理論依據(jù),是素質教育的理論基礎。
9.C【解析】在教育教學中,教師與學生都具有主動性,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引領學生的主導作用,而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更要發(fā)揮主觀能動性。
10.A【解析】教師在其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可以依法向主管的行政機關申訴理由,請求處理。題干中的教師認為學校侵犯其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規(guī)定享有的權利,因此可以向主管的行政機關,即縣教育局提出申訴。
11.A【解析】梅蘭芳、程硯秋、尚小云、茍慧生,被譽為京劇“四大名旦”。
12.D【解析】D項中對莫泊桑和契訶夫的表述都有誤,兩人都是世界文學史上創(chuàng)作短篇小說的杰出代表,但并非僅創(chuàng)作短篇小說,契訶夫有劇本《海鷗》《萬尼亞舅舅》等,莫泊桑有長篇小說《漂亮朋友》《一生》等。
專家點撥本題考查文學常識。考生在復習文學常識時,要注意識記中國重要作家及其時代和代表作、外國重要作家及其國別和代表作、文學體裁常識等。
13.C【解析】《史記》《漢書》等二十四史的編纂體例都是紀傳體;《國語》《戰(zhàn)國策》的編纂體例是國別體;《資治通鑒》《春秋》的編纂體例是編年體;紀事本末體是以事件為主線,將有關專題材料集中在一起,首創(chuàng)者是南宋的袁樞,他的《通鑒紀事本末》就采用這種體例。
14.A【解析】“博士”最早是一種官名,始見于兩千多年前戰(zhàn)國時代的秦國,負責保管文獻檔案,編撰著述,掌通古今,傳授學問,培養(yǎng)人才。
15.B【解析】A項應為唐末,C項應為秦末,D項應為戰(zhàn)國史。
16.A【解析】藍田隸屬于陜西西安,不屬于西域。
17.A【解析】《沂蒙山小調》的旋律舒展,感情奔放,帶有明顯的山歌風格。
18.A【解析】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全面爆發(fā)。
19.D【解析】司母戊大方鼎是商后期的鑄品,1939年3月出土于河南安陽武官村吳家柏樹林。鼎通耳高133厘米、長110厘米、寬78厘米,重達875千克,是目前世界上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銅器,現(xiàn)珍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
20.C【解析】現(xiàn)在世界各國通用一星期七天的制度。這些名稱最早起源于古巴比倫。公元前7世紀至公元前6世紀,巴比倫人便有了星期制。他們建造七星壇祭祀星神。七星壇從上到下依次為日、月、火、水、木、金、土7個神。古巴比倫位于今天的西亞伊拉克境內。
21.D【解析】拙政園在蘇州市,是江南園林的代表。它是明代弘治進士、明嘉靖年間御史?王獻臣仕途失意歸隱蘇州后的住所,不屬于皇家園林。
22.C【解析】由該段文字可知,“趣味”是指“我們在閱讀鑒賞詠花詩詞的同時……相適應的藝術境界”。由此判斷,A項過于簡單、籠統(tǒng),B項對“趣味”內涵的理解太片面,D項則弄錯了對象,不應是詠花詩詞。
23.C【解析】文段先說什么是論據(jù),然后分別介紹了兩類不同的論據(jù)。因此,文段的主要內容是議論文中兩類不同的論據(jù)。
24.A【解析】大連人也是北方人,故算上大連人有兩個北方人,在角色不重合的情況下有8個人,但實際學生會委員只有7個人,故只能有1個角色可以重合。如果兩個特長生都是貧困生,則有兩個角色重合,與題意矛盾。
25.A【解析】寒食節(jié)相傳是源于春秋時代,是為了紀念晉國賢臣介子推而設立的。
專家點撥本題考查風俗禮儀常識,難度較低。考生在復習時,要注意積累。記憶的方法多種多樣,各人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記憶。
26.D【解析】徐悲鴻擅長以馬喻人、托物抒懷,以此來表達自己的愛國熱情。
27.B【解析】《邊城》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抒發(fā)鄉(xiāng)土情懷的中篇小說,是沈從文的代表作。
28.C【解析】《墨經(jīng)》是《墨子》一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書中自然科學的知識十分豐富,有我國最早的關于幾何學、力學、聲學和光學知識的記載,包括杠桿原理和浮力理論、聲學和光學等。
29.A【解析】被譽為“世界兒童文學的太陽”的人是安徒生。他是丹麥作家,他最著名的童話故事有《拇指姑娘》《賣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鴨》等。
二、材料分析題
30.(1)【答案要點】在這一材料中,教師對學生沒有足夠的尊重,是師道尊嚴不良的反映。教師不尊重學生,可能會產(chǎn)生以下危害:束縛或壓抑學生思考和探討問題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損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造成師生關系不良;學生可能產(chǎn)生叛逆心理等。
(2)【答案要點】如果教師的課堂上有喜歡提問的學生,教師應該感到高興,這是學生充滿活力地、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的表現(xiàn)。因此,教師應該本著激發(fā)學生主動性,以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為基礎,對學生動腦思考、愛問問題在態(tài)度和行為上給予肯定,并進一步以學生提出的問題激活全班學生的思考和討論,共同尋求合理的結論,這樣全班同學的積極性都得到了發(fā)揮,學習效果必定會提高。
31.(1)【答案要點】班主任王老師私自拆閱學生信件的行為和在班會上宣讀信件的行為是不正確的。因為上述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39條規(guī)定:“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個人隱私。對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記、電子郵件,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隱匿、毀棄;除因追查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依法進行檢查,或者對無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記、電子郵件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監(jiān)護人代為開拆、查閱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開拆、查閱。”
(2)【答案要點】這位老師的解釋不正確。《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規(guī)定:“教師要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促進學生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fā)展。”教師負?有對學生進行教育和管理的職責,但教師對學生的教育和管理必須建立在尊重學生人格、平等相待的基礎上。尊重學生、平等對待學生是教師的最基本的職業(yè)道德,不能以教育和愛護學生為借口而侵犯學生的合法權益。本材料中,這位老師教育方式不適當,因此對學生的離家出走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專家點撥本題要求考生依據(jù)相關法律法規(guī)來答題,因此在作答時,要列出相關的法律法條,結合材料進行分析。
32.(1)【答案要點】原來的海灣,因灣口被泥沙淤積封閉而形成的湖泊。
(2)【答案要點】一是太湖的前身是一個覆蓋著黃土的沖積平原環(huán)境;二是太湖及太湖平原眾多湖泊的形成,都是在近期人類歷史時期;三是太湖平原這些湖泊相繼形成和出現(xiàn),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氣候影響,洪水泛濫,洪水內積;另一方面則是由于海水上漲,海潮倒灌,人類圍墾,河道淤塞,宣泄不暢。
三、寫作題
33.【參考例文】
教師的職業(yè)幸福感
教師的職業(yè)幸福感,我簡單地理解為一名教師能得到學生的尊重、認可、熱愛和懷念,自身的價值就能得到充分的體現(xiàn)。
其實人的職業(yè)幸福感是一種心態(tài),也是信念與追求的體現(xiàn)。如果你想做一個幸福的教師,就應該在每一天的工作中,盡量奉獻你的愛,讓你的愛悄悄地潤澤學生的心田;盡量奉獻你的微笑,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愛,鼓起向上的勇氣。
教育是愛的事業(yè),教師的愛不同于一般的愛,它高于母愛、大于友愛、勝于情愛。母愛容易出現(xiàn)溺愛,友愛需要回報,情愛是專一、自私的愛。而師愛是嚴與愛的結合,是理智的、科學的愛,是積極的主動的愛。這種愛是教育的橋梁,是教育的助推力,是后進生轉變的催化劑。這種愛博大無私,它包含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責任感。當我們用“真愛”“寬容”“尊重”
“信任”贏得了學生的愛戴,我們就成了學生真正的朋友,看著快樂的學生,我們的心中就洋溢著幸福。
教師的職業(yè)幸福感最重要的源泉一定是學生的成功和他們對你的真情回報。“贈人以玫瑰,則手留余香”,教師這個職業(yè)是時時給予愛、收獲愛的職業(yè)。將愛的種子無私地播撒于學生的心田,收獲的必定是幾倍于此的愛的果實。當看到已畢業(yè)的學生結伴回到母校來看望曾經(jīng)的老師時,當收到學生的節(jié)日賀卡時,當接到學生打來祝福的電話時,當在大街上有一個似曾相識又不太認識的大孩子叫你名字的時候……那一刻的幸福感又怎能用筆墨來形容。
對于教師來說,是否能時時處處感到幸福是很重要的,因為這不僅僅影響著自己人生是否快樂,更影響著學生的人生幸福;只有教師時時處處洋溢著幸福,學生才會真真切切感受到幸福。
當然,一個幸福的教師絕不能把工作當做生活的全部,更不是唯一。我們不提倡成為“工作狂”。除了工作還是工作的人,是苦行僧,是清教徒。不懂得休息便不懂得工作,不懂?得工作便不懂得生活。
幸福的教師常常表現(xiàn)出來的是:說話不死板,做事靈活機動,活得有趣味,自己一生都開心,走到哪里,就把歡笑和快樂帶到哪里,給家人、親人、同事、朋友、學生,乃至路人,都帶來笑聲,使他們都活得愉快開心,讓大家都一起快樂、幸福!我們一定要努力讓自己的生活提升到“工作再忙心不忙,生活再苦心不累”這樣的幸福境界。
移動端訪問:中學《綜合素質》命題預測卷及答案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