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綜合素質》命題預測卷及答案二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5-12-10
525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9小題,每小題2分,共5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符合題目要求。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首先提出“普及教育”口號是在( )時期。
A.奴隸社會
B.封建社會
C.資本主義社會
D.社會主義社會
2.教師的根本任務是( ),全面實現教育目的。
A.關心學生的學習
B.教書育人
C.班主任工作
D.教學
3.自我評價能力是進行自我教育的( )。
A.關鍵
B.認識基礎
C.核心
D.行動指南
4.下列法律中含有規定我國學生法律地位條款的是( )。
A.《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B.《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
C.《憲法》和《民法》
D.《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5.國家對基礎教育課程的基礎規范和質量要求是( )。
A.課程計劃
B.課程標準
C.教案
D.教科書
6.( )是一項專門保護教師的權益的法律制度。
A.教師申訴制度
B.教育行政復議
C.教育行政訴訟
D.教育行政賠償
7.教語文的邢老師與教數學的程老師應家長的要求,利用寒假組織所教班級的十余個學生補課一周,每人收取了580元補課費,他們的做法( )。
A.違反市教委禁止亂辦班、亂補課、亂收費規定
B.符合按勞取酬,多勞多得的社會主義分配原則
C.體現教師勤奮敬業認真負責精神
D.侵犯了學生的教育權
8.教師的教育人際關系,最重要的是教師與( )的關系。
A.教育
B.媒體
C.領導
D.學生
9.班主任熊老師在翻看學生王強與朋友的書信時,發現王強對自己形象有調侃和不禮貌的描述,因此要求王強放學以后不準回家,到辦公室寫檢討。熊老師的行為主要侵犯了學生的( )。
A.隱私權
B.人身自由權
C.名譽權
D.內心自由權
10.孔子說:“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要求教育者( )。
A.對學習不討厭,與人交談不厭倦
B.喜歡學習,喜歡交談
C.不厭倦學習,不厭倦幫助他人
D.不斷學習,吸取更多知識營養,教育學生不厭其煩,循循善誘
11.下列關于人文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
A.開創三省六部制和科舉制的朝代是隋朝
B.“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是孟子民本思想的體現|
C.提出“中庸”這一中國傳統文化最高價值原則的人是孔子
D.嚴復翻譯出版的《天演論》所宣傳的主要思想是“師夷長技以制夷”
12.以下四部作品按產生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一項是( )。
A.《西游記》《聊齋志異》《儒林外史》《老殘游記》{
B.《老殘游記》《西游記》《聊齋志異》《儒林外史》
C.《聊齋志異》《儒林外史》《老殘游記》《西游記》
D.《儒林外史》《老殘游記》《西游記》《聊齋志異》
13.我國是最早發明印刷術的國家,唐朝印刷的( )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標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A.《金剛經》
B.《天工開物》
C.《農政全書》
D.《永樂大典》
14.春秋戰國時期,首開私人辦學的是( )。
A.孔子
B.墨子
C.老子
D.莊子
15.1914—1918年中國民族工業得到發展的原因有( )。
①辛亥革命沖擊封建制度②清政府允許民間辦廠③北洋軍閥分裂④帝國主義忙于一
戰,暫時放松對華經濟掠奪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④
16.被稱為“兩彈元勛”的科學家是( )。
A.錢學森
B.錢三強
C.束星北
D.鄧稼先
17.下列哪首樂曲不是貝多芬創作的?( )
A.《月光奏鳴曲》
B.《悲愴奏鳴曲》
C.《田園交響曲》
D.《悲愴交響曲》
18.下列有關國家與本國貨幣名稱不匹配的是( )。
A.英國一歐元
B.俄羅斯一盧布
C.印度一盧比
D.印度尼西亞一盾
19.數學符號中的“0”起源于( )。
A.古印度
B.古希臘
C.古埃及
D.古羅馬
20.下列對英國憲章運動的評述,正確的是( )。
A.以暴力斗爭為主要手段
B.是無產階級要求與資產階級分享政治權利的斗爭
C.使英國無產階級獲得了普選權
D.阻礙了英國資產階級民主政治的發展
21.以下測量單位,不屬于同一類測量功能的是( )。
A.海里鏈節
B.公頃畝平方尺
C.噸磅斤
D.盎司加侖升
22.法國國旗由藍、白、紅三條縱向的色帶組成。實際測量發現,三條色帶中藍色帶最寬,白色帶最窄,紅色帶寬度居中。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 )。
A.國旗上的三色代表法國的三大區域,色帶寬度和區域面積相對應
B.國旗上三色代表建國時三大黨派,色帶寬度和當時的黨派力量對比有關
C.國旗來源于當地某古老部族的旗幟,為什么設計成這樣,已經無法考證
D.三種顏色給人造成的主觀體驗不同,為了讓三條色帶看上去等寬,實際寬度不能相同
23.提出“勞動是財富之父,土地是財富之母”的是( )。
A.威廉?配第
B.亞當?斯密
C.大衛?李嘉圖
D.卡爾?馬克思
24.仙人掌進行光合作用依靠( )。
A.根
B.莖
C.葉
D.花
25.諺語說“十霧九晴”,指大霧多發生在晴天時,因為( )。
A.晴天時水汽多
B.晴天時大氣運動緩慢
C.晴天時塵埃多
D.晴天時大氣逆輻射弱
26.WPS、Word等文字處理軟件屬于( )。
A.管理軟件
B.網絡軟件
C.應用軟件
D.系統軟件
27.用外科手術的技術處置不正常的大腦,對于醫學界來說已經不是一個新鮮的課題。精神外科的本意,即是通過外科手術改變人的不正常的精神活動和行為表現。作者接下來最有可能介紹的是( )。
A.早期使用的外科手術方法是什么
B.外科手術存在的風險性
C.采用外科手術后對不正常大腦的改變情況
D.現代精神外科的定義
28.市場化的社會趨勢給長篇小說創作也帶來了不少消極影響。為了商業價值往往要迎合不同層次的文化消費心理,忽視文學應有的認識作用與教育作用,娛樂至上超越了應有的精神追求,以致平庸大行其道,媚俗傾向屢禁不止。為錢而寫作,更是有悖于藝術的本性。馬克思說:“詩一旦成為詩人的手段,詩人就不成其為詩人?!彼宰骷沂紫葢訌娝囆g創作的自覺性和應有的社會責任心。從這段文字不能推出的結論是( )。
A.文藝創作成為商業活動,作家就失去了良知和藝術責任感
B.過分追求商業和利潤,作家的神圣使命就不復存在了
C.詩人不應該壟斷詩歌創作,詩歌的主人應該是人民群眾
D.文藝創作成為作家謀生的手段,作家的神圣使命就無法實現
29.某市要建花園或修池塘,有下列4種假設:修了池塘要架橋;架了橋就不能建花園;建花園必須植樹;植樹必須架橋。據此不可能推出的是( )。
A.最后有池塘
B.最后一定有橋
C.最后可能有花園
D.池塘和花園不能同時存在
二、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14分。共42分)
30.材料
某地一所農村中學,學校的房舍由于年久失修,損壞嚴重,上級主管部門為其專門撥出經費2萬元,讓他們整修校舍,而校長張某卻把此款用來為自己修建了房屋。在一個陰雨天,校舍倒塌,致使3名學生和當堂教師死亡,14人受傷。案發后,引起了上級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對其立案審判。
問題:(1)你怎樣看這一材料?(7分)
(2)請你敘述教育法的基本特征。(7分)
31.材料
蘇步青教授為中國教學和教育事業做出了卓越貢獻,從教50多年,桃李滿天下,許多學生也很有成就。早在30年代,蘇步青在日本榮獲理學博士,與同學陳建功相約,自愿來到新建的浙江大學數學系任教。當時系里只有4個教師,14個學生,圖書資料奇缺,實驗設備全無,經費無著落。
他名為副教授,連續幾個月沒有拿到一分錢。但他毫不動搖,他與陳建功每人開4門課,外加輔導、改作業、編教材、搞科研。他利用暑期到日本去找資料,一個假期找回20萬字。他靠這種自覺的事業心和意志力,為社會培養了很多人才。新中國成立后,他更是孜孜不倦,獻身社會主義教育事業。
問題:從教師應該具有的道德品質來看,你從蘇步青教授的事跡中得到什么啟示?(14分)
32.閱讀下面材料,回答問題。
喜歡蘆花
陸星兒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偏愛,對人、對物、對景,沒有例外。而“偏愛’’的產生和形成都不是無緣無故的,可以說,人的“偏愛”,包含著人的全部:性格,審美,心境,以及整個世界觀。在所有的花花草草中,我惟獨對野生的蘆葦和蘆花有一種很特別的感覺。我喜歡在我房間的花瓶里永遠地插有一大束蓬蓬松松的蘆花,雖然,它們沒有香味,沒有彩色,也沒有盛開時的耀眼;它們一旦干枯,沒有了生命,卻永不凋謝,一年兩年,十年八年,把蘆花插在花瓶里,它們總是完好如初,能夠經受住時間的考驗,并以它“永不凋謝的干枯”來提示一種生命的原始的狀態——蒼茫、荒涼。
曾經聽說,上海附近的崇明島、長興島,在沒有開墾之前便覆蓋著一大片一大片蕭瑟的蘆葦。想象這一望無際的“蘆葦蕩”,不時的被海風侵襲,掀起層層狂濤,發出陣陣呼嘯,那情景,何等壯觀,何等蒼涼。我喜歡壯觀的景象,更喜歡蒼涼給人的啟示。即使作為裝飾,把蘆花插在花瓶里,顯然要比那些綻放一時的鮮花有意味得多。
所以,在秋天的一個星期日,被朋友約去長興島一日游,我首先想到,能不能采到蘆花?我問朋友。朋友風趣地回答:“你要多少?一車廂?兩車皮?”朋友知道了我的心思,因此,一到長興島,沒有先引導我們參觀橘園,而是直奔“主題”,把我們帶進蘆葦蕩。
呵,想象中的蘆葦蕩一旦展現在眼前,我真是激動無比,這是一片將近一千七百畝的灘涂地,長滿了比人還高的蘆葦,細高的蘆桿,頂著豐滿的蘆花,在風中“唰唰”地搖晃,那搖晃的陣勢,頗有排山倒海似的氣概。當然,我們看到的蘆葦蕩,已經有了些人為的痕跡,長興島人因地制宜利用資源,開發旅游業,圍起長長的堤,在密密的蘆葦叢中,模仿八卦陣的布局,開出一條彎彎曲曲的小河。我們坐上小船,沿著這條迷途似的小河,深入蘆葦蕩,然后,停下槳,靜靜地聆聽兩岸城墻般的蘆葦叢發出的“嘩嘩”的響聲,那響聲,似有千萬把古箏在寂靜的長空下婉轉低吟,不凄楚,不悲戚,只是充滿著蒼涼感和滄桑感。這種讓人感慨萬千的蒼涼及滄桑,會引起太多太多的聯想,對人生,對世事,對一切的一切。在都市擁擠的空間里,一些感慨的心緒,往往會越積越濃,越積越深,但是,面對著蒼天下這樣一片廣大的蘆葦蕩,我們所有的心緒,都不由地被這滄海桑田的變遷所包涵的時間和空間所溶解,我們自以為沉重的心緒頓時變得渺小,無足輕重,心靈反而廣大了,開闊了,潔凈了。
我們的船在蘆葦蕩里僅僅穿行了半個多小時,但這半個多小時留給我的印象很深刻。離開長興島后的不幾天,我和一位女導演談論我的一部電視劇的修改方案時,我又情不自禁地想到那片蘆葦蕩,以及那種“排山倒海”的氣勢,我向導演提議,是否將某一場戲放到蘆葦蕩深處:三個都有了一番心理歷程的中學生,在闖過高考這一關之后,他們劃著船進入蘆葦蕩深處,茫茫蒼天,茫茫蘆葦蕩,使年輕的心又成熟了一步……
現在,我房間的花瓶里又添了幾枝從長興島摘回的蘆花,那長長的花穗足有一尺半,彎彎的像顆粒飽滿的麥穗,但蘆花沒有尖刺的芒,它們顯得更平常更樸素更不起眼,因此,它們的保存更長久更牢固,也更加耐看。
問題:(1)文中畫線的“蒼涼感”和“滄桑感”分別指的是什么?(6分)
(2)三個有過一番心理歷程的中學生進入茫茫蘆葦蕩后,年輕的心為什么會成熟一步?(8分)三、寫作題(50分)
3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有好的教師才有好的教育,一個國家和地區的教育水平,根本上取決于其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我們唯有努力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的教師隊伍,才能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奠定堅實基礎。
從教育的角度立意,請以“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為題寫一篇論述文。
要求:觀點明確,條理清晰,語言流暢,不少于1000字。
移動端訪問:中學《綜合素質》命題預測卷及答案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