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級中學《地理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模擬卷及答案四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5-09-30
329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
下面是四幅經緯網圖,讀圖回答1—2題。

1. 當北京時間是5月1日8時時,圖中A—D四點中的區時剛好為4月30日20時的
是( )。
A.A
B.B
C.C
D.D
2. 一架飛機6月22日從C點飛往A點,沿直線飛行,飛機的飛行方向是( )。
A.東北
B.西北
C.西南
D.東南
下圖為西亞三個城市的氣溫、降水量圖。完成3—4題。

3. 不論降水量多寡,三地均冬雨較多,其主要原因是冬季( )。
A.風帶南移
B.受印度洋影響明顯
C.信風強盛
D.暖流帶來的水汽多
4.耶路撒冷與喀布爾的夏溫相當,但冬溫相差約10℃,影響喀布爾冬溫較低的主要因素是( )。
A.緯度
B.地勢
C.洋流
D.人類活動
5.下列所述屬于歐洲西部地理特征的是( )。
A.冰川地貌分布較廣
B.氣候南北向差異大,東西向無明顯差異
C.河網稀疏,水量充沛
D.人口密度自西向東銳減
讀下面兩幅“等高線地形圖”,回答6—7題。

6.下列各種說法,正確的是( )。
①甲圖反映的實際范圍較乙圖大 ②乙圖反映的實際范圍較甲圖大
③EF處的坡度比E ’F ’處大 ④E ’F’處的坡度比EF處大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7.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①M點在N點的東北方;②M點在N點的西北方;③M點的海拔可能是58米;④N點的海拔可能是58米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8.據下圖,從甲地到乙地,若不考慮地形因素,最近的走法是( )。

A.A線
B.B線
C.C線
D.D線
下圖是某地地形圖,MN、PQ是地形剖面線。①、②是水庫,若從中選擇一個作為自來水廠的水源地,其條件是自流引水且工程建設費用最小。完成9—10題。

9.M→N、P→Q對應的地形剖面圖和應選擇的水厙分別是( )。
A.甲、乙;①
B.乙、甲;②
C.甲、乙;②
D.乙、甲;①
10.Z村擬建一座玻璃溫室大棚和一家污水處理廠,應依次布局在( )。
A.③④
B.④⑤
C.⑤⑥
D.③⑥
11.在下圖所示的山區自然災害鏈中,①②③④依次是( )。

A.滑坡、泥石流、地震、崩塌
B.泥石流、地震、崩塌、滑坡
C.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
D.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震
下圖為地處50°N附近歐洲中部的某聚落局部地區示意圖。讀圖回答第12—13題。

12.圖中( )。
A.河流形成于距今2300萬年前
B.①處經歷了先侵蝕后沉積過程
C.②處地層由下到上是連續的
D.河流③處左岸侵蝕,右岸堆積
13.該聚落( )。
A.出現在圖中所示斷裂產生前
B.坐落在河流沖積平原上
C.自然景觀以落葉闊葉林為主
D.居住區適宜向河灘擴展
左下圖為世界l月平均氣溫10℃一22℃范圍示意圖,右下圖為某地年內各月氣溫變化曲線與降水量柱狀圖。讀圖回答第l4一15題。

14.世界1月平均氣溫l0℃—22℃范圍在南半球大陸兩岸海域明顯變寬,主要原因是( )。
A.受寒、暖流共同影響
B.受暖流影響
C.受寒流影響
D.受陸地影響
15.甲、乙、丙、丁四地中。氣溫和降水特征與右上圖所示信息相符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16.該日最可能出現在(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讀我國某區域圖,回答第17—18題。

17.圖中昆明以西的地區幾乎沒有鐵路,其主要的自然原因是該地區( )。
A.森林茂密,施工困難
B.保護旅游資源,防止生態破壞
C.地形、地質條件復雜,多高山峽谷
D.資源貧乏,人口稀少
18.圖中的梧州曾是廣西壯族A治區最大的城市,但后來的發展卻大大落后于柳州和南寧,這表明( )。
①河運在古代是主要的交通運輸方式
②政治因素對城市形成和發展的影響在增強
③現代城市布局中,沿江設市已無吸引力
④交通方式的改變,對沿線城市的分布及發展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⑤沿鐵路的城市軸線已取代了沿江設市的布局
A.①②③
B.③④⑤
C. ①④⑤
D.②⑤
讀下圖,完成l9 20題。

19.圖示反映了區域的( )。
A.整體性特征
B.差異性特征
C.開放性特征
D.穩定性特征
20.圖中區域發展水平產生差異的原因,不可能的是( )。
A.地理位置差異
B.氣候、地貌差異
C.人種分布差異
D.礦產資源條件差異
經中國國務院、中央軍委批準,中國將在海南省文昌市(108°21’E,19°20’N)建設新航天發射場,這也將是中國繼酒泉(98°26’E,39°46 ’N)、西昌(101°46 ’E,27°32 ’N)、太原(112°38 ’E,37°32 ’N)之后的第四個航天發射場。根據材料,完成21一25題。
21.“神舟七號”的發射場酒泉位于哪一處?( )
A.酒泉
B.太原
C.兩昌
D.文昌
22.比較酒泉、兩昌、太原、文昌四處的地球自轉速度( )。
A.四處自轉速度相同
B.角速度,文昌>西昌>太原>酒泉
C.線速度,文昌>兩昌>太原>酒泉
D.線速度,太原>文昌>西昌>酒泉
23.今日(1月13日),白晝時間最長的是( )。
A.酒泉
B.太原
C.西昌
D.文昌
24.上述四地,日出時間最晚的是( )。
A.酒泉
B.太原
C.西昌
D.文昌
25.下列日期中文昌正午太陽高度角最大的是(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二、簡答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2分,共24分)
26.簡述地理教育學研究的任務都有哪些。
27.如何理解地理教學過程中教與學的關系?
三、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20分,共40分)
28.閱讀下面圖文資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淮河流域五十多年防御洪水的工程體系資料

材料二:淮河流域示意圖

(1)淮河是我國一條重要的地理界線,請說出淮河南、北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10分)
(2)簡要分析淮河流域城鎮的地理分布特點,并說明此區域內城鎮廣泛分布的原因。(10分)
29.閱讀下面初中課堂教學結課片段,回答問題。
某地理教師在講述海陸的變遷時,這樣結束新課:
“同學們,結合板書,我們來看一下這節課我們學了什么。對,我們知道地球是由六大板塊組成,每個板塊都處在不斷地運動中。2億年前地球的陸地是連成一片的,后來在板塊運動中,慢慢演變成我們今天的這種海陸分布,也造就了麻姑所看到的‘滄海桑田’。”
(1)請就這堂課的結課方式予以評述。(10分)
(2)請你談談地理課結課時應注意的要點。(10分)
四、教學設計題(36分)
30.請為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七年級下冊第十章《極地地區》編寫一課時的教學設計。
移動端訪問:初級中學《地理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模擬卷及答案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