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級中學《語文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模擬卷及答案一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5-06-23
486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l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
1.《關雎》和《蒹葭》是《詩經》中關于愛情的兩首詩歌,教學時教師推薦了另外幾首《詩經》中以愛情為主題的作品,建議學生比較閱讀,下列作品不適合推薦的是( )。
A.《詩經?衛風?木瓜》
B.《詩經?衛風?子衿》
C.《詩經?衛風?風雨》
D.《詩經?衛風?碩鼠》
2.導讀《水滸傳》后,教師讓學生選擇書中的一個情節,分組進行表演,下列不屬于《水滸傳》中情節的是( )。
A.林沖風雪山神廟
B.孔明揮淚斬馬謖
C.吳用智取生辰綱
D.魯智深倒拔垂楊柳
3.詞類活用是指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按一定的語言習慣,臨時改變詞的詞性和基本功能的語言現象。初中課文中出現了很多詞類活用現象,在進行專題復習時,教師指導學生歸納名詞活用為動詞的例子,下列各項中加點的字不屬于這類用法的是( )。
A.驢不勝怒,蹄之。(《黔之驢》)
B.一狼洞其中。(《狼》)
C.朝服衣冠。(《鄒忌諷齊王納諫》)
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4.上課時,教師為了考查學生對文言文的背誦程度,經常會出一些關于名言出處的問答題,“知而不爭,不可謂忠。爭而不得,不可謂強”出自哪部古代經典名作?( )
A.《孟子》
B.《論語》
C.《墨子》
D.《莊子》
5.初中文言文中經常出現一詞多義的現象,為此教師布置了一項作業,讓大家歸納總結“窮”的意義,下列作業中有錯誤的是( )。
A.四時之景不同,而其樂無窮也(到盡頭)
B.復前行,欲窮其林(困厄、處境艱難)
C.振困窮,補不足(生活困難)
D.不忍窮竟其事(窮究,追究到底)
6.學習完論語》之后,教師提出“結合你身邊一些人的實際情況,說明你是否同意‘三人行,必有我師’這種說法”。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紛紛舉手表達自己的看法,課堂頓時活躍起來,對這一教學環節,評價不正確的是( )。
A.在閱讀教學中加入表達環節,激發學生思考
B.這個問題的設置體現了將古代經典和現代生活相結合的理念
C.開放型的問題能夠調動學生興趣,營造課堂的民主氛圍
D.兼顧了不同學生的實際,體現了因材施教的理念
7.教學《木蘭詩》時,教師提到“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出現了互文現象,為加深同學們對這一文言現象的認識,舉出幾個例子,以下哪一項不適合作為互文的例子?( )
A.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B.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C.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D.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8.教師在近一段時間的作文批改中,發現有不少同學愛使用成語,可是常常出現成語使用不當的現象。于是安排了一節語文活動課——“啄木鳥啄錯題”,以下句子中,成語使用不當的一項是( )。
A.我們必須用自己的雙手從事建設,爭取美好的理想早日實現,絕不能守株待兔,妄想坐享其成
B.就在這千鈞一發、迫不及待之際,一條人影直撲入火海
C.多愁多慮多煩多惱,都是庸人自擾
D.他很有才華,但恃才傲物,同事們都不喜歡他
9.教學胡適的《我的母親》時,教師準備用播放歌曲作為新課的導人方式,以下哪一首歌曲不合適?( )
A.《燭光里的媽媽》
B.《長大后我就成了你》
C.《感恩的心》
D.《魯冰花》
10.在教學《安塞腰鼓》時,課堂一開始,便是一陣激越的鼓聲,伴著鼓聲,老師給同學們介紹了安塞腰鼓的背景知識,然后在激越豪邁的陣陣鼓聲中,老師帶著學生齊聲朗讀課文,對這一教學設計,下列評價正確的是( )。
A.體現了語文多媒體教學手段在創設教學情境方面有其獨特的效應
B.該教師的課堂導入方式為情境創設
C.通過在課堂中加入鼓聲,能更好地激發師生情感,形成強烈的情感氛圍
D.通過朗讀,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也就順理成章、水封渠成了,教師不需要再過多講解
11.閱讀下面綜合性學習《我是誰》的教學設計,按要求答題(畫線語句的序號與選項的序號是對應的)。
活動流程:
下面對畫線部分的理解不正確的是( )。
A.教學目標清晰明確,能夠針對學生實際情況來進行設置
B.通過影視作品的導人,別具一格,而且能夠激發學生興趣
C.通過評分規則,能夠給予學生方向性的指導,使整個綜合性活動規范、有序
D.綜合性學習重在參與,不存在最佳之說,所以最后打分環節比較多余
12.閱讀《社戲》教學實錄(節選),按要求答題(畫線語句的序號與選項的序號是對應的)。
生;應該是③①②④。
師:(板書四階段)聯系前面的“序幕”,看戲歸來后第二天的事可以叫作——
生:尾聲。
師:(板書)很好!下面我們接著思考:“我”盼著去看戲,是很順利地就看到了嗎?“我”在去看戲的途中心情是怎樣的?請大家繼續看屏幕,選出和看戲各個階段相磚應的選項:(屏幕
顯示:①昏昏欲睡②去心似箭③一波三折④順手牽豆)
下面對畫線部分的理解不正確的是( )。
A.通過學習過的課文導入新課,既可以考查學生對舊知識的掌握,又能夠自然地引入新課
B.學習的內容學生都已經知道了,這個提問沒有什么意義
C.提問設置非常新穎,引導學生說出“看”社戲,通過“看”串起課文情節線索
D.教師沒有直接劃分課文層次,而是給出提示,讓學生自己去排列,這樣可以調動學生積極性,體現了課堂的自主性學習
移動端訪問:初級中學《語文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模擬卷及答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