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證考試《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全真試卷及解析(五)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3-09-06
464

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答案】C。解析:我國第一部以馬克思主義觀點闡述教育問題的著作是楊賢江的《新教育大綱》。
2.【答案】D。解析:教育的規律主要體現在教育與社會、教育與個人兩方面。
3.【答案】C。解析:在教育教學中,學生發揮主體作用,具有主觀能動性。
4.【答案】C。解析:考查平行管理的概念。
5.【答案】B。解析:學生掌握知識的速度與質量,依賴于學生智力水平的高低。
6.【答案】A。解析:學校工作以教學為主,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主要組織形式,教學具有教育性。思想品德與其他學科教學是學校有目的、有計劃、系統地對學生進行德育的基本途徑。故正確答案是A.
7.【答案】B。解析:“樂”強調是學生學習知識的情感體驗。
8.【答案】C。解析:過度學習并不意味著復習的次數越多越好,有研究表明,學習的熟練程度達到學習量150%時。記憶效果最好.知識最牢固。
9.【答案】C。解析:班主任在班級管理體制中的領導影響力,主要表現在職權影響力和個性影響力上。
10.【答案】A。解析:一個專門職業首先要求專業知識的熟練程度,對教師來說就是學科方面的專業素養。
11.【答案】D。解析:廣義的學習指人和動物在生活過程中,憑借經驗而產生的行為或行為潛能的相對持久的變化。
12.【答案】C。解析:奧蘇貝爾指出,有意義學習過程的實質是符號所代表的知識與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已有知識的適當觀念建立非人為的和實質性的聯系。
13.【答案】C。解析:考查能力的概念。
14.【答案】B。解析:人際吸引的特征表現為認知協調、情感和諧與行動一致。
15.【答案】A。解析:教學內容的選擇上具有范例性特點。
16.【答案】D。解析:知識是個體通過與環境相互作用后獲得的信息及其組織。
17.【答案】D。解析:創造性是指個體產生新奇獨特的有社會價值的產品的能力或特性。發散思維是沿著不同的方向去探求多種答案的思維形式。對同一個問題只有從多個角度不同方向去探索才可能發現新奇獨特的內容。發散思維的是創造性思維的核心。
18.【答案】D。解析:我國中小學德育評價包括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總結性評價。
19.【答案】C。
20.【答案】A。解析:心理健康表現為個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積極的內心體驗和良好的社會適應。
21.【答案】D。解析:主張生物起源的代表人物有利托爾諾、沛西?能等。
22.【答案】C。解析:《大教學論》是近代最早系統論述教育問題的專著。
23.【答案】A。解析:教育要循序漸進地施行,以適應人身心發展的順序性規律。
24.【答案】C。解析:區分度是指一道題能在多大程度上把不同水平的人區分開來,也即題目的鑒別力,題干中說明該測驗區分度較高。
25.【答案】D。解析:我國社會主義的教育目的是建立在充分的科學基礎之上的。社會主義的先驅者馬克思、恩格斯全面研究了社會發展和人類自身發展的規律,建立了人的全面發展學說,論述了人的全面發展及其條件,為我國社會主義教育目的的提出提供了理論基礎。
26.【答案】C。解析:自我促成的紀律強調個體自覺程度。
27.【答案】A。
28.【答案】C。解析:流體能力指在信息加工和問題解決過程中所表現的能力,它較少依賴于文化和知識的內容,而決定于個人的稟賦。晶體能力是指獲得語言、數學知識的能力,它決定于后天的學習。與社會文化有密切的關系。因此,答案為C。
29.【答案】A。
30.【答案】C。